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真丝针织绸在练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灰伤,着重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提出了防止灰伤的途径和产生灰伤后消除灰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汉林 《丝绸》1995,(12):38-40
真丝针织绸在练染加工过程中易产生灰伤,文中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提出了防止灰伤的途径和消除灰伤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丝绸》1977,(4)
(三)灰伤灰伤主要是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摩擦而造成的病疵。这种摩擦作用使织物的表面纤维受伤而起毛,所以轻度的灰伤也可称为茸毛。其实摩擦是产生灰伤的外因,织物本身易于受伤起毛是内因。丝纤维是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从化学结构看,丝胶和丝质都是高分子氨基酸蛋白质,丝胶  相似文献   

4.
王永昌 《西部皮革》2006,28(4):53-56
灰斑的成因和预防   在浸灰裸皮上出现的灰斑,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皮内石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起反应时,便会形成碳酸钙.碳酸钙沉淀在皮张表面后,就会在敏感的粒面层上产生灰斑,从而导致鞣料和染料吸收不匀,致使成革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外贸需要,我厂染色双绉的出口量也日俱增多。由于染包双绉易产生“灰伤”,曾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外贸履约率的完成。针对“灰伤”病疵,我们进行了各种工艺试验与分析,探讨了“灰伤”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方法。从而使染色双绉的正品率由70%提高到94%左右,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丝绸》1978,(10)
染色双绉的灰伤,是长期来一直拖质量后腿的致命伤。灰伤一般认为是由于绸在脱胶后摩擦产生的,为了克服这一病疵,我们设想让织物上保留一些丝胶去染色,或让织物柔软一些去染色,或先进行化学整理后再染色。从而摸索克服染色灰伤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绸缎出口情况看,真丝绸为主要大宗出口产品。从练白、染色真丝绸的外观疵点看,灰伤是一个主要病疵。有关工厂也作过研究和工艺上的改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灰伤病疵仍然是出口真丝绸的致命伤,从而使真丝绸在国际上的信誉受到影响。笔者于1984年9月中旬在苏州丝绸工学院,听了日本农林部桑蚕试验场化学研究室小松计一博士的讲学,其中谈到丝纤维上茸毛形成的基因,对我启发很大,认识到绸缎上产生灰伤与丝纤维上产生茸毛有密切的联系。现  相似文献   

8.
在马口铁三片罐印涂过程中,食用内涂膜上的支架伤(以下简称支架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质量缺陷.由于其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而备令印铁厂家头疼.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将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总结出来,并加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何小玲  朱佳英 《丝绸》1999,(1):34-34
介绍了丝麻绸前处理生产工艺条件 ,提出了解决丝麻绸易产生的永久性折痕及常见生硬、灰伤等病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真丝织物在精练时,劝剂的选用、时间的长短等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坯绸的质量,如精练时间过短,坯绸过生,绸面易产生生块等;时间过长,坯绸易产生大面积灰伤。因而当加工要求较高的出口染色任务时,务必要考虑一个较为合理的精练工艺及染色工艺,才能有效地避免灰伤的产生。目前有较多的厂家由于条件有限,一般选用练白坯染色,而练白绸在其精练过程中要考虑各项物  相似文献   

11.
针对真丝斜纹绸精练中易产生的灰伤、吊攀皱病疵,重点从织物组织的角度分折病疵的产生原因,对如何制订较合理的精练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技术信箱     
《丝绸》1980,(2)
问:双A 缎挂炼时绸头灰伤严重,怎样防止?答:我厂生产双A 缎以来,开始用初、复炼工艺(98℃以上带汽炼2小时),绸头灰伤较严重,后改为“闷炼”,灰伤  相似文献   

13.
科枝动态     
《丝绸》1985,(1)
上海第一绸缎炼染厂真丝双绉酸性染料染色,一向沿用90℃以上的高温染色工艺,常因高温而产生灰伤。为此,该厂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有关真丝绸低温染色的研究课题。自1983年4月起,从筛选染化料、反复试验着手,探索降温染色途径,终于制订出醋酸-醋酸钠染色新工艺。其特点是:染色温度70~73℃,染浴pH值稳定,染料基本上吸净。因而,不仅防止了灰伤产生,染色正品率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真丝绸染色一般都采用星形架挂染、绳染机及卷染机等三种方法进行,这三种染色设备都受到染料选择的限制,深色需要固色,影响色泽的鲜艳度,色牢度也欠佳。同时,这三种加工方法都有它的缺点,容易造成染疵。如星形架染色,易产生扎针洞、灰伤、色差等病疵,且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绳状染色机易产生拖刹印、擦伤、灰伤等病疵;卷染机易产生皱条、深浅边、深浅头及搭头印等病疵。  相似文献   

15.
《西部皮革》2009,31(7)
在浸灰裸皮上出现的灰斑,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成因是当皮内石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起反应时,便会形成碳酸钙。碳酸钙沉淀在皮张表面后,就会在敏感的粒面层上产生灰斑,从而导致鞣料和染料吸收不匀,致使成革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转杯纺铝灰纱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转杯纺纱中出现铝灰纱的成因,探讨了预防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真丝绸的传统染色工艺,由于染色温度高,织物在绳状染色中,易产生“灰伤”病疵,而且能耗大。针对以上问题,近二年来,我们借鉴羊毛低温染色的理论和实践,对真丝绸低温染色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生产,取得了基本消除染色灰  相似文献   

18.
三、染整工程的改造方向1.印染前处理的改革练槽挂练是目前主要的桑蚕丝织物精练(脱胶)手段。存在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脱胶不均匀,易产生灰伤等缺点。在没有更好的设备前,这种方式还将长期存在。但可作部份改进。如增加练液循环泵,加装  相似文献   

19.
真丝绸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纤维之间及纤维与机械之间的摩擦,致使丝纤维发毛,严重的可以损伤丝素,通常称“灰伤”,影响织物的外观,服用价值及外贸出口。真丝绸染色“灰伤”是染色中常见的病疵之一,它是真丝绸染色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地影响染色绸正品率的提高。前几年,苏州绸缎炼染厂在真丝绸染色中一直采用荷兰进口的防灰伤剂Lubit CME,效果虽较好,但由于CME要依靠进口,且价格较贵,每公斤需6美元,国家每年需化费大量的外汇。为此,该厂承担了“真丝绸染色防灰伤剂研制”任务,在  相似文献   

20.
在马口铁三片罐印涂过程中,食用内涂膜上的支架伤(以下简称支架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质量缺陷。由于其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而备令印铁厂家头疼。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将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总结出来,并加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