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疏康颗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骨疏康颗粒1个疗程前后测定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并评估了骨密度疗效。结果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骨疏康颗粒1个疗程后,显效39例(68.4%),有效11例(19.3%),无效7例(12.2%),总有效率为87.7%。全部患者服药后骨密度和雌二醇浓度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5),但血钙、血磷、ALP、FSH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骨疏康颗粒能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雌激素浓度。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和老龄化进程存在密切相关性的疾病,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量与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进而引发的全身性骨病。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同时还会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常见发病原因包括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肾病、胃肠疾病与营养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长期制动、长期使用肝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类型,患者在骨质疏松骨折之前几乎不会出现症状,主要特征为骨微观结构改变与骨密度降低,进而降低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性。雌激素缺乏是影响绝经后骨量丢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女性处于更年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也会随之提高。此类状况不仅存在较高漏诊率,同时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绝经激素治疗(MHT)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因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采用其治疗时风险与获益并存,故采用MHT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需对其禁忌证与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本文针对MHT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观察了5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鲑鱼降钙素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和血骨钙素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前后血钙、血磷、ALP、E2、FSH浓度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 补肾壮骨冲剂能明显改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但对骨代谢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人们对于骨质疏松症及其严重后果——骨折的关注日益增强。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加速并伴骨质量下降,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传统激素替代治疗(HRT)虽可以改善绝经妇女更年期症状,减少骨折发生,但2002年7月美国的一项长达5.2年的妇女健康初探(WHI)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6.
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骨骼中钙丢失加速,常引起骨质疏松症,表现为渐进性的腰背四肢关节酸痛、乏力、走路不稳,易于骨折而导致肺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绝经后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绝经后女性实施正确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和护理措施,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沈思远 《长寿》2011,(2):2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在逐年上升,每10人大约就有超过1人患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糖脂代谢、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代谢性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L4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BMD),按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测定糖脂代谢、甲状腺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对比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腰椎、股骨颈BMD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体质量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血钙、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偏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腰椎BMD和双侧股骨颈BMD与BMI、TSH均呈正相关,腰椎BMD与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呈负相关(均P<0.05)。以是否骨质疏松症为因变量,筛选出BMI、TSH、血钙、糖化血红蛋白(HbA1C)、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较高者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小(OR=0.762,P<0.05),正常范围内TSH水平较高者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小(OR=0.381,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随着BMI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上升,TSH水平越低,BMD越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新华 《现代医院》2008,8(2):33-34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绝经年限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服用阿仑膦酸钠片10mg/d,每日早餐前至少30min空腹用200ml以上温开水送服,服药后至餐前保持立位,对照组每晚服钙尔奇(含元素钙500mg和VitD3)1片,两组受试者均连续服药12个月。观察骨痛、骨密度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骨痛症状评分下降,骨痛缓解,腰椎1~4及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氏三角区的骨密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期间无新骨折发生;服药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消化道反应轻均能耐受未停药。结论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缓解骨痛浪高生活质量、增加骨密度、降低再骨折发生的作用,是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显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患其可导致骨折,使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女性期望寿命长于男性,老年妇女发生慢性疾病如肌力异常和骨质疏松症增加,该文对高风险人群绝经妇女肌力改变对骨量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肌力衰变是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善肌力,可能是积极预防、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症的较好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高职学校教职工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为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378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其坐位桡骨远端骨密度,计算T值(T-score),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名教职工中骨质疏松症患者72人,患病率为19.0%。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23.1%)明显高于男性(13.1%),P〈0.05。从50~59岁组开始,各年龄段患病率均有增高趋势(P〈0.01)。50—5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的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不同身高组的骨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60cm组的患病率与170~180cm组和180~190cm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不同BMI组的骨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6.2%,未绝经女性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教职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绝经女性较未绝经女性患病率明显增高,应对教职工,尤其是高患病率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病因复杂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主要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以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如促进骨吸收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和促进骨形成的转化生长因子(TGF)、胰  相似文献   

13.
杨振岭 《家庭医学》2007,(21):36-3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美国约有2400万人患有此病,亚洲绝经后的女性中患有此病的约50%。骨质疏松症患者常感“腰酸、背疼、腿抽筋”,还会出现夜间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即使遭受轻微外力,如跌跤、颠簸、趔趄,甚至一个喷嚏的力量,就会造成椎体骨折(一部分病人甚至没有外伤病史),或导致手腕、股骨颈、脊柱椎体等多个地方的骨折。合并有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腰背痛加重,个子变矮、驼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40岁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44个县(区),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相关变量,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及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103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分别给予诊断性刮宫,宫颈活检及(或)子宫、附件切除,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是功能性子宫出血(58.14%),生殖器炎性反应(26.74%),恶性肿瘤(11.44%)。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高,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恶性肿瘤引起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癌位于首位。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本重点讨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超过60%,其中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危害绝经后中老年妇女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上多采用药物疗法.但是采用药物疗法存在着副作用较大、并发症较多的麻烦。我院自2004年起应用复合脉冲电磁场(compoundpulsed elect romagneticfields.C-PEMFs)治疗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5%的围绝经期妇女遭遇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随着妇女年龄增长,患病率亦相继上升,25%的围绝经期妇女罹患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