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勤 《福建建筑》2011,(6):119-120
BIM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透过BIM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BIM将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不断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耿跃云 《建筑技艺》2012,(3):217-221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在全生命周期的实践中凸显应用价值。以申都大厦改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为例,介绍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一些具体应用,突出了建筑信息在全生命周期的流转与管理,强调了模型、图纸和现场施工一致的重要性,反映出BIM平台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buildingSMART联盟曾经对BIM应用的现状做了比较详尽的归纳.本文通过BIM在世博会国家电网企业馆的应用实践,很好地诠释了该联盟对BIM应用价值的定义,同时也为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建设单位驱动模式的BIM实施项目是实现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完整实施的主要模式。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应用BIM技术,有利于参建各方尤其是建设方极大地节约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使绿色建筑的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因此,分析了以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BLM理念为基础的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实施的管理架构、管理流程及内容、文档管理等,并研究了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实施目标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目标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信息的广泛应用,BIM作为一类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信息分析工具已深入到各行各业。文章正是利用这项先进技术,探索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的应用研究,梳理了BIM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建立了BIM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框架模型,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医院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医院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超成本、超工期以及设备更新快等问题,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介绍BIM的应用价值。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为例,具体分析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和有效性,为BIM技术在医院建筑建设领域的推广、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BIM的区域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方案,研发BIM模型与异构系统数据集成标准化、全生命周期BIM模型管理、3DGIS+BIM融合关键技术,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以实际项目展示系统应用,说明其对于区域建筑规划、建设、运行三维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支撑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1 BIM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巨大价值BIM是可视化的建筑信息数据库和平台,BIM连接设计、施工和运维(建筑全生命周期),有效促进绿色建筑和建筑业工业化。BIM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意义和前景:促进建筑业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数字城市、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信息化技术发展;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完成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传递、信息化管理。2目前我国工程设计领域的BIM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M常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为促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应用,本文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技术框架和一般性应用流程,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分阶段阐述并研究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关键点。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应用,可提高工程效率,有效解决项目前期设计建造和后期运营维护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本文丰富了桥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应用方案,为同类课题的研究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将BIM技术引入到预制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具体阐述了某大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中BIM技术在在设计、生产、深化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的应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BIM技术在顸制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可发现诸多问题,并基于BIM技术分析优化方案,提高效率,验证了其适用性和建设性,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程BIM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已获得人们认可,但其量化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从目标维、过程维和对象维构建建筑工程价值体系,结合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建筑工程BIM应用价值评价维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分析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其质量价值、进度价值、投资控制价值的量化评价指标,最终形成BIM应用价值指标体系,从而为BIM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效益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分析与问卷调研的方法研究了绿色建筑中BIM全流程应用的价值问题,提出了绿色建筑中BIM全流程应用各价值主体的多元价值需求,从而构建了BIM应用价值评价理论框架。同时,应用工程价值分解结构方法,对绿色建筑中BIM全流程应用价值进行结构分解,进而提取出绿色建筑中BIM全流程应用价值标准,最终构建了由价值主体、价值要素、价值标准等组成的绿色建筑BIM全流程应用价值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BIM全流程应用价值评价及其应用价值提升策略制定奠定工作基础,并且对发挥BIM技术在绿色建筑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数据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着眼于城市地下空间运维阶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运维功能需求进行具体描述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引入BIM技术,构建城市地下空间BIM运维管理框架,详细分析运维阶段BIM技术在各项功能模块中的应用情况,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善,以及BIM技术应用价值最终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将产生的信息更好的共享与管理,在施工前期建立基于GIS的BIM模型,BIM模型内的各构件信息包含了该构件的所有三维几何信息和施工信息,通过BIM模型链接施工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信息,并研发建立BIM智慧指挥平台,从而指导项目管理。依托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项目,将BIM技术覆盖至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隧道地质勘察、前期设计、设计碰撞核查、施工技术交底、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大数据信息集成、安全质量监管与风险管控等阶段,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孤岛”现象制约着建筑行业全寿命周期协同管理效率, 各参与方都不愿意主动共享信息, 往往会导致建设后期出现大量的变更。基于统一的BIM标准, 各参与方在投资、设计、施工、竣工阶段的信息严格按照统一BIM标准进行创建、传输, 可以完全解决信息流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首先, 打破传统BIM狭义认识, 从广义上将其定位为一种机制, 在此机制下在IFC标准基础上提出并建立BIM标准。其次, 引入熵值表示系统有序的程度, 基于熵和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全寿命周期信息传输模型。最后, 在BIM标准和信息传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全寿命周期协同框架, 为减少建设后期的变更提供可能, 为解决建筑全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郑涵滨  毛聿礼 《城市建筑》2014,(11):180-180
如何使用 BIM 这套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重要课题。BIM不只是三维软件,而应是建筑信息的全生命周期流转。BIM作为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对于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只有在重要的人手中,其效能才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BIM技术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理念,以实现隧道工程信息化管理为目标。覆盖隧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形成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促进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工程参与方多方协同工作。针对BIM平台开发过程中BIM标准不统一、BIM软件众多、相互间数据交换困难等问题,初步提出了BIM全生命周期意义上的隧道工程协同管理平台,并从阶段、维度、功能、技术和用户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了BIM隧道协同管理平台的初步架构体系,为平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和初期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装饰工程是重要一环。因此,研究装饰工程的BIM技术应用流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装饰工程BIM技术应用的研究背景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形成的传统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全过程工作流程的特点及应用软件,基于Revit的BIM技术的应用特点,初步提出了当今装饰工程中BIM技术应用的基本流程,并总结当下在装饰工程实施流程中应用存在的障碍,探讨其在装饰工程中无缝应用的思路,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BIM 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结合,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当下的热点和未来的趋势,与国外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在分析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 BIM 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 3 个阶段的应用价值。并以某 PC 住宅项目为例,重点介绍 BIM 技术在其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通过场地布置、碰撞检查、吊装模拟以及管线综合等 BIM 技术,实现施工阶段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以期为 BIM 技术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