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公平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旨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未来新社会的最高原则。而公平对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乔恩·埃尔斯特却对如何解决分配公平的问题深感困惑,认为存在着资源稀缺和人的需要全面性等诸多冲突,因而公平原则特别是需要原则是"乌托邦"。对马克思著作仅作字面上的解读和对马克思思想的半信半疑,必然导致这种困惑。批判性构建和建设性构建马克思公平理论构建的基本方式,其公平理论的深刻性在于: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高度统一,找到了实现公平分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然美,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是纯自然性质的,与人没有关系;另一种则认为是自然人化的结果,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美。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只注意了自然美的一种形态,而且是一种形态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一种形态的另一方面和另一形态的自然美。实际上,自然美有两种形态,每一形态都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与人发生联系和关系的一面,只不过对于这两方面,两种形态各有侧重、各有主次而已。为说明这一点,我拟从阐述两种形态入手,然后论及两种形态的相互关系,最后再分析两种形态同人的联系和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内容和本质仍然存在着争议。实际上,在马克思本人那里,其哲学思想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和大众形态。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推动这三种形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弄清人的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或个人的本质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他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背景下来考察,把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同个人的应有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其思想实质在于: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达到自主活动和保证自己的生存;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使人类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和个人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德普“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被马克思看作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在什么是“全面发展”的问题上,国内学术界存在着许多争论,也存在着许多误解。由于这是涉及基本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下马克思的“人的全...  相似文献   

6.
杨颖川 《传承》2013,(9):92-9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萌芽、稚嫩、成熟、深化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经历了"自我意识—自由自觉的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阶级利益的承担者"几个历程。  相似文献   

7.
吴玲 《传承》2013,(7):92-9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萌芽、稚嫩、成熟、深化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经历了“自我意识一自由自觉的劳动一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阶级利益的承担者”几个历程。  相似文献   

8.
刘晓云  朱明 《前沿》2007,1(7):23-25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确立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可分离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包含的现代化内容,强调了实现现代化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辉煌,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内在的创造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林兵 《长白学刊》2002,(6):41-43
当代环境问题的发生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两种矛盾冲突形态即化与自然的矛盾、经济与自然的矛盾。深入分析这两种矛盾形态,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如何将环境问题由‘‘外部性”转化为“内在性”问题,二是如何提升人的境界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及当代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牛乃喜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人和思想家们关注的理论热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也很多,从总体上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述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  相似文献   

11.
郝亚娟 《淮海论坛》2007,(3):11-13,10
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范畴(这里的人概括了人的个体、群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它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人的实体,即人作为生命有机体现实存在着:另一方面它又指人的继续生存、存在状态、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等。前者是人第一性的存在。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具备了人的实体。才可能出现人的继续生存及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王秋芬 《前沿》2006,40(4):21-22
青年马克思人的和谐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劳动是人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二,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劳动异化。第三,和谐发展的人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丰富高度统一的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第四,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这一时期还没有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他的和谐发展思想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3.
吴巨培 《求索》2013,(8):107-109
马克思的生态论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已见端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并化劳动的大量论述。透射出马克思对于人的异化和自然界异化的双重生态忧患。对此进行认真探讨和重新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以便有效反思和调整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进一步提高活动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我国人民从整体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后,它具有更太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问题的科学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只有从理论上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才能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状态的美好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定的内涵,需要一定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人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能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就坐等其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凸显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神话形象不同于后世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人类社会艺术不发达时期的产物,是原始人类“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形象。它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大量被发掘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神话宝库,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红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呈现出多方面的规定性和现实性。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语境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日益凸显。尽管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性价值取向,但其实现却有赖于外部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一个与人的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协调、持续发展、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建立 《前沿》2009,(10):13-16
纵观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批判性是其突出的特征;但马 克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马克思绝不是纯粹的理论家,他批判思想的旨趣在于人的解放,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个过程,理想就在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 ,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提出新的科学依据、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新的任务 ;使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特征等思想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 ,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为我们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