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一种视觉改变,是现代人丰富情感展现的载体。本文阐述了现代陶艺的概况与特性,着重解读了现代陶艺的泥性及其所展示的泥性美。  相似文献   

2.
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物质的载体往往被隐没在造型之下,但是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材料本身的形式语言,材料的特殊性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门类。从传统陶瓷到现代陶艺,泥作为造型、釉色的理性载体,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情感化的特征。本文就作为现代陶艺创作载体,泥这种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泥性之美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探索陶艺创作中泥性的本体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3.
浅谈现代陶艺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辉 《佛山陶瓷》2008,18(1):29-31
现代陶艺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其艺术语言逐渐从幼稚走上成熟。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陶艺语言的独特性,即泥性、肌理以及火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所特有的艺术语言。现代陶艺语言应不断朝着由以上三者组成的独特艺术语言的方向发展,使现代陶艺语言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陶艺表现方式不同,现代陶艺更注重对媒介语言的深入挖掘及个人情感的流露.本文从现代陶艺媒介的本体语言出发,论述了泥、釉、火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泥、釉、火的各种特性及其表现方式,阐述了媒介对现代陶艺语言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熊青珍 《江苏陶瓷》2007,40(1):20-21
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泥条盘筑法。透过泥条盘筑陶艺的过程,阐述了现代陶艺对艺术专业知识能力的拓宽和素质的提高,现在和将来而言都是一门不可忽略的艺术实践教育科目,有着较大的艺术潜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陶艺的起始就是以强调陶瓷特性及材料审美为主要手段,因而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泥性"一直为很多陶艺家关注。本文从正面分析"泥性"的重要性,并从其它角度讨论过分追求"泥性"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王璐娴 《江苏陶瓷》2007,40(5):24-26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差异造成在泥料运用上的变化,为现代陶艺带来了机遇。本文从地域、生产方式、审美标准等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些差异为现代陶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现代陶艺是指以泥为主要材料,旨在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与艺术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陶艺从业者的增多,受众面的扩大,现代陶艺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本文以景德镇老厂周边的现代陶艺市场为切入点,管窥当下现代陶艺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分析现代陶艺市场构建与文化传播。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提供一个鲜活的现代陶艺产业的生态样本。  相似文献   

9.
现代陶艺创作和欣赏的本质特征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泥性,水性,手性,火性,人性的自然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代陶艺壁饰及情感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影响影响现代陶艺壁饰情感的色彩、泥料及肌理的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现代陶艺壁饰情感要素的应用方式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艺是以泥和釉为材料,以火为媒介的一种现代艺术创作活动。既然运用泥、釉、火便必然离不开人类五千年来累积的陶瓷基因,既然是现代艺术创作亦当然要与五千年来既有的一切拉开距离,这就决定了现代陶艺包含了继承传统及区别于传统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泥条盘筑陶艺的线条等肌理自然美和泥条盘筑陶艺的成型特点以及从可融多种传统装饰于一体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论证了泥条盘筑陶艺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另一方面更提出了中国传统特有的诸多技法不可抛弃,只有立足于传统之上才能创造出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中国现代陶艺。  相似文献   

13.
现代陶艺相对于传统陶艺,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概念上的区别,它将陶艺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纯粹的文化审美层面。中国传统与现代陶艺语言表达之异主要表现在材料从单一到多元,造型从规整到异形,技法从程式到纷繁;表达之同则体现在泥与火的艺术,技与艺的表现,情与意的寄托。中国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在中心审美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这是我们陶艺文脉传承至今的内在基石,也为中国现代陶艺进行更为纯粹地艺术探索和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解晓明 《中国陶瓷》2001,37(1):42-44,47
本文从泥条盘筑陶艺的线条等肌理自然美和泥条盘筑陶艺的成型特点以及从可融多种传统装饰于一体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论证了泥条盘筑陶艺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另一方面更提出了中国传统特有的诸多技法不可抛弃,只有立足于传统之上才能创造出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中国现代陶艺。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陶艺是伴随二十世纪现代艺术运动而产生的,在八十年代初,中国现代艺术掀起了一场新艺术形式的革新运动萌芽,陶瓷艺术领域也引发了一场革命,力图改革传统陶艺的固有模式,从根本上远离实用功能的障碍和创作形式的雷同,以往的思想方式和审美观念逐步走向开放、自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现代陶艺不仅仅是对传统陶艺的一种视觉改变,更是现代人丰富情感对泥与火的注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陶瓷“泥变”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作用作了阐述;对“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作了说明。介绍了用“泥变”技巧创作的两种心态——动态和静态;论证了“泥变”与“窑变”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得出“泥变”让现代陶艺进入了由有形到无形,再由无形到有形的创作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陶瓷“泥变”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作用作了阐述;对“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作了说明。介绍了用“泥变”技巧创作的两种心态——动态和静态;论证了“泥变”与“窑变”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得出“泥变”让现代陶艺进入了由有形到无形,再由无形到有形的创作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龙琦 《陶瓷》2010,(12):35-37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的今天,人们开始怀念起那富有人性且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手工艺制品的温馨。笔者通过对泥条盘筑成形技法的分析及其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介绍,期望激发出更多陶艺爱好者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异常复杂的文化交汇时期。作为当代艺术分支的现代陶艺,其影响与产生必然会对当代艺术产生深刻的意义。其中,当代陶艺的背景可追溯到近20多年,东西方交流的増阔、新的生活观念、消费理念和审美意识都顺势把大陆现代陶艺变成多元化发展形式的艺术。而变化也不再只是传统造型形式与技术交融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象,在创作体验中,更多的是感受泥性和对现代陶瓷艺术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张定邦 《陶瓷》2024,(3):77-78+84
“物派”艺术与以“走泥社”为代表的日本现代陶艺运动,是日本二战后重要的艺术现象,笔者阐述了“物派”与日本现代陶艺关于“物质”艺术表达的异同,分析二者在“物”与“存在”等艺术观念上的不同理解及差异,思考现代陶艺在表达材料自身属性之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