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和20例同期手术切除的肺部良性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KAI1 mRNA、KAI1/CD82,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肺癌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2%和90%,KAI1/CD8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85%,肺癌组KAI1mRNA及KAI1/CD82蛋白表达均低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KAI1mRNA、KAI1/CD8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KAI1/CD8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P<0.01),肺癌组织中KAI1 mRNA与KAI1/CD82表达有相关性(P<0.01)。 结论 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其下调的机制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KAI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项评估肺癌患者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51例NSCLC、21例癌旁和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KCα的表达,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KCα在NSCLC、癌旁和良性肺病变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4.5%(38/51)、42.9%(9/21)和45.5%(5/11),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9),肿瘤组阳性率要高于癌旁组织(P=0.010)。PKCα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间均无明确相关性(P>0.05)。Kanplan Meier法提示不同表达状态的PKCα生存曲线和复发转移曲线没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和复发转移状态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600和0.211。结论PKCα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尚不能支持PKCα作为判断肿瘤预后和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hMAM 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巢式RT PCR检测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外周血hMAM mRNA阳性细胞,随访。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对照。 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外周血有核细胞hMAM mRNA阳性率26.0%,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4.2%)、健康体检志愿者(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5、P=0.012);其hMAM mRNA阳性率与癌组织HER2过表达相关(P=0.037);13例阳性患者中8例(61.5%)随访出现复发转移(P=0.004),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降低(P=0.002)。 结论 hMAM mRNA是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物。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hMAM 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能是预测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146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健康对照组和1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CD146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观察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变化。 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总肿瘤组、肝癌、肺癌组、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组的CD146T/T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的外周血T细胞绝对数是降低的(P<0.05),而CD146T绝对数却是与健康对照相似(P>0.05);(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 T比例与T细胞绝对计数负相关(n=188,r=-0.297,P<0.001)。(4)肿瘤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CD146T/T比例的比较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T比例增高,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以探讨其改变与肺癌临床诊断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肺癌患者50例,取空腹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检测肺良性病变及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作为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癌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均显著(P<0.05);且依TNM分期的早晚呈上升趋势,即:VEGF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变化,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中HPV16 感染与IL-6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IL-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DNA的表达 及临床意义,探索两者之间的 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8例CIN Ⅲ、28例CIN Ⅰ~Ⅱ和 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HPV16 DNA的表达。 结果 IL-6在正常对照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CSCⅣ组阳性率分别为46.7%(7/15)、 71.4%(20/28)、 81.6%(31/38)、87.5%(35/40),C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 2组(P <0.05),且与临床分期和 病理分级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各组中HPV16 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15)、 25%(7/28)、 65.8%(25/38)、 80%(32/40),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CINⅢ组明显高于CIN Ⅰ~Ⅱ组(P<0.05) ;HPV16 DNA 的表达与CS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IL-6和HPV16 DNA表达呈正相关(rs=0.756, P<0.05)。 结论 IL-6在CSCC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IL-6和HPV16感染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术前CT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结果,评价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112例临床确诊为NSCLC的患者行术前螺旋CT检查,临床分期为Ⅰ~ⅢA患者行手术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前CT检查对TNM的分期结果定义为临床TNM(cTNM),术后的病理分期定义为病理TNM(pTNM)。对比患者的cTNM与pTNM,评价术前CT检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术前CT检查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和85.7%,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62.5%,准确率为79.5%。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8,P<0.05);(2)术前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84.9%,阳性预测值为84.3%,阴性预测值为73.8%,准确率为78.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67,P<0.05)。螺旋CT检查诊断 4R、5、6 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其中4R组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PET-CT或纵隔镜等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21)、治疗组 (B=63),B组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再分为胃寒组(B1=19)、胃热组(B2=16)、平证组(B3=28),在化疗前,两组均予盐酸托烷司琼,在此基础上B1、B2、B3分别予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各300ml,分3次口服。在化疗后7天内观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和止呕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A组急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为42.9%,B组为66.7%(P<0.05);A 组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61.9%,B组为85.7%(P<0.05)。A组延迟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19.0%和38.1%,B组为42.9%(P<0.05)和63.5%(P<0.05);A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和52.4%,B组为56.7%(P<0.05)和84.1%(P<0.01)。两组患者对不同止吐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 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可以较好的防治化疗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案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9.
Claudin-4和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laudin-4和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子宫内膜癌、35例不典型增生和2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的claudin-4和PTEN表达。 结果 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到宫内膜癌,claudin-4阳性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阳性表达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 4高表达与癌组织肌层浸润有关(P<0.05),与组织分级、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TEN低表达与肌层浸润有关(P<0.05),与组织分级、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claudin 4与PTEN呈负相关(r= 0.36, P<0.05)。 结论 claudin-4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PTEN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8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其中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行RT-PCR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 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5%(76/8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5%(30 /40)(χ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肾癌组织中为82%(41/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62.5%(25/40)(χ2=4.321,P=0.038)。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 vs. (7.232±3.045), 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组[(9.315±3.027) vs. (7.563±2.991), 14/14 vs. 22/36,P<0.05]。而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 ezr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mRNA水平均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4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mg/m2,总量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小时,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 CTC 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9例,SD19例,PD6例,临床有效率为26.47%(9/34),临床受益率为82.35%(28/34),初治和复治患者的RR率为42.86%和15%(P<0.05),CBR率分别为92.86%和75%(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XCR4和MMP-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瘤、卵巢癌、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中CXCR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4在卵巢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77.8%,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及卵巢良性肿瘤(0);MMP-2在卵巢癌及转移灶中阳性率分别为85%、10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0%)及卵巢良性肿瘤(30%)(P均<0.05)。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XCR4和MMP-2在卵巢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aqMan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58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为55.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hTERT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hTERT mRNA 表达的独立因素;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hTERT mRNA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P=0.003)。化疗前hTERT m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8.13%和76.92%。结论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与hTERT mRNA 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I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8例乳腺癌组织、45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AIB-1表达情况,并结合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54.59%)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2.22%)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3.33%)(P=0.000)。AIB-1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组过表达率(63.39%)显著高于Ⅰ级组(18.18%)和Ⅱ级组(48.42%)(P=0.004)。AIB-1在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中的过表达率(73.47%)显著高于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49.11%)(P=0.003)。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在ER阳性组(59.26%)、阴性组(46.99%)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PR阳性组(59.48%)、阴性组(49.0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而HER-2阳性组的AIB-1过表达率(64.08%)显著高于阴性组(46.08%)(P=0.008)。结论乳腺癌中AIB-1过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能预后不良。AIB-1是一个重要的预测他莫昔芬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中人激肽释放酶10(hk10)的表达,探讨hk10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1)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 mRNA的表达。(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蛋白的表达。 结果 (1)hk10 mRNA在卵巢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k10蛋白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随着卵巢癌病理级别的增加hk10的蛋白表达增强(P<0.01);Ⅱ期和Ⅳ期卵巢癌hk1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卵巢癌。 结论 hk10 mRNA及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在卵巢癌组织中hk10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相关,hk10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FEZ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FEZ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86.1%),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FEZ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677±0.120),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46±0.119),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FEZ1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加每周顺铂单药同期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CT)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反应。方法 98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未经放化疗而胸内淋巴结复发,随机分为两组,单纯3DCRT组:全程3DCRT,处方剂量为95%PTV60~70Gy/30~35Fx;3DCRT+CT组:放疗同时采用每周DDP(30mg/m2)单药方案同期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反应。结果 3DCRT+CT组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3DCRT组(91.8%vs. 73.5%,P=0.016),1、3年生存率也优于3DCRT组(85.7% vs. 69.4%,P=0.032;46.9% vs. 28.6%,P=0.038),5年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8.2%,P=0.051)。3DCRT+CT组死于远处转移5例,低于3DCRT组的13例(P=0.036)。3DCRT+CT组急性上消化道和骨髓不良反应较3DCRT组重(P<0.05),而后期并发症两组没有区别(P>0.05)。结论 采用3DCRT配合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有提高长期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