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分析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就诊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普通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入组患者病灶的大小以及弹性评分,比较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8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以及肝泡型包虫病分别为28例、22例、20例和10例,与普通超声检测相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的肝泡型包虫病、原发性肝癌的病灶面积、周长以及体积明显增加,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泡型包虫病与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相比明显降低,与肝血管瘤相比则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疑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灶硬度,提高检出准确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泡型包虫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不同类型肝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怀疑为肝泡型包虫病肝实性占位病变患者1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超声资料,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鉴别诊断肝泡型包虫病的价值,并分析不同类型肝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7例患者经病理学确诊56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超声正确诊断肝泡型包虫病患者42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超声诊断肝泡型包虫病的灵敏度75.00%、特异度81.97%、漏诊率25.00%、误诊率18.03%、阳性预测值79.25%、阴性预测值78.13%、诊断一致性Kappa=0.571(P0.001)。56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浸润增殖型患者20例,超声表现为肝泡型包虫实性肿块,病灶呈实质性回声,边界欠清,周边没有包膜,与肝组织具有较为清晰的界限;纤维钙化型患者15例,超声表现为肝内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而且周边出现毛糙的团块状强回声;坏死液化型患者21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巨大混合回声,多在中心部位出现坏死液化区,且透声下降,周边为实性部分。结论超声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尚可;浸润增殖型、纤维钙化型、坏死液化型患者的超声表现有明显差异性,对鉴别肝泡型包虫病类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包虫病是棘球绦虫寄生于人体及某些动物等宿主体内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各地牧区。致病的包虫病主要是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类包虫均主要侵犯肝脏。其中泡型肝包虫危害性更大,主要体现在致病性更强、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1]。晚期可能导致肝硬化、黄疸和肝功能衰竭[2]。泡型肝包虫病以出芽或浸润方式增殖[1],因类似于肿瘤生长方式,可侵入肝内血管引起周围组织感染和远处器官转移。目前肝泡型包虫根治性肝切除术作为治疗首选。本例肝泡型包虫侵犯S7段及整个尾状叶并包绕大部分下腔静脉,术中显露困难,容易出现大出血,而左右联合手术入路均不能很好地显露并切除病灶,笔者采用经正中裂入路联合左右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病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肝泡型包虫病由多房棘球蚴感染造成,通过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组织和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查,寻找肝泡型包虫病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选取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边缘组织和3例临近病灶边缘的正常组织,以及3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使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检测组织和血浆的miRNA表达谱,根据差异倍数(FC>1.2)和P值(P<0.05)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结合文献报道,选择与肝脏疾病相关的血浆miRNA和组织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microRNA表达谱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不同,qRT-PCR验证发现6个microRNA中有3个miRNA(hsa-miR-4644,hsa-miR-136-5p,hsa-miR-483-3p)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差异表达(P<0.05)。其中hsa-miR-4644和hsa-miR-483-3p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上调表达(P值均<0.05),hsa-miR-136-5p显著下调表达(P<0.05)。通过TargetScan,PITA,microRNAorg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三个数据库预测到的靶基因取交集,共有137个基因和miRNA之间有靶向关系。差异的hsa-miR-483-3p靶向调控参与人体免疫反应及与肝脏疾病有关的基因(IL-17A,IL-5,CD40LG,TAP2,TNF)。通过GO与KEGG分析发现,hsa-miR-483-3p的靶基因在免疫缺陷(Primary immunodeficiency)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肝泡型包虫病有独特的microRNA表达谱,其中hsa-miR-483-3p可作为肝泡型包虫病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Primary immunodeficiency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但这些miRNA与肝泡型包虫病之间的调控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包虫病影像诊断技术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手术仍为包虫病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该文通过对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等两型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各种术式回顾性分析总结后,综述如下:1)超声检查主要用在两型包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在农牧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普查时,超声以其便携低耗易行的特点成为首选.近来用超声对肝两型包虫病病灶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基础上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显示其病灶的确切范围,周边增值带微循环血供状态,为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诊断治疗信息.2)囊型包虫病CT/MRI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囊肿,病程发展中出现子囊、囊膜剥离、囊壁及内容物钙化等特征;泡型包虫病CT/MRI均表现为非均质实性肿块,内部有小圈状和颗粒状钙化,中心常出现液化坏死,形成"地图状"外观.其类似肿瘤的浸润生长可压迫和侵蚀肝血管和胆管并伴远处血行转移.MRI水成像技术对不典型包虫病有独特的诊断效果;CT/MRI血管成像和胆系成像有利于诊断包虫并发症;CT/MRI灌注技术、MRI扩散成像和波谱成像有望实现活体无创的分子影像诊断.3)肝囊型包虫病:(1)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的首选术式;(2)外囊次全切除术可有效消减残腔,避免胆瘘等,能减少手术时间及外囊完整剥除术所致手术风险;(3)肝内囊摘除术仍是主要方法,术中应经胆道或胆囊管美蓝造影以确认是否胆漏.4)肝泡型包虫病:(1)根治性肝切除是治疗首选方法;(2)姑息性病灶切除手术,因继发难治性肝切面胆瘘而宜慎重采用;(3)肝移植是治疗两型包虫病终末期最后手段,术后仍存在复发的可能,需酌情服用抗包虫药,如阿苯达唑片剂或其他剂型(乳剂、脂质体口服液等).  相似文献   

6.
正肝泡型包虫病发病隐匿,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故多数患者在因上腹部疼痛或皮肤黏膜黄染等症状就诊时已经进入病变晚期,多数伴随远端转移及多器官侵犯,对肝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提高肝泡型包虫病肝转移病变的诊断效果,明确其与肝癌的鉴别诊断要点,本研究对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确诊为肝泡型包虫病肝转移患者16例,男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中miR-106b-25基因簇(miR-106b、miR-93、miR-25)的表达水平,分析3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20例经手术治疗的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匹配后分为病灶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RT-PCR技术检测miR-106b-25基因簇的表达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与纤维化程度。结果 病灶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高于正常肝组织;miR-106b-25基因簇在病灶旁肝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肝组织;miR-106b-25基因簇表达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miR-106b-25基因簇各成员的表达量也增加;3种miRNA之间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泡型包虫病病灶旁肝组织比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严重,miR-106b-25基因簇参与肝泡型包虫病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正包虫病是由棘球虫幼虫寄生导致的寄生虫病,以生长缓慢、潜伏期长为主要特征,多流行于牧区,近年来关于城镇居民包虫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疑似肝泡型包虫病患者21例,现将其超声多普勒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意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1例疑似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9年7月我院诊治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60例,入院时Child-Pugh A级36例,B级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结果 在术后1 w,Child-Pugh A级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8岁,2013年5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肝泡型包虫病,诊断后择期行"自体肝移植术"(手术前后全腹CT见图1、2)。术后口服阿苯达唑,1片/次,2次/d,半年后停药。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2015年8月患者无意间发现右侧胸壁上部有一球形肿物,遂前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行全腹CT示右侧胸腔及胸壁包块,请北京三〇一医院会诊后,  相似文献   

11.
包虫病手术患者1 312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包虫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992-2006年的1312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均有分布。患者主要集中于21~50岁,20岁以下的患者相对较少,以藏族为主。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17个县以及青海省果洛州的5个县,而泡型包虫病同时分布于其中的大部分地区。结论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同时流行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和青海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包虫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992—2006年的1312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均有分布。患者主要集中于21~50岁,20岁以下的患者相对较少,以藏族为主。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17个县以及青海省果洛州的5个县,而泡型包虫病同时分布于其中的大部分地区。结论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同时流行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和青海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有浸润性生长特点的寄生虫病,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根治性肝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肝切除术是首选,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缓解病情及减轻并发症。药物治疗在HAE病情的延缓及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自体肝移植应用到HAE治疗中,已成为终末期常规手术无法根治的HAE的主要有效疗法。介绍了HAE根治性肝切除术及姑息性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总结了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自体肝移植术在HAE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为HAE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患者 女,4 3岁,汉族,诊断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经B超,CT及手术探查病理证实)。由于巨大病灶侵犯了第一肝门和胆道系统,且间歇性胆道感染并继发肝脓肿,反复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肝功能趋于衰竭,各种治疗措施无效,最后于2 0 0 2年9月17日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移植术后总体恢复良好。术后一周血清胆红素进行性上升,经药物治疗无效,故于2 0 0 2年10月2 2日先后4次进行MAR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每次治疗后患者精神好转,头脑清醒,全身浮肿明显消退,腹胀减轻,尿量增加,睡眠改善。血清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42例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II数值。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用log-rank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病死率呈正相关(r=0.267,P<0.001)。应用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临界值为758.92,将242例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58.92,126例)和高SII组(SII>758.92,n=116例)。低SII组与高SII组肝泡型包虫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0%、88.47%、66.10%和90.80%、53.05%、27.40%,低SII组累积生存率>50%,平均生存时间为55.584个月(95%CI:53.550~57.617);高SII组累积生存率<50%,平均生存时间为39.384个月(95%CI:35.070~43.698),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95%CI:34.694~51.306),低SII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高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I>758.92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HR=5.907,95%CI:3.386~10.306,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07,95%CI:1.911~6.435,P=0.001)。结论术前SII水平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外周血SII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经胸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肝囊型包虫病突入胸腔者,临床表现和治疗较特殊,本文就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对1990~2003年收治的经胸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34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并行包虫残腔经腹引流,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29例随访3年,2例肝包虫复发,经腹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术前胸部X线、CT、B超检查,以明确病灶诊断,进胸后先处理肺或膈肌病灶,再探查肝膈面,处理包虫内囊及残腔,置胸腹腔引流。经胸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需经验丰富的医师参加,术中应仔细,术后应多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疑似肝泡型包虫病的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 结果 在78例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泡型包虫30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17例,肝脓肿4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内血肿1例,肝硬化结节1例,局灶性非均匀性脂肪肝1例;超声造影诊断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为94.9%,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76.9%(P<0.05)。 结论 超声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血管分布,有利于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它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包虫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囊型包虫病(CE),又称细粒棘球蚴病;另一种是泡型包虫病(AE),又称多房棘球蚴病。AE的原发病灶几乎全部发生在肝脏,称为肝泡型包虫病(HAE),发生于肝外者非常少见,约占1%[1],由于其生长缓慢,患者的无症状潜伏期有5~15年之久,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中晚期,病变除侵犯肝内的重要的管道结构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外,也可直接侵犯邻近的脏器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肝泡型棘球蚴病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的患者(并发组)以及肝泡型棘球蚴病未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肝泡型棘球蚴病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患者 49 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未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患者 55 例,两组间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 164、2. 780, P均>0. 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BeAg 以及肝内病灶侵犯肝后下腔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情况是肝泡型棘球蚴病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的影响因素。 二元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内病灶侵犯肝后下腔静脉和肝内病灶侵犯肝静脉是肝泡型棘球蚴病并发肺泡型棘球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肺部病灶界定不明确的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可以根据术前肝内病灶影像学特征并结合肺部病灶影像学结果作出判断,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现患者临床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肝泡球蚴病超声声象类型及病理分型与血清sIL-2R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超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直观和定位准确的特点,已被用作临床病理分型的主要手段[1,2].随着B超在泡球蚴病诊断和流行病学中应用的普及,泡球蚴病超声象的分型及临床分型日益受到重视.但直到现在对其声象类型仍有分歧[3,4].Hadni[5]参照肝癌的分型标准,将泡球蚴分为3种临床类型,①仅寄生于肝脏的P型;②侵犯肝脏周围组织的Ⅰ型;③有远端转移的M型.Hardni对P型又分为5级;P0:不能用B超测出;P1:病灶仅累及1~2个肝段,且肝内无小囊泡及肝内胆管病变;P2:病变大小同P1,肝内有小囊泡及肝内胆管病变;P3:病灶累及3~5个肝段,且肝内有小囊泡及肝内胆管病变;或具有多个病灶,但无肝内囊泡及肝内胆管病变;P4:病灶扩展6~8个肝段;或具有多个病灶,且伴有肝内囊泡及肝内胆管病变;Ⅰ型也分为3级,Ⅰ 0:尚无法确定病变涉及范围;Ⅰ1:仅一个器官被累及;Ⅰ2:有两个以上器官被累及.血清sIL-2R(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常在肝病,某些免疫疾病及肿瘤患者血内增高[6-9].有人把它作为肿瘤分期的检测指标[10].我们在观察泡球蚴患者肝脏声象改变的同时,检测了血清sIL-2R水平,用于探讨超声声象下的泡球蚴病理改变与sIL-2R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