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门市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共有流行县(市、区)6个,流行乡(镇)42个,流行村294个,人口数44.08万人。累计血吸虫病人74975例,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13499.15hm2。经过50年防治,先后有3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个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但近年来,荆门市的血吸虫病流行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洱源县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县,是全国110个未控制流行县(市)之一。至目前止,全县有13个行政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3个行政村达传播控制标准。为准确及时地监测该县目前的疫情,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2004—10/11在炼铁乡江旁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湖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初期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项目村)为试点,开展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调查项目实施后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项目实施1~2年后,8个项目村改厕和建沼气池覆盖率、安全用水覆盖率和耕牛淘汰率分别为37.1%、65.9%和18.4%;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66%,阳性螺密度下降了76.75%,钉螺感染率下降了58.97%。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 2020年4月,在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各选择3个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2020年1–3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应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6个县(市、区)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占66.67%。各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署、人群血吸虫病查治病、药物灭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较2019年同期减少44.26% ~ 91.56%,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省受影响程度较大;血吸虫病防治总经费收入较预期下降23.39%,总经费支出增长41.22%。36个调查县(市、区)均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血防工作产生了短期影响,并以工作部署、人力资源和疫情监测等3个方面受影响最为突出。结论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地常规血防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应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经费落实,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现状 ,作为调整防治对策的参考 ,根据《湖南省 2 0 0 1年血防工作统计资料》、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点资料 ,以及防治工作调查考核资料 ,对湖南省 2 0 0 1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如下。1 疫情1 .1 流行区至 2 0 0 1年底湖南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 ) 8个 ,其中长沙 3个 ,常德 4个 ,张家界 1个 ;尚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 (市、区 ) 2 4个 ,国营农场 2个。本年度未发现新的流行县 (市、区 )和农场。1 .2 螺情年初有螺分布面积 1 75 0 2 2 .4 hm2 (万平方米下同 ) ,今年新发现钉螺面积 39.0 hm2 ,复发…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所辖的9个县(市、区)均流行血吸虫病,是湖北省乃至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疫区.经过多年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当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为评价2007-2009年荆州市人畜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作者对3年来人畜血吸虫感染率达标考核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按照全国和四川省第二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要求,于1995年10月对已控制和未控制流行的11个区(市、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疫区概况全市共辖19个区(市、县),均不同程度地流行血吸虫病。流行乡镇331个,村2635个。流...  相似文献   

8.
1992年开始的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制订了以流行程度作为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的依据,即在高度流行区实施群体化疗,中、低度流行区对不同人群采用选择性化疗。本文就安徽省5年来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不同化疗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基本情况安徽省位于北纬29°41′~34°38′、东径124°54′~119°37′之间。人口5056.39万。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沿岸的湖沼地区和江南山区,共有40个县(市、区)。除其中8个县(市、区)已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外,余均为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  相似文献   

9.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血吸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沿江及其流域的三滩地区。根据《池州市预防与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的要求,2007年东至县的41个流行村要求达到疫情控制标准。9月20日-11月10日,分别采用IHA、Kato-Katz法对41个疫情未控制村人群进行了病情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1992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四川省血吸虫病技术指导组四川省共有5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948个流行乡,5866个流行村.分布在成都、攀枝花、德阳、绵阳、内江、乐山、雅安、凉山和宜宾等9个地区所属县(市).经30多年来的反复防治,累计有17...  相似文献   

12.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疫区,至2006年底,全县尚有8个乡(镇)8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9.8万人,累计有螺面积5575.14hm^2,累计血吸虫病人3.5万人,有10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村达传播控制标准,3个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1个村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掌握疫情动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全县2004~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9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1992-2000年湖南省实话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防治成果。方法 疫区以行政村为单位,按居民感染率分为高、中、低三层,针对不同的层次,相应地采用吡喹酮人、畜化疗为主,辅以健康教育及环改灭螺防治策略;每年选择50个不同层次流行村为流动疾病监测点,进行疝情监测。结果 项目开始时全省35个流行县(市、区、农场)、471个流行乡,至2000年,先后有8个县(农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有25个县、300个乡(镇)达到传播控制标准;高度流行村由762个,减少到271个,中度流行村由1728个,减少到1053个,低度流行村由1447个,增加到2716个;居民感染率由11.59%下降至5.64%。结论 项目的实施使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有较大幅度降低,取得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为2008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疫情尚未控制的16个县(市、区)人群、家畜病情和疫情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情况开展预评估。结果现场抽查16个县(市、区)47个村中,嘉鱼县中堡村、复阳村人群粪检阳性率〉5%,其余45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江陵县吴桥村、叶新村,荆州区谢古村、横街村,松滋市德胜垸村,阳新县梅潭村,荆州开发区窑湾分场等7个村耕牛粪检阳性率〉5%,其余40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2004年以来,16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在2005年各发生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人群病情档案资料规范的有12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1个市。家畜病情资料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7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6个县(市、区)。2007年人群查病,每个村人群感染率均〈5%的有7个县(市、区),其他9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228个、潜江市92个、松滋市50个,位于前3名。2007年家畜查病,每个村家畜感染率均〈5%的有4个县(市、区),其他12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178个、监利县146个、江陵县106个,位于前3名。结论至2007年,湖北省有10个县(市、区)现场考核人、畜病情指标符合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4个县(市、区)初步能够达到,6个县(市、区)尚未达到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报了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4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流行县总人口2.51亿人;流行村30 048个,流行村总人口 6 850.73万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占69.0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占29.8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数由2013年的34个减少至5个(占1.10%)。2014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15 614人,较2013年的184 943人减少了37.49%;报告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13年减少7例;现存晚期血吸虫病30 880例;2014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9 461 348人,共发现粪检阳性者8 270人,比2013年的16 865人减少了50.96%。2014年全国共有20 12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53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28.09%;共新查出13个有螺村;共查螺576 506.37 hm2,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共检查耕牛494 62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666头。2014年,全国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4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280 855例,扩大化疗2 565 555人次;治疗病牛798头,扩大化疗耕牛408 69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8 923.90 hm2,实际药物灭螺74 538.1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331.42 hm2。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局部地区仍然较大,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0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011年全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江苏省近年来采取了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并打造了敏感而高效的监测体系,加强了新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效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于2017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文对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防治历程及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区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调查3个县(市、区)工程区渠道两边1000 m范围内的疫情。结果2006年工程区域内现有钉螺面积213. 23 hmz,慢性血吸虫病人270例,新发急性血吸虫感染2例和1处新发现螺区。结论工程区钉螺面积逐年大,但钉螺密度逐年降低。工程区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3年防治效果,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试点村),开展改厕和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兴林抑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辅以常规卫生血防措施,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居民人均收入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与试点工作前比较,试点村钉螺面积下降17.5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4.22%,阳性螺密度下降77.21%,钉螺感染率下降73.47%;平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6.38%;家畜存栏头数下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8.01%;人均收入较试点前增加40.78%。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