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彩芳  梁剑铭  秦晶  陆伟根  王建新 《中草药》2018,49(12):2786-2792
目的以叶酸-白蛋白作为纳米载体,并包载抗癌药物紫杉醇和纳米银,以达到增加药物毒性和细胞摄取以及提高抗叶酸受体高表达肿瘤的目的。方法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平均叶酸结合数,采用自组装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其形状、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进行表征;另外在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模型上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摄取能力,以及载药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的效果。结果紫外吸收结果表明叶酸-白蛋白的平均叶酸结合数为11个,在电镜下纳米粒呈球形、大小分布均匀,Fa-BSA-Ag NP/PTX的粒径为(98.20±3.58)nm,Zeta电位为(-39.90±1.98)m V。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叶酸修饰白蛋白纳米粒更易于被KB细胞摄取。细胞毒性和凋亡实验结果表明叶酸的修饰和共载纳米银能够增加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和促进KB细胞凋亡。结论制备的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可以增强纳米粒被摄取的能力和载药纳米粒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和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壳聚糖-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采用超声振荡技术制备了姜黄素纳米粒,研究纳米粒的包封率和释药性能.结果: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表面为正电荷性质;药物包封率达到91.6%;体外模拟释放表明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论: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姜黄素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核壳型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粒度分布仪考察理化性质,并用透析袋法分别研究其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PEG-g-PECA能包埋亲水性多肽神经毒素,制备的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粒径为(89.6±8.9)nm,多分散系数为(0.110±0.003),包封率为(58.43±0.62)%,Zeta电位为(-38.81±0.47)mV;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0.474lnt-1.6121,r=0.9946(pH7.4)及lnln[1/(1-Q)]=0.351lnt-0.8271,r=0.9708(pH6.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方法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4.
珍珠梅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珍珠梅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硬脂酸为载体,以珍珠梅黄酮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研究载药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鉴别,并对纳米粒的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实验制备珍珠梅黄酮固体纳米粒为类球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药物以分子或细小粒子分散于脂质骨架中.体外释药研究表明,纳米粒体外释药先快后慢,包封于降解材料骨架内的药物通过骨架溶蚀缓慢释放.结论 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TTF1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较为理想,所制备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丹参酮ⅡA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壳聚糖为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丹参酮ⅡA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形态、大小及分散度,测定纳米粒药物包封率及对纳米粒进行体外释放研究。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通过MTT法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利用荧光显微镜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摄取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得到的纳米粒球形度好,分散均匀,平均水合粒径为(100±11)nm,多分散指数为0.09,电位为(12.3±0.56)m V。药物包封率为(82.1±5.1)%,丹参酮ⅡA壳聚糖靶向纳米粒体外释放缓慢,48 h累计释放率达到90%以上。空白纳米粒在72 h内几乎不产生细胞毒性,丹参酮ⅡA壳聚糖纳米粒相比于游离药物在72 h内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相比于游离药物,丹参酮ⅡA壳聚糖靶向纳米粒显示出明显的药物缓释特征,通过药物纳米化,大大提高了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摄取,增加了药物对细胞的敏感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国内外PLA纳米粒的近期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分析文献资料,对PL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纳米粒中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体内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结果:PLA纳米粒可作为注射、口服、直肠给药、鼻腔给药的载体,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药物体内分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结论:PLA纳米粒给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PLA纳米粒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细辛脑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ARE-LPHNPs)的工艺优化及表征。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α-细辛脑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单因素试验考察卵磷脂与mPEG-PLGA的比例、mPEG-PLGA质量、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及药载比的影响,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ARE-LPHNPs最优处方为mPEG-PLGA质量为4.69mg、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2.08,药载比为19.74%。最优工艺制备出的ARE-LPHNPs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及电位分别为(87.67±1.25)nm,(-18.1±0.99)mV,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84.17±0.37)%、(7.63±0.05)%。DSC结果表明药物在ARE-LPHNPs中未以结晶形式存在。结论:采用自组装法制备ARE-LPHNPs,工艺稳定,所制备纳米粒外观圆整,可以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粒递送药物能提高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增强药物在黏膜层的穿透,是众多药剂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其整体药效结果,对于纳米粒在胃肠道的转运吸收机制研究仍然有限,研究纳米粒如何进入肠道细胞和胞内转运对纳米粒的设计与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纳米粒被肠上皮细胞顶端侧摄取、胞内转运、基底侧胞吐这三个复杂的细胞内过程,介绍了纳米粒穿越肠上皮细胞膜进入体循环的途径与机制。了解纳米粒在细胞内复杂转运过程能为其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并优化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比较2种制备方法对纳米粒成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及比较,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利用率、晶型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25 nm和183 nm,包封率分别为95.49%和87.99%、载药量分别为2.03%和0.16%、药物利用率分别为38.42%和17.59%.结论: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效果优于乳化溶剂蒸发法.  相似文献   

10.
淀粉纳米粒包载小分子抗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淀粉纳米粒包载小分子抗癌药物的载药情况。方法 建立模型药物甲氨蝶呤及盐酸阿糖胞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用吸附法与改进包埋法制备载药淀粉纳米粒 ,测定粒子的粒度、药物的包封率 ,并测定纳米粒的药物释放曲线。结果 两种模型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及稳定性均能满足测定要求。测定不同方法及不同球药比制备的甲氨蝶呤包封率在 (2 5 .4± 4 .7) %~ (45 .6± 4 .5) % ,盐酸阿糖胞苷在 (8.6± 2 .5) %~ (1 7.1± 3 .4) %。甲氨蝶呤纳米粒释放药物的t50为 0 .1 8~ 0 .85h ,盐酸阿糖胞苷为 0 .1 7~ 0 .2 1h。结论 小分子药物的淀粉纳米粒以骨架扩散机制释放药物 ,对于水溶性极好的药物 ,纳米粒的包封率低 ,释放快 ,因此不适于包载  相似文献   

11.
刘洋  胡连栋  唐星 《中草药》2009,40(2):228-230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_(1/2)(α)为(1.429±1.161)h,t_(1/2)(β)为(6.877±2.275)h,t(peak)为(3.401±1.951)h,AUC为(70.87±25.92)μg/mL·h.结论 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2.
人工骨异烟肼体外及家兔体内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蜂蜡为阻滞剂包裹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wax)与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体外及家兔体内的释放度。方法:用RP-HPLC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体外及植入家兔体内的包裹或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包裹15%蜂蜡INH-PHA-wax,体外20 d释药66%;包裹25%蜂蜡INH-PHA-wax,20 d释药22%;未包裹蜂蜡INH-PHA,6 d释药97%。包裹25%蜂蜡INH-PHA-wax植入家兔体内,可持续释药达240 d,而未包裹蜂蜡INH-PHA持续释药仅60 d。结论:INH-PHA-wax可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小儿紫癜中医辨证治疗作用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小儿紫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两组的作用疗效。结果: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总有效率达到92.5%,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只达到57.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即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患者治疗后临床作用明显有效。结论:小儿紫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学遗传技术,具有快速、安全、高灵敏度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产前诊断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FISH与常规宫颈癌检测技术比较、荧光探针类型及标记方法和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彝族药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方法:通过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CSHS-3),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东西南北中8个省市20~60岁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亚健康状态不同方面的职业特征及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及特点。结果:亚健康状态不同方面的职业特征存在差异;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存在差异。其中亚健康状态总得分最高的是工人;躯体表现领域得分最高的是工人;心理领域学生得分最高;社会适应领域得分最高的是工人;性生活领域农民得分最高。结论:对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为职业相关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苷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5年来黄芩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状况,系统阐述了4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黄芩苷的应用,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了较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辨证是中医的特色,然而辨证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对近些年中医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加快中医辨证向客观化、量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了人体生命在时间空间中的规律。从时序的测定、时序中的周期性、地理位置的影响三方面论述五运六气理论时间与空间的问题,表明其理论既有固定的模式,又有灵活变化的思想,并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应当根据实际征象,灵活运用,从而论证五运六气理论的科学合理性,正确理解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