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院手术分级管理现状,积累有代表性的现况分析数据,为优化手术分级管理提供依据,研讨合理进行手术分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手术病案24,999份,对其手术分级及医师完成手术权限范围内手术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一、二级手术占全院手术的59.03%,三、四级手术占全院手术的40.97%;随着医师级别的降低,每级医师所做不同级别的手术占全院同级别手术的构成比逐级下降,完成手术权限范围内手术占全院同级别手术构成也随医师级别的降低而逐级下降。结论高难度手术比例不足,高年资医师垄断手术现象严重,青年医师得不到锻炼,医院急需加强手术分级管理,建立和完善与实际操作性技术水平和职称相对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手术安全与手术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手术质量,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划定手术医师手术级别,实行手术医师手术权限准入,便于加强对手术医师的管理,确保手术安全,极大地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使分级医疗落到实处,同时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医院实际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合理评价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3.
手术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决定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手术分级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数字化,明确手术医师准入权限,以便在优势学科中分阶段实施手术分级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33-136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在冠脉介入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接受培训医师的基本资料、培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后接受培训医师在理论知识水平、介入技能考核水平方面明显高于实施手术分级前的医师(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国家考试的通过率也略高于后者。结论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冠脉介入培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一方面提高了培训医师的知识水平和介入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院医师实施分级管理,探索研究能提高医疗质量,并符合我院院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医院实施医师分级管理,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与评价。结果医师分级管理使医院形成三级医师诊疗模式,医疗质量得到提高,充分调动了临床医师工作积极性,解决了职称评聘分开、高职低聘的难题。结论三级医师分级管理是以突出医疗质量为中心,赋予二级医师管理职能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现状,得出相关结论,为建立合理的手术分级目录及管理制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某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的病案首页录入系统中检索2012年与2013年的手术病例254962份,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结果三所附属医院的三、四级手术比例分别为47.52%、58.93%和46.20%;三所医院合计的数据中,三、四级手术构成比为50.24%;在各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中,带组教授完成手术的构成比分别为64.93%、97.24%和89.55%,远远高于经治医师与主治医师完成手术的构成比;带组教授完成的手术权限范围内的手术占同级别手术的构成比最高,三所附属医院的构成比分别为87.15%、98.43%和92.58%。结论三所附属医院的高级别手术比例不足,在区域卫生医疗方面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三级甲等医院的作用;存在高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垄断手术的现象。建议根据各级医师的专业特长、手术操作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实施手术分级管理,建立合理的手术分级目录及管理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医院在区域卫生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要求,探索在现有条件下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调研、制定可行性标准,修订出台专项制度: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与动态管理、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制度管理和落实到每位医师;实时监督、动态管理.制度的落实对明确医师权限、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医师手术技能、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发布了《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征求意见稿)》,我院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分级目录。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的不断发展及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我院《手术分级目录》也应随之不断补充、完善。手术医师的准入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我们应建立更为完善的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源于希腊,意思是将内镜插入腹腔内进行诊断和治疗.1987年,法国Lyons和 PhillipeMouret医师在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同时,完成了第一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外科腹腔镜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术.1991年,云南曲靖地区的外科医师荀组武开展了我国大陆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获得成功,随后在全国大的医疗单位相继开展并不断应用到其它部位,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探查术等[1].  相似文献   

10.
医师应正确书写手术操作名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病案具有的价值,在病历书写过程中医师应正确书写手术操作名称。方法列举分类过程中发现医师在病案首页手术操作栏内不规范填写的手术操作名称。结果有相当数量的术语不能准确反映手术操作的实际情况,手术栏用语混乱。结论正确规范书写手术操作名称需要医师认真参照国际手术操作分类书写,为手术分级管理、准入制度、临床路径、医疗付款等资料的检索提供更为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51-55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与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月367例日间模式与加速康复联合应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组)及425例常规模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组),联合组使用本院制定的联合诊疗规范进行围手术期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延长住院24例(6.5%),中转开腹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联合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日间手术模式与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医疗费用,提升了医疗质量及就医感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手术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结合病案统计系统采集的手术信息,对某医院2012年所有非计划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住院手术共计8673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7例,非计划再手术率0.08%,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基本身体状况、手术难度有一定关系,术区感染是造成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手术操作规程,可以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发展和应用,国内外有指南总结了手术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等。但是,基层医院在具备一定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仍处于开展例数较少、进展缓慢的阶段,其原因在于手术思想观念未转变、腔镜切肝的解剖理论知识欠缺、腔镜切肝围手术期多学科合作不紧密以及腹腔镜技术水平不足等。本文针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术前规划、术中技巧以及术后管理3个方面进行阐述:术前充分了解肝脏解剖结构,并根据手术难度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做到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戳卡布局,与麻醉科紧密合作控制良好中心静脉压,掌握肝脏悬吊牵拉技术以及超声刀使用技巧,选择正确的出血处理技巧和出入肝血流控制技术;术后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基层医院可通过借鉴上述经验,加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我们建立了腹腔镜手术实时多媒体教学培训系统,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讲解与示范形象化、具体化,并在对低年资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生进行腹腔镜手术教学培训、腹腔镜手术新技术推广示范、国内外著名专家手术演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7例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肝囊肿开窗术15例,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23例,LC联合肝血管瘤切除术12例,LC联合阑尾切除56例,LC联合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20例,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24例,LC联合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20例,LC联合附件手术8例,LA联合附件手术31例。结果237例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2例中转,其余235例均获成功;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胆漏,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术后右下腹炎性包块,均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能够安全、有效、经济地处理多种腹部疾病、使患者能够充分享受微创外科手术的优越性,在基层医院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蒙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26-1328
腹腔镜是一种用于腹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微创内窥镜技术,腹腔镜手术1901年在俄罗斯首先被应用,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范围在不断扩大,有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的趋势。本文对近几年腹腔镜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进行微创外科理念培养的必要性,并以腹腔镜外科技术为微创外科代表,辅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讨其在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1年01月-2013年12月南通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进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微创外科基础知识学习、腹腔镜技能训练、动物实验、手术演示及现场观摩等培训,对照组未进行相关培训。比较培训后两组临床思维能力及腹腔镜操作能力以评估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腹腔镜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电刀使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微创外科理念培养、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并辅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微创外科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该领域的认识水平及临床基本技能,同时也可启发科研思维并有利于其今后的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1月至2006年9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110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的123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手术比,腔镜组手术时间略长[(148.0±65.0)Vs(139.0±37.4)min,P=0.000],术中出血量较少[(137.1±128.6)Vs(209.3±101.3)mL,P=0.031],术后肠功能恢复快[(63.7±9.3)Vs(75.2±11.4)h,P=0.072],术后住院天数短[(13.8±5.2)Vs(17.2±5.2)d,P=0.027],手术并发症少,1、3、5年生存率(97.7%、84.7%、66.7%)与开腹组(97.1%、83.1%、67.6%,P=0.051)相近,但清扫淋巴结数量略少于开腹组[(9.1±5.2)Vs(11.2±3.4),P=0.404],且费用较高[(26.8±11.3)Vs(22.5±13.4)千元,P=0.209]。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远期效果,但需降低费用,淋巴结清扫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院住院手术情况进行专题分析,为医院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powerbuilder9.0和EXCEL对病案统计数据库中2007年、2008年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统计;结果手术量同比增长明显,术前住院日稍长,住院患者手术率不高,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术种开展例数增长明显,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等术种开展例数有所下降,腔镜手术和介入造影手术开展术种和例数不够;结论手术对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手术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发展趋向于微创化、介入化、内科化,应大力开展腔镜和介入手术,进一步缩短平均术前住院日,完善手术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减重代谢外科与其他外科领域比较是一门新颖的亚专科,糖尿病外科治疗的全球联合声明指出减重代谢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根据手术适应证确定减重外科病例的主要诊断,并根据其最新临床指南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各种术式的正确编码,以解决减重代谢病例进入医保病种结算的各种困惑。减重代谢外科的主要诊断是肥胖症(疾病编码E66.0、E66.2、E66.8和E66.9)或2型糖尿病(疾病编码E11.0、E11.1、E11.2、E11.3、E11.4、E11.5、E11.6、E11.7和E11.9);3种标准术式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手术编码43.82)、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手术编码44.38)、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手术编码43.89+45.91)。编码工作应涵盖学习最新临床指南,结合病例的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实施的具体术式,才能找到准确ICD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