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疼痛的慢性骨内科疾患 ,好发于中老年人 ,以足跟疼痛、麻木 ,行走时加重为主要表现。 1 999~ 2 0 0 1年 ,我们运用愈痛洗药治疗跟痛症 46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右足 2 3例 ,左足 1 8例 ,双足 5例 ;男 1 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红藤逐瘀方定向透药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宫炎平片和妇科千金片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红藤逐瘀方定向透药治疗)。治疗后,比较其疗效、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中医症状(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小腹坠胀、神疲肢倦)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逐瘀方定向透药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安全、经济、起效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克痛药膜皮肤给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克痛药膜皮肤给药的安全性。结果:未见克痛药膜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产生毒性反应和皮肤刺激性反应,不存在皮肤过敏现象。结论:克痛药膜是一种毒性和刺激性均很小、无过敏性、安全性较好的涂膜剂。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建立瘀痛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血竭、三七、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竭素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特征斑点明显,阴性对照无干扰。血竭素高氯酸盐在0.252~1.2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1.6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瘀痛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足跟痛在中年以后较为常见,祖国医学记载:足跟痛疼,不肿不红,不能多立,多走,属肝肾阴血不足,虽系小疾,治宜峻补。(1)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有把足跟痛和跟骨骨刺混为一谈。在临床上每因忽视病史和查体,单凭X线片即诊断  相似文献   

6.
因寒邪侵袭、阳气衰弱而致的腹部瘀痛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受《素问·举痛论篇》“脉寒……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的  相似文献   

7.
制定妇洗浓缩液质量标准 ,对蛇床子、若参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 ,方法稳定、可靠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多发于中年以上病人 ,临床上以行走时足底跟部疼痛 ,甚至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笔者自 1994年以来共治疗该病 112例 ,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2例中 ,男 44例 ,女 6 8例 ;年龄最小为 38岁 ,最大为 71岁 ,平均 5 1 6岁 ;病程最短 4 5月 ,最长 7浕 ;摄X光片跟骨骨刺形成者 78例 ,其中左侧 2 7例 ,右侧 32例 ,双侧 19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组成 肉桂、生草乌、苏木、当归、红花、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细辛、冰片按 1∶2∶3∶2∶2∶4∶4∶4∶2∶0 5比例配制而成。2 2 制 法 将上述…  相似文献   

9.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行走时足底跟部疼痛,甚至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笔者自1994年以来共治疗该病11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112例中,男44例,女68例;年龄最小为38岁,最大为71岁,平均51.6岁;病程最短4.5月,最长7年。X线摄片示跟骨骨刺形成者78例,其中左侧27例,右侧32例,双侧19例。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肉桂、生草乌、苏木、当归、红花、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细辛、冰片(按1:2:3:2:2:4:4:4:2:0.5比例)。2…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简称CP)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常规治疗效果均不满意,传统的中草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已得到国内男科学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红藤合剂灌肠配合腹部微波药透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99例用红藤合剂灌肠配合微波药透,对照组194例单用红藤合剂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9例,显效68例,有效5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1.96%;对照组痊愈32例,显效54例,有效71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红藤方是戴德英教授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0%以上。根据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为“瘀热互结”,并创立清热活血化瘀之红藤方。  相似文献   

13.
王海  王锐  闫琳  金少举 《河北中医》2006,28(4):297-298
目的观察生肌散的安全性.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生肌散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急性吸收毒性;对豚鼠皮肤不产生致敏作用.结论生肌散用于伤口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张文柱 《新中医》2004,36(4):43-43
目的:观察药醋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患者采用石灰石加食醋药液熏洗治疗,每天2次,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0例,好转5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石灰石加食醋药液熏洗治疗跟痛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芎芷痛瘀散消肿止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外用药芎芷痛瘀散的药理作用。方法:①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芎芷痛瘀散3.2,1.6,0.8 g.kg-1组。后肢脱毛并抹药3 d,角叉菜胶致炎造模,测足跖体积变化。②大鼠背部脱毛,皮下注射空气及巴豆油造模。背部抹药1周,测量渗出液,肉芽肿称重。③小鼠双耳抹药,2次/d,巴豆油致炎造模,称耳重。④大鼠后肢脱毛,抹药3 d,甩尾法测痛阈。⑤小鼠腹部脱毛并抹药,2次/d,ip冰醋酸造模,扭体法测痛阈。⑥小鼠腹部脱毛并抹药3 d,iv高分子右旋糖苷造模,镜下观察肠系膜的血液流速及流态。结果:芎芷痛瘀散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大剂量组耳片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中剂量组大鼠痛阈时间明显延长;大、中剂量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结论:芎芷痛瘀散能显著抑制大、小鼠的急性炎症,并提高其痛阈,改善小鼠肠系膜的血液流态,提示该药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苗抗立  张建中  王飞音  秦咏艽 《中草药》1995,26(4):171-173,223
从红藤Sargentodoxacuneata(Oeiv.)Rehd.etWils.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种结晶单体,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β-胡萝卜甙(Ⅱ)、崩大碗酸(Ⅲ)、无梗五加甙D(Ⅳ)、红藤甙(Ⅴ)和蔗糖(Ⅵ),其中化合物Ⅴ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藤汤靶向给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离子靶向治疗仪,将红藤汤经皮透入给药作用于维道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对急性和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急性40例,慢性120例。结果急性盆腔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4.4%;慢性盆腔炎则分别为94.7%和76.9%,各组之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红藤汤透皮靶向给药对急性和慢性盆腔炎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瘀痛消胶囊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瘀痛消胶囊抗肝纤维化的确切疗效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用人血白蛋白攻击wistar大白鼠 ,造成免疫损伤型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 ,以观察该药对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内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大剂量的瘀痛消胶囊组动物在用药后其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与模型组动物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中剂量和大剂量瘀痛消胶囊组的大鼠的肝内胶原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结论 :瘀痛消胶囊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降低肝内胶原蛋白含量 ,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和伤散”薰洗治疗足跟痛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0)严松鹤足跟痛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晨起或久坐站立时,足跟疼痛,不敢着地,行走困难,自1989年9月至1991年11月,笔者采用中药“和伤散”黛洗疗法、治疗足跟痛53例共76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