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针对古书院矿十五号煤顶板岩性为坚硬灰岩的条件,决定对工作面顺槽巷道采用锚杆支护方式支护巷道,通过增大锚杆锚索的预紧力和放大锚杆锚索的间排距的方式,大幅提高巷道掘进速度。  相似文献   

2.
四明山煤矿9102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受采空区及构造影响,掘进至450 m处时,顶板出现破碎现象,导致巷道顶板锚杆(索)失效严重.四明山煤矿分析了巷道顶板破碎原因,并对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优化,采用"桁架锚索+超前管棚"联合支护,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后,应力区巷道顶板下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麻地梁矿509胶带顺槽掘进时受到一侧临近工作面回采采动、上覆岩层运动以及顶板直接顶较为破碎等多相耦合作用的影响,导致巷道变形迅速,位移量大,矿压显现较剧烈的等问题。本文利用ZKXG30钻孔成像仪技术手段对509工作面胶带机顺槽进行锚杆受力特征以及松动圈发育规律分析,对巷道顶板围岩破碎和裂隙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了锚杆锚索同排协同支护方案,共同提高了锚固体的承载能力,保持围岩稳定,且通过锚杆受力监测、顶板离层变化趋势,侧面验证巷道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山煤矿三盘区2305顺槽掘进交叉2#层三盘区皮带巷期间,受两巷间距影响,出现巷道顶板锚杆(索)支护难度大、支护效果差等技术难题,在交叉段采取分层爆破施工工艺,并采取"穿层锚索+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表明,改进的掘进工艺保证了近距离立体交叉巷道掘进效率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仙泉煤矿15103运输顺槽掘进期间顶板出现黄泥层造成在工作面掘进施工过程注锚困难,顶板不易控制,给巷道顶板安全管理和快速掘进带来较大困难问题,通过对巷道矿压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巷道顶板含黄泥层时采用顶部全锚索+帮部锚杆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移近变形量基本稳定在88 mm左右,两帮位移量稳定在48 mm左右,变形量均在可控范围支护,该联合支护方案满足巷道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东周窑煤矿2102皮带顺槽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理论进行巷道支护优化,运用强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增加新开挖巷道围岩周围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巷道支护优化起到了加强支护的作用,确保了2102顺槽在煌斑岩侵入下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的安全及稳定。  相似文献   

7.
因屯兰矿20105工作面皮带顺槽回采期间变形严重,为保证临近的28107皮带顺槽不出现类似问题,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顺槽稳定性进行探讨;分析得到巷道顶板锚杆、锚索承受的最大应力为426.7 kN,超过锚杆、锚索极限拉拔应力,拟定增加U型钢等加强支护措施;实践中,经30天矿压观测,顶板最大位移量98 mm,巷道围岩稳定;该支护技术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涛  乔欣 《煤炭技术》2020,39(7):36-41
为了改善锚杆支护效果,降低巷道支护成本,根据柠条塔煤矿回采巷道实际情况,基于等效椭圆方法对回采巷道进行了支护设计,并运用ANSYS数值模拟了回采巷道开挖支护效果,初步验证了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通过工业试验,采用离层观测、收敛观测、钻孔窥视等手段,分别对柠条塔煤矿S1201带式输送机顺槽在掘进以及回采过成中动压的影响下顶板离层、巷道围岩变形等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回采过程中顶板最大沉降量为10.4 mm,巷道的两帮最大收敛量为4 mm,现场未发现严重片帮现象;回采过程中围岩松动圈范围定为1.2 m,未超过锚杆支护长度;锚杆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力波动增长,未超过设计值,验证了试验段内的巷道锚杆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掘进巷道过断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下,采空区下部掘进巷道过断层支护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以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二矿21109主运顺槽掘进工作面过断层为工程背景,结合掘进巷道煤层顶板岩性和断层产状,确定了21109主运顺槽过断层掘进施工方案。在巷道顶板采用锚杆、W钢护板配合钢筋托梁和锚索联合支护,煤柱侧帮和工作面侧帮均采用采用锚杆支护,掘进工作面单纯采用主动支护后无法满足支护需求,又采取架设钢棚的方式对巷道进行了辅助支护。采取辅助支护措施后,28d内顶板浅部离层23mm,顶板深部离层31mm,巷道高度、宽度相对移近量分别为33mm和0mm;28d后,巷道断面再无变形,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0.
许光辉  李胜虎  张凯  李峰 《采矿技术》2013,(4):43-44,72
陕西火石咀煤矿主要开采4-2号煤,8602工作面顺槽沿煤层底板掘进,顶板围岩松软破碎,为煤岩复合顶板,支护难度较大。矿山原采用全螺纹钢锚杆进行支护,在支护过程中顶板下沉量大,两帮变形严重,巷道返修率极高。研究改用高强扭矩应力锚杆结合W钢带和鸟窝锚索支护后,有效保证了巷道的支护效果。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与原来直径22mm的全螺纹钢锚杆相比,采用直径18mm的高强锚杆和鸟窝锚索支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减少了巷道翻修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复杂条件下巷道顶板支护难度大、支护失效率高、支护效果差等技术难题,龙顶山煤矿通过技术研究,对9102运输顺槽掘进过F2断层期间原顶板支护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原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大锚杆+梯形锚棚”联合支护,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联合支护有效控制断层处顶板破碎现象,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7,(10):108-111
针对深井大断面全煤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根据某矿3107工作面顺槽地质条件,综合锚杆系统、锚索系统、桁架系统及表面控制系统各自优点,设计出锚杆+锚网+钢带+桁架+高强锚索支护方案,并采用该支护方案对沿底掘进巷道顶板及两帮进行支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N1206回风顺槽在构造应力区出现顶板破碎、支护难度大、支护失效率高等现象,为了保证巷道安全快速掘进,提高破碎顶板支护效果,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公司掘进队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N1206回风顺槽应力破碎区顶板采取锚棚联合支护技术,解决了传统锚杆支护扰动破坏严重、主动支护效果差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村煤业13111上顺槽掘进巷道顶底板软岩巷道顶板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通过从理论研究、取样分析、现场测试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巷道施工断面、锚杆索支护参数、支护工艺等进行优化改进。经现场应用及测试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工作面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5.
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掘进过程中,由于顺槽煤层顶板松软破碎,并且顺槽采用矩形断面,顶板跨距较大,不利于巷道支护。新河矿3101工作面顺槽运用锚索支护技术,采用锚索加锚网带联合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庞庄煤矿是一个双井口矿井,年产原煤200多万吨。每年掘进回采巷道3万余米,其中锚杆支护约占70%。1983年以前煤巷顶板支护以金属倒楔式锚杆为主,两帮用木锚杆。1983年我矿与西安矿院合作,对双快水泥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并获得成功,工作面上下顺槽、开切眼、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拆除和沿空  相似文献   

17.
樊志全 《山西煤炭》2007,27(4):31-33
四台矿12号层402盘区工作面顺槽在掘进过程中需反复斜交过上覆采空区斜交应力集中煤柱,通过巷道掘进支护理论分析和锚杆、锚索支护演算,总结出一套在掘进进出上覆采空区斜交应力集中煤柱的顶板管理技术,为四台矿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过应力集中煤柱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掘进过程中,由于顺槽煤层顶板松动破碎,并且顺槽采用矩形断面,顶板跨距较大,不利于巷道支护。新河矿3101工作面顺槽运用锚索支护技术,采用锚索+锚网带联合加强支护,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介绍了锚索支护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曹冠卿 《煤矿现代化》2015,(3):51-52,55
济宁二号煤矿113 下09工作面轨道顺槽沿空且部分区域通过上方采空区煤柱, 巷道掘进初期及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压力集中,顶板变形剧烈,锚杆载荷会急剧增大,并在很短时间内达到极限载荷并可能使其断裂,采用传统的支护方式较难达到预期支护效果,因而增加了巷道支护的难度,同时还会引发锚杆头断裂崩出伤人,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控制巷道变形,提高巷道支护效果,济宁二号煤矿在113 下09工作面轨道顺槽应用新型高强高预应力防冲让压锚杆,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深井大变形巷道顶板下沉量大、顶板持续变形的问题,在赵固二矿11021工作面上顺槽进行了顶板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井大变形巷道顶板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现有巷道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对顶板变形的控制作用有限。通过可接长锚杆拉伸试验详细分析了可接长锚杆的力学性能,得出可接长锚杆高延伸性能更能适应围岩变形,据此,提出了可接长锚杆支护技术。在赵固二矿11021工作面上顺槽的工业性试验也表明,使用可接长锚杆支护技术后,顶板变形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了20%左右,顶板围岩从开挖到稳定的时间缩短了40%,且顶板变形稳定后顶板下沉速率较原支护方案明显降低,可接长锚杆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