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麦SN1391为试材,按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进行实验得到9组麦芽,通过对麦芽品质分析研究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品质的关系。发现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浸出物含量、α-淀粉酶活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糖化力、库尔巴哈值、α-AN、蛋白酶活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麦汁粘度、糖化力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影响β-葡聚糖酶活力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浸麦度>焙焦温度>发芽温度。浸麦度为47%~48%、发芽温度为15~17℃、焙焦温度为80~81℃时SN1391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2.
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焙焦温度对成品麦芽品质及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麦芽的糖化力、α-AN、浸出物含量及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且糖化力下降显著(α=0.041<0.05):色度、糖化时间、麦汁黏度随焙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酶活力都呈下降趋势,且β-淀粉酶活力下降极显著(α=0.0004<0.01);蛋白酶活力、β-葡聚糖酶活力、PPO活力都有所下降,且得出PPO的失活温度为82℃.  相似文献   

3.
贠建民  韩鹏  吴洪斌 《食品科学》2009,30(11):166-169
本实验研究大麦芽干燥过程中酶的变化情况及其特点。结果表明:淀粉酶在干燥前期酶的作用很活跃,在达到最大值后酶活就迅速下降,蛋白酶在干燥前期都持续增长然后有所降低,但二者降低程度不同。POD 性质相对其它氧化还原酶类来说,比较稳定,在凋萎后1/2 时间酶活性降低显著,焙焦阶段变化并不大,而PPO 对温度较为敏感,在凋萎阶段活性持续降低,加热至焙焦阶段活力破坏严重,干燥结束后酶活为绿麦芽的62%。β-葡聚糖酶耐热性较强,在干燥过程中酶活达到最大值后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制麦工艺条件下特种麦芽品质变化,以特种麦芽色度、α-氨基氮含量及特征风味物质2,5-二甲基吡嗪和糠醛含量为指标,研究特种麦芽制麦过程中焙焦温度和焙焦时间以及麦芽原料对麦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所有处理下的特种麦芽的水分含量、α-氨基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在温度达到160℃时,水分质量分数已低于1%,且采用发芽3 d的麦芽制成的特种麦芽,α-氨基氮质量浓度下降最快,由228.157 mg/L降到118.427 mg/L;原麦芽β-葡聚糖含量最高,随着浸麦、发芽时间的延长,β-葡聚糖含量逐渐降低,同种麦芽焙焦温度的不同对β-葡聚糖含量影响较小;色度、还原力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均随焙焦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发芽3 d的麦芽制得的特种麦芽色度增长最快,还原力最高,达1.303;硫代巴比妥酸值与啤酒的老化严重程度呈正比,因此在制麦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麦芽的硫代巴比妥酸值;随着温度的升高,2,5-二甲基吡嗪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糠醛含量在80~120℃条件下无明显变化,120℃时开始显著增加,2,5-二甲基吡嗪和糠醛均主要在120~160℃条件下生成。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SN1391为试材,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浸麦度(40%~48%)、发芽温度(12~20℃)及焙焦温度(78~83℃)对麦芽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成品麦芽指标的分析,发现浸出物含量受制麦工艺参数影响不大;糖化力、糖化时间、α-AN含量、库尔巴哈值、麦芽β-葡聚糖含量、麦汁粘度受工艺参数影响较大;提高浸麦度与发芽温度,降低焙焦温度可以降低成品麦芽中β-葡聚糖的含量和麦汁粘度。以糖化力为主要指标时,对糖化力影响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发芽温度>浸麦度>焙焦温度;得到最佳制麦工艺参数为:浸麦度47%~48%、发芽温度为18~20℃、焙焦温度为80~81℃。  相似文献   

6.
何熙  钟丽琴 《啤酒科技》2011,(11):28-31
本文研究了糖化过程中麦芽淀粉酶系的热稳定性、不同品种麦芽间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差异及对麦汁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中45~65℃α-淀粉酶活力变化不显著;β-淀粉酶在60℃左右时酶活最大;极限糊精酶在45~60℃时酶活力稳定;温度超过60℃,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的酶活显著下降,温度超过65℃α-淀粉酶活力下降明显。不同品种麦芽中淀粉酶系的热稳定性存在差异,其中β-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差异最为显著。麦芽品种对麦汁可发酵性的影响明显。研究表明β-淀粉酶活力及其热稳定性是决定麦汁可发酵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用于青稞酿造啤酒时,其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啤酒的易滤性及成品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通过正交实验研究青稞发芽温度、发芽时间、赤霉素(GA3)添加量以及焙焦温度对青稞麦芽中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青稞制麦工艺为:发芽温度16℃、发芽时间96h,GA3添加量0.1 mg/L,焙焦温度84℃.  相似文献   

8.
无论所用麦芽粉中的内-β-葡聚糖酶活力存在还是被钝化,45℃低温糖化所制麦芽汁中β-葡聚糖含量部极少。而65℃糖化所制的麦芽汁中,β-葡聚糖都大量存在。总的来说,糖化温度比β-葡聚糖释放酶在糖化过程中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更大。本文将对糖化中物理浸出的β-D-葡聚糖与在制麦过程中通过酶释放和降解的β-D-葡聚糖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甘啤4号大麦为原料,采用凋萎温度和焙焦温度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进行9组完全组合试验,对水分、浸出物、库值、α-氨基酸态氮、麦汁黏度和糖化时间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得出了各个指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 1686-93)啤酒麦芽综合评价评分表,对各样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的干燥工艺条件,确定了凋萎和焙焦的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10.
跟踪测定了小麦芽常规制麦过程中β-葡聚糖酶活力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阶段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负相关(P<0.10);干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绿麦芽、干麦芽β-葡聚糖酶均与原小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燥过程中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增加与小麦水溶蛋白含量成负相关(P<0.10)、与小麦醇溶蛋白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李旺军  李胤 《啤酒科技》2005,(3):50-55,59
通过三因素(浸麦温度、湿度、发芽温度)两水平析因试验,研究了制麦过程对裸麦和芒麦中的β-葡聚糖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在高温(48℃)下浸麦时,麦芽的β-葡聚糖总量变化很小,而浸麦温度(15℃)较低时,β-葡聚糖总量显著下降。温度为38℃时,对于不可溶β-葡聚糖来讲,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通过麦芽中的β-葡聚糖酶活性分析发现,浸麦温度为15℃,活性显著增加,而浸麦温度为48℃时,活性增加缓慢。另外两个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浸麦温度是对β-葡聚糖和β-葡聚糖酶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在100℃提取β-葡聚糖时,提取量较大,浸麦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大于提取温度。浸麦温度为15℃时的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要低于浸麦温度为48℃时。本试验设计的的因素水平对植酸的简介和植酸酶的活性没有多大影响。结果显示,既然本试验设计的参数对植酸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对β-葡聚糖酶活影响很大,那么就有可能对酶进行有选择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条件对啤酒麦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啤4号大麦为原料,采用凋萎温度和焙焦温度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进行9组完全组合试验,对水分、浸出物、库值、α-氨基酸态氮、麦汁黏度和糖化时间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得出了各个指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1686-93)啤酒麦芽综合评价评分表,对各样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的干燥工艺条件,确定了凋萎和焙焦的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13.
观察制麦过程中大麦β-葡聚糖溶解度的变化,研究糖化条件对麦汁和啤酒中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发芽4~5天后,绿麦芽中可溶性β-葡聚糖部分显著提高。然而,如果麦芽的内源性酶活经加热处理后被抑制,发芽前3天β葡聚糖的溶解一直增加,在之后的阶段开始降低。当提取温度从室温提高到45℃时,可溶性β-葡聚糖部分显著增加。溶解良好和溶解不良的麦芽在不同糖化温度下随着温度从45℃增加到75℃,麦汁中可溶性β-葡聚糖数量增加并最终在啤酒中残留。在任何温度下,由溶解不良麦芽所得麦汁和啤酒中的β-葡聚糖含量都非常高。甚至在低糖化温度下内源性酶也难以完全溶解这些葡聚糖。  相似文献   

14.
彭维  杨幼慧  孙远明 《酿酒科技》2011,(1):31-32,36
采用DNS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和pH值对β-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8。在pH2.0和pH 8.0的缓冲液中浸泡4h后,酶活分别保留了73%和64%。说明β-葡聚糖酶能够耐受较强的酸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不同产地(加拿大、澳大利亚)、不同品种(Metcalfe、Copeland、Hind marsh、Bass、Baudin、Scope、Gairdner)麦芽淀粉酶系活力,发现加拿大麦芽淀粉酶活力普遍高于澳大利亚麦芽,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研究麦芽淀粉酶系活力与常规指标的关系,发现常规指标糖化力与β-淀粉酶与极限糊精酶活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次,将酶系活力差异较大的麦芽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搭配,分析搭配前后酶活力变化,发现搭配后3种酶活实际值均高于按比例计算的理论值,表明麦芽搭配具有协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淀粉酶活力对麦汁糖组分的影响,模拟大生产含辅料的糖化工艺进行麦汁制备,分析配方麦芽淀粉酶活力与麦汁糖组成的关系,发现影响麦汁极限发酵度、可发酵性糖比例的关键酶为极限糊精酶。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品种的大麦为材料,运用底物分析法检测三种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品种的大麦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力差异较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对不同品种大麦进行筛选,选用酶活较高的大麦来制备麦芽;在制麦过程中,浸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淀粉酶的活力;淀粉酶的总活力在发芽初期缓慢增加,2~3d后急剧增加至最大值;焙焦可使三种酶酶活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随机抽取饲料厂不同制粒工艺生产的饲料样品,检测5个不同生产阶段——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和打包处样品的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通过对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酶活性显著下降,在60℃调质温度下,耐高温型β-葡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保存率分别为91.30%和90.40%;在85℃调质温度下,β-葡聚糖酶活酶活和纤维素酶活保存率分别为36.70%和58.20%。   相似文献   

18.
新的啤酒原料-小麦麦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远  关亚彬  张文宝 《酿酒》2002,29(1):99-99
1 小麦麦芽与大麦麦芽相比有以下优点 1.1 色度:小麦芽色度2.5~3.5EBC,而大麦芽则3.0~4.5EBC因此对于降低啤酒色度,酿制浅色啤酒有重要作用. 1.2 糖化时间:小麦芽糖化时间10~15min,大麦芽糖化时间15~20min,由此可见小麦芽糖化力强α-淀粉酶活性高. 1.3 糖化力:小麦芽糖化力在300~400wk,因而小麦芽液化酶、糖化酶、葡聚糖酶三者活力强于小麦芽,可节约部分外加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糖化过程β-不同浸提温度对β-葡聚糖溶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会随着浸提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在65℃条件下糖化30min能够排除β-葡聚糖酶的影响因素,更好的反映麦芽中β-葡聚糖的溶解情况;45℃浸提1h条β-葡聚糖酶能够降解β-葡聚糖总量的30%~60%。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结晶麦芽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结晶麦芽品质及结晶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晶麦芽制备中预糖化和焙焦工艺,分别以游离氨基氮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研究预糖化工艺对结晶麦芽的影响,同时以水分含量、结晶率和色度为指标优化焙焦工艺。结果表明:选择发芽时间为72 h的绿麦芽,在45 ℃下进行蛋白质休止1.5 h,在pH=6.0、温度为66.4 ℃下进行糖化2.0 h,此条件下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糖化效果最佳;进一步在127 ℃下焙焦27 min,制得水分含量为3.75%、色度为(158.9 ± 1.19) EBC、结晶率高达99%的结晶麦芽。与市售结晶麦芽相比,该结晶麦芽内部能够完全结晶,结晶品质较高,其他质量指标也得到明显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