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颀  赖筱书  黄琼  张安晓 《室内设计》2023,38(1):141-146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 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 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 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 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 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平坝聚落选址及 空间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各有特点。山地隘口聚 落以山地地形为气候适应前提,通过地势高差 调节微气候环境;河谷平坝聚落以“背山面水” 选址作为获得良好聚落方位的前提,通过合理 布局建筑朝向及街巷空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黔中地区白水河谷地带布依聚落群为例,考察其聚落选址与分布特点,分析其聚落空间构成要素,认为其最终形成了"山-水-林-田-村"的典型山地聚落空间格局;随后,通过类型学方法将该地区聚落分为锥峰、屏山、盆地等不同的空间类型,并总结聚落空间特点,认为白水河流域布依聚落的生成发展背后隐藏着严密的生存逻辑,体现出生存理性。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面临着喀斯特地貌地形破碎、土薄石积的恶劣生存环境,以及明清时期贵州地区持续动荡,盗寇丛生的社会环境。为了适应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生存,布依族先民在聚落营建中充分考虑了避乱与生产生活的要求,充分利用石材营建聚落,并形成结合山体的点、线、面防御系统,民居建造兼顾地域材料,民族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科学的聚落营建为布依族居民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物质空间,也进一步促进了布依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研究以贵州安顺地区典型布依族聚落高荡村为例,通过生存与适应视角解析了其从选址、整体布局到民居的营建。  相似文献   

4.
以厘清传统村落风景营建内涵为主旨,在汲取“三 境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自然认知-形式构架-意境升 华”的景观解析框架;并通过对福建北部党城村的案例解析, 梳理景观营建思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表明,传统村落景观营 建是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以大尺度范围的山水秩序为参 照,以人文理想为价值追求,进行空间格局、聚落秩序和节点 场所的营建,形成“大尺度空间-聚落-人文空间”三级空间层 级,积累了高度融合山水秩序与人工环境的空间法则,实现了 “三美”一体的意境理想,是一种将生存经验与人文理想高度 融合的景观营建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63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陇蜀古道沿线的陇南市徽县郇家村位于秦巴山区嘉陵江水系的徽成盆地,村落背山面水,依山而建,其聚落和传统建筑体现出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融性特征。结合文献调研与实地测绘,通过对郇家村聚落与民居建筑选址布局、空间形态、营建技术等方面特点的分析,探讨陇蜀古道沿线传统河谷聚落与民居建筑的营建技艺,以及与地域自然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特征,以期对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诏安县山河村为例,介绍了生存需求下的聚落选址原则,从防卫层级结构与防御精神意向等方面,展现了聚落营建中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存伦理”,为人们在困境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作为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在屯 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 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文章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 安顺屯堡聚落水环境与水景观营建的4个主 要方面:聚落选址山水相生,主要选址位于 河谷坝子与周边山体交接之处,形成“山— 水—田—林—村”的整体空间格局;因水兴 建重要的屯田安居设施,解决饮用水源、山 地稻耕农作以及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凭借河 流水体参与防御体系构建,利用山水之势抵 御外侵,并人工修筑水渠等方式加强聚落防 御性;理水成景,营造稻作农业湿地景观、水 口园林景观等特色山地水景观。  相似文献   

11.
采取史料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汶川、茂县、平武、北川、青川5县,追溯远古时期区域空间环境的生成,分析古代城镇发展的历史沿革,并对近现代城镇发展的嬗变进行反思,以期对当前的汶川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借鉴。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军事、交通及政治地位重要,其灾后重建不宜盲目采取异地重建的模式;近现代以工矿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形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加剧地震灾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协调城乡空间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将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标;当地"大分散、小聚居,乡村化"的传统聚居模式对灾后重建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业建筑》2013,(Z1):625-629
阐述目前武汉地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及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普遍存在的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问题,由于水泥生产控制指标变化带来的可泵性,抗离析性和混凝土成本性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优质矿物外加剂应用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决定和影响武汉地区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的几个最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谈寒地生态住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立柱 《城市规划》2006,30(8):84-86
从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趋同危机所导致的地域特色丧失现象入手,通过对寒冷住区规划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详细分析,对寒地生态住区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寒地生态住区的设计五要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东地区某工程的介绍,阐述了在当地开展工程设计的运行程序和特点,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深度、设计内容和海外工程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叙述苯教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就早期苯教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及苯教寺院与建筑的成熟及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指出苯教建筑从无到有,从兴盛到衰微和变化,既遵循宗教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与藏区长期的佛、苯斗争紧密相连.了解苯教建筑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对于藏地宗教建筑尤其是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风景区空间容量计算方法的错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羊山 《城市规划》2006,30(6):78-80,87
风景区空间日容量的计算方法使用了20余年的时间,但其方法存在严重的理论错误,往往大大高估了容量。本文指出这种计算方法的错误之所在,指出用周转率存在的缺陷和总容量求和计算的错误,提出造成错误的根源在于计算中出现了虚拟游客,导致计算值比实际值高很多。  相似文献   

17.
人工挖孔桩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郁山 《建筑技术》2006,37(3):206-208
岩溶是一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在广东省有较广泛的分布,且大多数岩溶地区的基岩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强度高,是高层建筑物桩基础的理想持力层,但因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给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岩溶地区最常用的桩基础形式是冲孔灌注桩,但施工时有如下困难:(1)软弱层泥浆护壁困难,易塌孔、漏浆,引起地面下沉;(2)溶沟、溶槽内施工时易卡冲斗,沿岩面易发生倾斜而影响施工进度;(3)沉渣清理较困难,易降低桩端承载力;(4)对水下浇筑混凝土技术要求较高。由于以上原因,采用冲孔灌注桩造价偏高,工期较长。经济效益差且易产生质量隐患。对此,在岩溶地区某邮电综合大楼工程中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取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混凝土因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混凝土成本、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力学性能而越来越被重视。采用一级粉煤灰,掺加高效缓凝保塑减水剂配制混凝土,在改变粉煤灰掺量(0,20%,30%,40%,50%)、水泥和粉煤灰总用量的条件下进行粉煤灰混凝土绝热升温、水泥水化热、冻融循环、抗渗和干缩性能等试验,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高寒地区的应用进行研究,找出适合高寒地区使用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配比参数。  相似文献   

19.
注浆技术在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武汉倒口湖地区钻孔灌注桩工程实例,针对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的复杂地质条件特点,对溶洞、裂隙在桩基施工前进行了注浆处理,优化了在岩溶地区注浆压力、注浆量等注浆参数,并介绍了注浆关键技术,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震后中小学建筑的思考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方面包括:信息时代模式,学校建筑与城市和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历史、区域文化相协调,建筑设计空间的灵活性、可持续性等内容。在中小学建筑疏散安全性方面包括:校园规划设计、建筑层数、疏散楼梯位置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