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据日本医学专家长期研究表明,流感、哮喘、过敏性皮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湿度密切相关。通常入体适宜的健康湿度为45%-65%RH,在冬季人们常重视温度而忽视湿度。殊不知,当空气中湿度低于40%RH时,呼吸系统的免疫力就会明显下降,鼻部和肺部呼吸道枯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焓差试验室对某品牌多联机空调机组进行试验,测试在相同室外温度、相同室内干球温度、不同室内湿球温度下多联机空调机组的各种性能参数变化情况,并且对其制冷量、能效、耗功、潜热显热量、潜热显热比、除湿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室内相对湿度从35%增加到75%,机组制冷量增加了21.02%,耗功量增加了6.23%,能效增加了13.97%;当室内相对湿度小于35%的时候,机组能力全部靠显热来提供;在湿度较高和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系统的控制方式来改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功耗,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6.
7.
8.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EnergyPlus软件的两种室内湿度控制模式对室内湿度和空调负荷预测及夜间通风节能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湿度模式预测得到的室内湿度与设定值一致,定显热比模式预测得到的室内湿度波动较大,且室内人员密度越大或室内设计温度越低,预测结果偏离设定值越多。两模式算得的空调显热负荷相同,潜热负荷不同,且室内人员密度越大或室内设计温度越低,定湿度模式预测得到的潜热负荷和全热负荷超过定湿度模式的预测结果越多。若该建筑位于上海或西安地区,则典型日的夜间通风节能率均约为9%,且定显热比模式的预测结果稍大。采用定显热比模式计算空调负荷、评价夜间通风节能效果时需同时考虑日间室内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尤其是对湿热地区室内人员密度较大或设计温度较低的建筑。如果室内湿度不满足要求,应采用定湿度模式。 相似文献
9.
调湿建材调节室内湿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调湿建材作为一种室内湿度调节方式的可行性,计算了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某办公室全年的湿负荷,估算了所需调湿建材的蓄湿量,介绍了一种以高分子树脂凝胶为主要材料的调湿建材。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家公司制成一种通过自然吸收和散发方式达到调节室内湿度的新型墙体材料。据称,室内只要使用该材料制成的墙板,其复盖面为10%,就可以使室内湿度保持60%。目前墙体材料大多使用灰泥板,湿度不到90%时,灰泥板不能吸收湿气;但当湿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