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 NH4+-N)、硝态氮( NO3--N)和总磷( 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 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抚仙湖入湖河流氮磷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通过测试环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磷的质量浓度,对入湖河流氮磷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氮磷负荷的月变化和氮磷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入湖河流总氮TN(total nitrogen,TN)的质量浓度为2.37~10.90 mg/L,平均值为5.23 mg/L.溶解态总氮DTN(dissolved total nitrogen,DTN)质量占总氮质量的77.33%,是最主要的赋存形态;颗粒态氮PN(particulate nitrogen,PN)的质量占比相对较少. DTN中溶解态无机氮DIN(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溶解态有机氮DON(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质量浓度.总磷TP(total phosphorus,TP)的质量浓度为0.12~7.33 mg/L,平均值为0.86 mg/L.颗粒态磷PP(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质量占总磷质量的78.43%,是磷的主要赋存方式,溶解态总磷DTP(dissolved total phosphorus,DTP)的质量占比相对较少. DTP中溶解态无机磷DIP(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的质量浓度高于溶解态有机磷DOP(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的质量浓度.抚仙湖入湖河流TN的年负荷量为397.12 t/a,TP的年负荷量为35.83 t/a.总氮和总磷向抚仙湖的输入集中在丰水期,氮向抚仙湖的输入以DTN为主,磷向抚仙湖的输入以PP为主.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TN/TP的年负荷量比值为11.08,适宜浮游植物生长,入湖河流氮磷比促进了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淮南采煤沉陷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面积迅速扩展.以淮南市7个矿区典型的采煤沉陷水体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水体中氮、磷等水质指标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沉陷水塘的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与总磷(TP)的平均值分别是3.04,0.61,0.61和0.16mg/L,水体的氮磷负荷较为严重;2沉陷区水体中TN分布为新庄孜矿(5.58mg/L)潘一矿(4.07mg/L)顾桥矿(2.77mg/L)潘三矿(1.79mg/L)朱集和潘北矿(1.47mg/L)潘二矿(1.17mg/L),TP分布为潘三矿(0.29mg/L)新庄孜和朱集矿(0.20mg/L)顾桥矿(0.17mg/L)潘北矿(0.14 mg/L)潘一矿(0.11 mg/L)潘二矿(0.05 mg/L),TN分布与沉陷时间具有良好相关性,而TP分布没有明显规律;3沉陷区的TN和TP相关性不显著,TN和NH4+-N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温度、溶解氧、pH与氮磷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水质标识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中的氮磷水平基本处于Ⅲ类或者超过Ⅲ类水,水体中最主要的超标和污染因子是TN,其次是NH4+-N.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京杭大运河支流余杭塘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危害程度,测定了83个采样点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铜(Cu)、锌(Zn)、铅(Pb)、镉(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4种重金属含量在时空上都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无论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余杭塘河沉积物中Cu、Zn的含量均高于浙江省土壤环境背景值,Cd的含量低于背景值,Pb在丰水期上游(第I段)高于背景值,枯水期低于背景值.2)余杭塘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属于轻微级别,Cu是对余杭塘河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仍需警惕.3)在枯水期阶段,Pb与Cu、Zn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丰水期阶段,Cu与Zn、Pb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的来源可能相同.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仍需要对这些重金属污染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梯级水库建设下澜沧江流域电导率和浊度变化规律,以澜沧江干流和梯级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0月、2017年2月、2017年6月、2018年1月进行水质参数监测.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电导率、浊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以表征梯级水库建设对澜沧江水环境的累积效应.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浊度相关性显...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杭州市和睦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污染指数法和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以高Zn、高Ni含量和高Cu、Cr含量为主要特征;季节分布特征上以7月和1月的高Cu、Zn、Cr、Ni含量为主要特征;单项污染指数表明,和睦湿地沉积物中Cu、Zn、Cr、Ni在不同季节呈现一定的中、轻度单项污染,且以7月和1月的污染更甚,故应关注和睦湿地不同样点沉积物中Cu、Zn、Cr、Ni的季节性污染防控工作;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各样点在不同季节呈现中、轻度综合污染.Hakanson潜在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I)表明,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均达轻微风险等级,Hakanson潜在单项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则表明,和睦湿地沉积物中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u与Cr ,故应重视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中Cu、Cr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从时空分析的视角探求杭州美食街区的发展历史、演变规律及特征。结果发现在服务经济和城市休闲化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美食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光顾游览的重要场所。杭州美食街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在市场和政府双股力量的推动下,业已成为城市的金名片。发展至今,历经形成期、初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每一阶段均有知名的街区出现;在空间上,拥有美食街数量最多的是拱墅区,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上城区;在布局上,杭州美食街呈现“一轴两极”的“哑铃形”格局,如今逐渐形成“环西湖美食圈”的形态;美食街在形成过程中遵循消费市场依附和原料市场依附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对杭州西溪湿地5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氮和磷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早竹林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含量最高;全氮、全磷的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速效养分的垂直分布与全量养分的垂直分布类似;C/N值表明除了早竹林外各群落有机质腐殖化程度都较高,而且有机氮更容易矿化;相关分析表明,麦冬和杂草群落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硝态氮,柿树林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铵态氮,而各个群落土壤中的磷不是以无机磷为主要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 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 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 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型,模拟了黄海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并量化分析了不同过程对该海域营养盐结构的影响。氮磷营养盐浓度春夏低、秋冬高,近岸高外海低,底层高于表层;氮磷比春夏高于秋冬季;根据营养盐季节收支计算,发现黄海内部生物过程在营养盐浓度及其结构的季节变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大气、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输入是营养盐的重要补充过程,不超过总氮、磷补充量的33%。黄海氮磷比由冬季到春季升高是由于磷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氮的下降幅度;夏季由于氮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磷的上升幅度而继续升高;秋季由于氮含量下降,磷含量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滨江潮汐型水体水下光场时空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内江水下光场分布预测模型,选择洪季、枯季两个典型全日潮,研究内江水下光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洪季内江水下光照条件明显优于枯季,枯季悬沙浓度较低,光强垂向衰减速度略慢于洪季;洪、枯两季水下0.3 m处光强分别比表面光强削减了89.1%和83.5%. 受水量交换及水动力条件影响,洪季内江东部水域光照强度比西部水域平均增加59.2%;枯季内江南北两岸滩地水下光强平均约为主流区的2.63倍. 洪季潮汐作用对内江水下光场分布影响较小;枯季潮差大于洪季,落潮期间,悬沙的落淤,水下光照强度平均较涨潮过程增加47.2%.  相似文献   

14.
于2017年1月至2月和6月至7月对赣江南昌段6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采样,用二乙酰一肟硫氨脲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样中尿素的浓度。结果显示,赣江南昌段上游支流锦江水体中浓度在丰水期尿素(3.2±1.6)μmol/L高于枯水期(1.7±0.8)μmol/L,表明农业尿素肥料是锦江丰水期尿素的主要来源。无论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赣江南昌段上游市汊至中游的外洲,尿素浓度呈下降趋势,表明该水段受人为源尿素的影响较小。从外洲至赣江南昌段下游的3条支流中,尿素浓度都呈上升趋势,表明南昌市生活污水排放是赣江南昌段下游水体中尿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城市湿地水体中氮和铁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其相关关系,于枯水期(冬季)和丰水期(夏季)采集了杭州西溪湿地与和睦湿地池塘和河道水样,并测定了总氮(TN)、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铁(TFe)和亚铁(Fe2+)等浓度.结果表明:1)和睦与西溪湿地池塘和河道水体中TN、NH4+-N和NO3--N浓度均呈现夏季低于冬季的特征;和睦湿地的池塘和河道水体中各形态的氮含量显著高于西溪湿地;和睦与西溪湿地池塘水体中各形态氮浓度均显著低于河道水体中各形态氮浓度.两个湿地河道水体中TN浓度超标现象较严重,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标准;2)和睦与西溪湿地水体中夏季各形态铁的浓度普遍高于冬季;和睦湿地池塘水体各形态铁含量显著高于西溪湿地池塘水体,而和睦湿地河道和西溪湿地河道水体的各形态铁含量相近;夏、冬两季和睦、西溪湿地池塘水体各形态铁浓度均高于河道水体;3)夏、冬两季城市湿地水体中Fe2+和NO3--N浓度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方式和水力条件湿地水体的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中Fe2+的回归系数排名较高,这些均表明Fe2+在城市湿地水体NO3--N的还原过程中可能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湿地水体退化问题,以北大港水库为对象,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上对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CART决策树分类,得到2013—2019年各月水体分布结果,并对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北大港水库水体主要分布于水库中部及东南部的永久性水域以及...  相似文献   

17.
以飞来峡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库区内9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通过测定各形态氮、磷浓度,结合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和氮磷比,分析水库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结构以及来源。结果表明:(1)硝酸盐氮是氮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态,磷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态为颗粒磷和溶解态磷;(2)总氮、总磷浓度总体表现分别为丰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枯水期,氮浓度受生活污染影响较大,磷浓度变化具备面源污染特征;(3)氮、磷元素在丰水期具有同源性,枯水期输入源不完全一致;(4)对比3条主要入库河流(北江干流及滃江、连江等支流)的入库通量,枯水期北江总氮通量最大,为1 036.0 g/s,丰水期滃江总氮通量最大,为1 128.4 g/s,丰、枯水期北江总磷通量均最大,分别为85.4和70.3 g/s;(5)DIN/TP介于4.0~47.1,水库属于磷营养限制类型。  相似文献   

18.
选取新疆9个市2000—2018年的逐月降水量数据,分别运用线性回归法、比值订正法对新疆19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高值出现在7月(190.33 mm),最小值出现在2月(89.75 mm),季节差异非常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新疆各地间的年降水量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6,(8):1317-1321
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161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基于克里格插值、三维趋势面等空间分析手段,揭示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AQI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季略高于秋季;月峰值出现在1月,9月AQI最低;日AQI高值出现在10:00,低值出现在16:00,白天AQI波动较大,夜间较平稳.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南北差大于东西差;华北生态地区AQI较高,云贵高原生态地区较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环渤海地区69个观测站点2001年6月-2016年12月8次/d的云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的垂直速度和比湿数据,初步分析了该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总云量年平均和秋冬季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春季分布相对均匀,夏季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低云量年平均和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大体相同,其中对流云量北部山区多于南部平原地区,非对流云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北部低云以对流云为主,南部以非对流云为主.总云量的空间分布与上升运动和水汽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与大尺度下沉运动呈正相关,与水汽呈负相关;非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在秋冬季只与水汽呈正相关,在春夏季只与大范围上升运动呈正相关.两个代表站围场站和莒县站的总云量、围场站的对流云量以及莒县站的非对流云量年变化均比较显著,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主要是由垂直上升运动和水汽的年变化引起的.两站总云量全年各季日变化均不明显,对流云量和非对流云量在夏季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流云量在08:00最少,午后对流活动发展,云量增加,至14:00达到峰值;非对流云量夏季峰值出现在05:00,在14:00达到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