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阐明热带农田土壤养分含量规律,为热区耕地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阐明区内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其养分分布特征。[结果]白沙县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均值为5.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水平,其含量均值为19.3 g/kg;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缺乏,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且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主要与区内的成土母质、土壤p H分布有关。[结论 ]据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今后应增强用地养地意识,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优化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索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供试品种早造为盐两优888,晚造为金稻优998,共设4个处理,研究钙镁磷肥、石灰、硅钙肥等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在中潜底酸性稻田施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肥等土壤调理剂,可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p H,以施用钙镁磷肥加土壤调理剂效果最佳,早、晚造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对照分别高出1.50、0.17和1.70、0.10 g/kg,早、晚造的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比对照分别高出0.20、4.00、16.60、1.60和0.19、5.00、18.50、1.70 mg/kg。同时,钙镁磷肥加土壤调理剂能提高水稻产量,早、晚造分别比对高出499.5、598.5 kg/hm~2,增幅达7.38%、12.20%,经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施用土壤调理剂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施用钙镁磷肥加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甘薯集成施用有机肥和酸化土壤改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农户耕作时长期超量使用化肥,或没有进行轮作,造成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板结,部分田块p H值下降,影响了作物正常生长。本文介绍了甘薯集成施用有机肥和酸化土壤改良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检测土壤p H值、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整地起垄、合理密植、查苗补缺、加强土壤监测和肥水管理、及时提蔓与培土、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耕作土壤相比,涝渍土壤全氮含量高出约19%,铵态氮含量高3.6倍,而硝态氮含量低约51%;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相比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低约26%;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缓效钾含量低约1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 H、硝态氮含量、缓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涝渍土壤养分潜力、有效性都较高,土壤养分的形态、含量受涝渍的影响较大。改善坡面涝渍的水分状况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进一步释放,达到涝渍土壤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玉利  杨忠兴  仇璇  郁星星  邢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76-11677,11739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改良剂对上海高桥地区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作年限土壤为1、5和6年的3个大棚,分别测定土壤p 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主要养分含量。[结果]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程度,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衡土壤营养元素,改善施用有机肥导致的元素富集现象,明显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结论]在上海高桥地区的农业实际生产中,施用主要成分为石灰氮、秸秆和有机质的土壤改良剂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高桥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研究了"施地佳"土壤调理剂水剂对酸性土壤的有效养分、p H和水稻的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30 kg/hm2,对酸性土壤改良有一定的效果,对水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增加效果不显著,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谷城县实施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较对照土壤p H和阳离子交换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均与施用土壤调理剂的量呈正相关,以施1 8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大,对改良土壤结构影响有限,对当季水稻产量有增产作用,且增产幅度与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呈正相关,以施1 800 kg/hm~2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植烟土壤p H分布特征与主要养分的关系。[方法]采集大理市43套植烟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大理市植烟土壤p H值平均为6.52,适宜烤烟生产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09%。在4种植烟土壤类型中,p H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在1 780~2 200 m海拔范围,土壤p H值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较丰富的水平,能够满足优质烤烟生产;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及偏丰富的水平,但分别有6.98%、11.63%、2.33%和4.65%的土壤养分还处于偏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的土壤比例较大为58.14%。[结论]土壤p H值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其它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永安市酸性土壤进行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土壤调理剂2 kg处理的土壤p H值提高0.4,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0.15 g/kg、5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0.06 g/kg,有效磷含量下降0.6 mg/kg;早稻增产9.8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昭通市各烟区的土壤养分情况。[方法]在2011~2013年,对昭通市昭阳区、巧家县、彝良县、镇雄县、永善县、大关县、威信县、鲁甸县8个县区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昭通市绝大部分植烟土壤的p H适宜烤烟生长。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土壤供氮能力强,水解氮含量总体满足烤烟生长。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33.46%的植烟土壤氯离子含量低于30 mg/kg。[结论]昭通市大部分植烟土壤能满足优质烟叶原料的生产,但宜适当增施磷钾肥。同时,对于少部分氯离子含量低于30 mg/kg的少氯土壤,应适当增加氯元素肥料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宁夏盐碱地施用8种土壤调理剂,研究不同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pH、盐分离子以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后,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pH并对土壤盐分离子产生不同影响,而且加快了水稻生育进程,增加了水稻的总茎数和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结论]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对土壤及水稻生长有一定的积极效果,ORYKTA、丹路菌剂、丹路菌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陕北延安地区枣树土壤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枣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的微生物菌群、养分及pH状况,并且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结果]在不同树龄的枣园土壤微生物中,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数量差异表现为盛果期枣园>老龄期枣园>幼龄期枣园,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铁、钼均呈正相关,其中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氮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有效钾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钾显著相关;3种微生物类群均与土壤pH呈负相关.[结论]适当降低土壤pH,提高养分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枣园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垃圾堆肥对矿区复垦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垃圾堆肥对矿区复垦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个垃圾堆肥处理,在试验区内种植苜蓿,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结论]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5 t/hm2的处理,土壤养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4.08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20.42、2.55和13.21 mg/kg,pH值降低1.14,经LSR检验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结论]提高垃圾堆肥的质量,必须要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  相似文献   

14.
茯苓栽培场土壤生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明茯苓栽培场不能连续使用的原因。[方法]对岳西县里仁村茯苓栽培场栽培前和栽培结束约5个月后的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大型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进行初步的生态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对于茯苓栽培场不能连续使用的原因,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可以排除;pH值有明显下降,推测是重要因素之一;蜚蠊目昆虫数量有明显增加,其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该研究为茯苓栽培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自主研发的矿基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0、5.0、7.5、10.0、12.5 g·kg-1)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pH值、土壤电导率(EC),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EC值和速效钾含量与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显著(P<0.05)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秸秆、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水稻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与土壤pH值和EC值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各施用量下,以10 g·kg-1处理的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肥力及养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县、湟源县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的pH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参照青海省农田土壤养分6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湟中县、湟源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氮含量基本持平,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且湟源县的变化幅度更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2级;速效钾含量大于或接近200 mg/kg。[结论]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pH值在7.62~8.69,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肥力水平,速效钾含量基本达到了一级高肥力土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豆科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筛选出既有助于N2O减排又有益于土壤改良的豆科作物类型,为海南豆科植物材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海南3种常见豆科植物材料(花生、大豆和柱花草),在300、500和700℃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9种生物质炭,并设不加生物质炭为对照(CK),开展室内培养试验并进行气体采集,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N2O排放、矿质氮含量变化及其基本理化性质.[结果]不同生物质炭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P<0.05,下同),也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以大豆秸秆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pH及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增幅较大.3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可明显促进N2O排放,500和7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N2O排放的影响因制备材料不同而存在差异.随培养时间的延续,各处理的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逐渐降低,硝态氮(NO3--N)含量逐渐增加;培养结束后,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基本接近0 mg/kg,而土壤NO3--N含量介于71.06~93.09 mg/kg.相同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处理,温度越高其土壤硝化率上升越快,至培养结束时,各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硝化率均接近100.00%,CK的硝化率为90.57%(低于各生物质炭处理).[结论]综合考虑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建议选用大豆秸秆在5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进行热带砖红壤改良.  相似文献   

18.
BGA土壤调理剂在缺水土壤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缓解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缺水问题,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力。[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对缺水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缺水土壤物理性质,促进了马铃薯、压砂瓜、红枣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压砂瓜和不覆膜条件下马铃薯产量,改善了红枣品质;与配方施肥处理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促进了压砂瓜、红枣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压砂瓜产量,改善了红枣品质。[结论]如果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成本或与化肥配合施用,那么BGA土壤调理剂改良缺水土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达州白肋烟产区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达州白肋烟产区宣汉县采集有代表性烟田样品,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达州白肋烟产区大部分植烟土壤pH适宜;有机质含量适中,部分区域偏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偏低;土壤碱解氮含量适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足。[结论]在该区白肋烟平衡施肥工作中,应稳施有机肥与氮肥,加大磷肥、钾肥的用量,并根据各植烟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