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建立1/4车辆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进行了车辆主动悬架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器的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被动悬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IS05982:2001 (E)推荐使用的人体坐姿低频振动模型,基于1/4汽车垂向振动模型,建立了车辆-人体振动系统的力学与数学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调节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分别对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仿真,时域和频域仿真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车辆-人体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人体振动特性,设计的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调节控制器使汽车平顺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动悬架LQG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7自由度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的LQG控制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性能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加权系数的合理选取,主动悬架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身振动加速度,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本文首先建立二自由度1/4整车悬架系统模型,然后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状态控制器。最后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主被动悬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最优控制器可提高悬架的性能,使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车辆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半车四自由度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同时依据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并进行了Matlb+simulink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控制的主动悬架比被动悬架具有更好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2自由度1/4车辆模型,以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车辆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实现半主动悬架LQG控制器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LQG控制器加权系数的半主动悬架,实现了评价指标的综合优化,缓和路面冲击,提高车辆平顺性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因非簧载质量的增加而导致行驶平顺性降低的问题,在轮辋内安装电磁式主动悬架。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获得电磁作动器最优控制力。利用MATLAB软件搭建悬架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主动悬架采用最优控制策略能较好地改善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包含半主动悬架的4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LQG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以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位移和悬架控制力作为车辆LQG控制的性能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采用半主动悬架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与层次分析法相比,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更易于确定加权系数,更便于设计LQG控制器.  相似文献   

9.
长期在不良工况的道路上驾驶会降低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随着人们对乘坐舒适性需求不断提升,空气弹簧的优势尤为明显。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LQR控制策略的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的创新设计方案,提出的LQR控制器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以客车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软件对空气悬架系统的被动和自适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在保证车辆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车辆在随机道路上的最大位移幅值,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模糊控制的汽车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1/4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以其为仿真对象,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以B级路面作为随机输入,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后.车辆悬架可以很好地降低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从而使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二自由度车辆悬架模型,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控制器,并在SIMULINK中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悬架比被动悬架具有更好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车辆的悬架系统对于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都起着关键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液压伺服元件的发展,出现了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其控制策略具有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方法比较成熟。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对全状态反馈和被动悬架进行比分析,表明主动悬架采用和有限状态的反馈较全状态反馈有明显优势,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中用所建的1/4车辆模型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实施最优控制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型Bouc-Wen模型来模拟磁流变阻尼器.利用小种群遗传算法对随机最优控制器的权值进行寻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性能指标明显优于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14.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随机控制及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设计随机最优LQ控制器,通过幅频响应分析,详细研究悬架二次型性能指标权重系数对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全状态LO控制对车辆性能影响的规律性结论。结合工程应用背景,在最优LQ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随机次优控制器的设计。幅频响应仿真结果表明,随机次优控制主动悬架在改善车辆的平顺性上和最优控制相当或接近,且优于被动悬架。并且,在较高频率(约大于8Hz)范围内,主动悬架在改善车辆操纵稳定性方面也优于被动悬架。文章最后总结提出,选择适当的测量变量,设计的次优控制器可以代替最优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2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1/2车体四自由度液压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该半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此模糊控制器的半主动悬架在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随机次优控制对汽车主动悬架系统道路友好性的影响,基于简化的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振动模型,设计了悬架系统的随机最优和次优控制器.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车辆主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并对被动悬架、最优控制悬架和次优控制悬架的道路友好性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的随机次优控制悬架的道路友好性与最优控制相当或接近,且优于被动悬架,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两种带天棚阻尼的1/2车辆主动悬架控制模型,结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基于MATLAB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函数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分别设计和计算两种模型中的控制力;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仿真模型,在相同输入情况下对两种模型的部分性能参数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基于LQR的主动悬架的质心加速度和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响应值比基于LQG的小很多,而前后轮动载荷、前后悬架动行程响应值相差不大;理论上,基于LQG设计的带天棚阻尼的1/2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更切实际。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主动悬架最优控制:采用频域计权形式性能指标函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从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角度出发,研究了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问题。根据坐位人体的振动响应特性构造了频域计权形式二交型性能指标函数。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长的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集总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同时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斜坡电压输入和方波电压输入的电磁力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和矢量控制方法,对包含作动器动力学模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正弦路面激励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主动悬架系统能明显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装有被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在高速大转角转向时容易发生侧翻及在直线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开关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基于整车6自由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对车辆转向时的侧倾进行控制;直线行驶时,主动横向稳定杆处于"OFF"状态,降低悬架刚度,提高车辆舒适性。采用时域与频域仿真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并通过台架试验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线性二次型最优侧倾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