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霄  李海伟 《地下水》2022,(6):125-127+135
傍河含水层与河水的水力联系密切,能够提供充足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辐射井是傍河取水的高效开发模式,竖井是水平辐射管施工、集取水和安装水泵的场所,是成井的前提条件。泵吸反循环钻进具有钻进效率高、钻头损坏小、反映地层地质情况等优点,适合于在第四系松散地层中钻进大口径钻孔。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辐射井竖井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并在传统钻头的基础改进钻头形式扩大了钻进工艺的适用范围,通过实例列举了三个较为代表性的水源地辐射井竖井钻进应用情况,泵吸反循环钻进均能取得较好的进尺,在辐射井竖井钻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队利用泵吸反循环钻进技术和成井工艺,施工各类钻孔100余眼,累计进尺2000余m,成井速度与正循环相比提高50%以上,单位成本下降20%—30%。为我队的经济振兴和地质市场的开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志刚 《探矿工程》2017,44(6):84-87
以福州江滨地区2个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实例为依据,通过无卡式冲击 正循环,旋挖 气举反循环,回转 泵吸反循环3种成孔工艺之间的比对,提出了在福州市江滨地区超大粒径厚层卵石与花岗岩地层灌注桩施工成孔工艺方面的一些见解,认为回转 泵吸反循环是较为可靠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特点是颗粒细,厚度大,含水介质主要为细颗粒的砂层。由于地下水富水性好,目前郑州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主要以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为主。传统正循环泥浆钻探工艺施工的地温空调井,普遍存在洗井困难、涌水量和回灌量偏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的推广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次采用泵吸反循环工艺施工地温空调井。施工过程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细颗粒松散沉积物分布区,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探工艺施工地温空调井,对提高施工进度、增大出水量和回灌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类似地区地温空调井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具有成孔效率高、用浆量少、清渣彻底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桩基工程中,但在嵌岩扩底桩中的应用还不多见。我公司在青岛石老人度假区自助公寓桩基工程中将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用于扩底桩施工,取得理想的效果。1工程概况与设计要求1.1工程概况该...  相似文献   

6.
从设备安装,管路密封,泥浆性能,钻头结构,钻进参数,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用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施工钻孔灌注桩时循环流中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刚  宋佳  王盼盼  秦国强 《探矿工程》2022,49(6):153-161
地下水回灌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回灌井是实施回灌的关键设施,其施工技术是影响回灌效果的重要因素。选取郑州市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浅层地热能开发的回灌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地质条件的差异,通过回灌井结构分析地下水的回灌机理,论述影响回灌效果的因素。结合试验井施工情况,论述泥浆正循环钻进、泵吸反循环钻进、冲击钻进等不同钻进工艺的适用条件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钢筋砼管、钢管和U-PVC管等不同成井管材对回灌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单位回灌量的针对性措施,为今后郑州市及周边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回灌井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永宁 《探矿工程》2005,32(5):55-55,61
在施工一眼深度300 m的供水井中,为解决大厚度漂砾石地层中钻进施工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配合大口径牙轮钻头钻进一次成井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西地质工程公司采用泵吸反循环工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日前,在高安路03高层住宅大楼的桩基试制中取得成功。由于该地段受环境和地下管线制约,为降低噪声和振动,将原预制打桩改为钻孔灌注桩施工。但以往上海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均为正循环工艺施工,沉渣严重,厚的达数十毫米。江西地质工程公司采用泵吸反循环工艺在该工程试桩  相似文献   

10.
泵吸反循环全断面钻孔工艺在珠海大桥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中,通常采用分级扩孔正循环成孔工艺,对大口径桩,不仅成孔效率低,而且受到泵量限制难以获得理想泥浆上返流速。排渣和清孔效果很难达以钻孔和浇注混凝土所需的质量要求。山东省基础工程公司在珠海大桥基础工程直径1.8 ̄2.2m桩的钻孔施工中,采用泵吸反循环全断面钻进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监测井是进行地下水监测的公益性、永久性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后期的运行效果,钻探成孔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河南省范围内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洛阳盆地及灵三盆地,监测地下水的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钻探施工根据监测井性质和地质条件不同,分别采用泵吸反循环、正循环回转钻进、冲击钻进及空气潜孔锤钻进等。根据不同钻探工艺原理论述了施工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各工艺的特点及应用效果,总结的施工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劲辉 《地质与勘探》2016,52(1):159-164
介绍了泵注反循环钻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利用泵注反循环岩屑运移模拟实验装置,以清水为循环介质,对6种不同粒径的岩屑上返所需要的最低排量(流速)进行了实验。探讨了最低排量和循环压耗随岩屑粒径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岩屑上返的最低排量和循环压耗随岩屑粒径的增大呈现非线性的增加,当岩屑粒径超过4.75mm后,循环压耗的增幅加大;岩屑在水平段运移所需的最低排量小于在弯曲段和直井段运移所需的最低排量。实验结果为泵注反循环钻井方法的应用和水力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蒋荣庆  殷琨  王茂森 《探矿工程》1995,(5):17-19,47
大直径单头潜孔锤与三通道气水龙头、主动钻杆、三通道钻杆、加重导正器配套,可实现大直径潜孔锤碎岩钻进、泵吸反循环排渣、泥浆护壁、压气闭路循环等相结合的先进钻进工艺,是解决大直径硬质基岩及卵砾石钻进的有效机具。文中介绍了钻具研制过程及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4.
山东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鲁北平原目前区内供水水源以黄河客水和地下水为主。最新均衡计算结果为: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37 03×108m3 a,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2 62×108m3 a。据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现状年需水量约74×108m3 a,2010年需水量为93×108m3 a,2030年需水量为109×108m3 a,现状年供需基本平衡,远景供水不足。浅层地下水易采易补,更新能力强,应以合理调控水位为中心,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充分发挥浅层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功能,尤其是东阿—齐河—商河—利津沿黄地区更应加强开发浅层水的力度。浅层水为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深层地下水更新能力弱,应严格限制其开发利用。在德州、滨州漏斗中心区,建议实施部分封井,调减开采量。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优化水资源开发结构,适当增加地表水引用量,实施含水层的恢复工程,遏制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的继续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某水电站的试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中的钻孔工程具有特殊的工况,采用正循环潜孔锤钻进方法在狭窄封闭的洞室内进行钻孔施工,粉尘污染严重,施工环境恶劣,影响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施工洞室内的粉尘污染问题,在某水电站的排水孔施工中,首次应用了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并在上仰孔和下行孔施工试验中获得成功,有效控制和降低了洞室内的粉尘问题,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设计的A、B两种结构类型钻头主要差别是内喷孔的位置不同,A型钻头的内喷孔设计在花键上的各个平键之间,B型钻头的内喷孔则设计在花键的平键上。CFD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A型钻头对环空抽吸的空气量是0.199 987 04 kg/s,略大于B型钻头的0.177 524 64 kg/s,说明A型钻头的抽吸能力优于B型钻头。上仰孔和下行孔的钻进试验结果表明,内喷孔设计在花键上的各个平键之间且具有双排12个内喷孔的A型钻头结构更为合理,在施工中A型钻头比B型钻头的孔口粉尘少。从反循环排渣效果看,A型钻头破碎的大部分岩粉和大颗粒岩块从中心通道排出,反循环排渣效果优于B型钻头。  相似文献   

16.
泵吸反循环钻进深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泵吸反循环施工百米超深孔的可行性 ,并介绍实际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水井及地热井钻探效率不高已成为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分析水井、地热井钻探效率低下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施工实际,从优选钻井工艺方法、完善钻井设备配套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大力推广应用地下水开发快速钻进技术---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和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lake-water samples were combined with water and total dissolved solids balances to evaluate source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 eastern Hetao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 Groundwater quality is poor; 11 of 13 wells exceed drinking-water guidelines for at least one health-based parameter and all wells exceed aesthetic guidelines. The well water is largely derived from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water. Notably high urani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relative to world rivers, suggest groundwater uranium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may originate in the river-derived irrigation water. Complex hydrostratigraphy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result in spatially complex groundwater flow and geochemistry. Evapotranspir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causes chlorid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of up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in the basin, notably in shallow groundwater around Wuliangsuhai Lake. In addi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groundwater quality is affected by mineral precipitation and dissolution, silicate weathering, and redox processes. The lake-water and TDS balances suggest that a small amount of discharge to groundwater (but associated with very high solute concentrations) contributes to groundwater salinization in this region. Increasing salinity in the groundwater and Wuliangsuhai Lake will continue to deteriorate water quality unless irrig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ro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