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贷款融资是农户生产经营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它帮助农户缓解流动性约束,从而促进其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采用,增强农户的风险承担能力,借贷融资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福利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农户借贷融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农户借贷融资的经济影响,以及当发生融资困境时,借贷融资如何影响农户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农户承包地流转前后的福利变化.以河北省187个样本计算结果显示,流转前后总模糊指数不足0.5,说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低;农户承包地流转前模糊评价值为0.474,流转后为0.469,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略有下降;农户土地流转规模较低的原因是流转前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朱喜 《统计与决策》2006,(20):41-43
本文使用2003年对中国3000个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农户借贷的福利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收入模型和消费模型的研究表明,不论是正式借款,还是非正式借款,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农户的福利水平.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为农户提供合适的融资服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信社在管理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措施方面过于简单,没有利用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这两个杠杆去进行风险评级.本文在论证了联保贷款可实施利率区别定价的基础上,从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其最优合同菜单的设计问题.从提高农户时联保贷款有效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联保小组的进入、退出机制的设计,联保贷款的期限设定和管理权的下放,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介入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和拓展农村信用业务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农信社在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是由于农户小额信贷这种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形式本身及其特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农户产权认知水平、对组织的信任度以及农户入股意愿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户土地产权认知水平、农户对组织的信任度这两个因素对农户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参与意愿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当地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及政府支持水平对农户的入股意愿也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相互发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的直接融资,由于目前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农村非正规金融必然存在.文章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经典的均衡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因此,有效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同服务于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社区银行的模式设定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翼 《统计与决策》2006,(19):128-129
在我国,所谓城乡社区银行,就是在一个县级区域内,为城乡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社区银行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区域性,指的是服务范围;二是中小型,指的是业务规模.当前,在我国建立城乡社区银行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信社主动参与同业竞争的客观需要,是农信社发展壮大自身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GDP指标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框架下一个重要的核心指标,GDP和SNA一样被认为是20世纪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且被政治家,新闻界、工商界和公众广泛采用,用来作为经济活动和福利的评价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上的变化及其价格的变动,常用于评估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同时也用来判断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成败.GDP是衡量生产的尺度,它仅仅指的是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流量.GDP不能涵盖经济福利的全部内容,也不能充分反映当代人和未来时代人的福利变化,这是学术界的普遍共识.因此,GDP作为反映福利水平及其主化的核心指标是否恰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0.
陈太明 《统计研究》2011,28(10):54-59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执行前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本文对Lucas模型进行扩展得到使用居民福利变动来量化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中国1952-2007年的居民消费数据从波动和增长福利效应的视角分阶段定量研究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从波动的福利效应视角来看,改革开放后第一阶段居民福利下降,第二阶段居民福利提高,总体而言居民福利收益相当于永久地每年给每一个居民21元;从增长的福利效应视角来看,第一阶段居民福利提高,第二阶段居民福利也提高,总体而言居民福利收益相当于永久地每年给每一个居民1503元。因此,无论是从波动还是从增长的福利效应视角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非常有效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是继续有效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户经营效率的提高是我国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将制度变迁下的经济市场化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作为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户投入与产出的效率,研究发现正是由于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农户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户经营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湖北省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耕地的细碎化耕种会给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的干部身份、外出务工以及获得的银行信用支持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其技术效率水平,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改善技术效率水平,但盲目扩大规模往往会得不偿失。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来试图改善农户家庭经营的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保障,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有效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崇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发展十分迅速,在数量规模、带动农户、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参差不齐,规范化程度各有差异,其持续健康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MIU)框架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理性经济人的动态最优化选择行为产生了一组随机非线性欧拉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在稳定状态下推导出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方法.实证分析以欧拉方程为基础,利用广义矩方法(GMM)估计模型参数,进而估计出我国1995-2012年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我们发现名义利率比通货膨胀率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影响更大,在低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率对福利成本的影响更大.本文阐述的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两个变量的影响,而传统估计方法只能利用名义利率作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15.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4):121-128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决策在边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2017年中国典型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户家庭的微观调研数据,识别和分析了影响贫困农户土地转入、土地转出两种流转决策的主要因素,贫困农户土地转入、土地转出两种流转决策福利效果及两种流转决策福利效果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贫困农户户主年龄、上年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等变量对贫困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贫困农户从之前的参与土地转出改变为不参与任何土地流转决策,到最后倾向于参与土地转入;贫困农户户主受教育水平、上年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上年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时间等变量对贫困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贫困农户从之前的参与土地转入改变为不参与土地流转进而倾向于参与土地转出;转入土地、转出土地两种流转决策对贫困农户家庭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农业经营投资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湖北省蒲团乡信用社创建的“瓜圻模式”覆盖下的266个农户为研究样本,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了样本数据的信贷需求特征,并用基于模糊聚类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模型测算了在完全金融抑制情况下农户的信贷福利损失。研究表明:水面面积、生产经营支出、家庭总资产对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农户贷款主要用于生产或者扩大生产规模;在完全金融抑制下,农户平均纯收入损失为7465元,占户均纯收入的21.87%,即每100元资金缺口将导致21.29元的福利损失。因此,应继续加大农户信贷资金投放。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贸易保护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贸易政策达到提高本国福利水平的目的.但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经常使博弈双方陷入囚徒困境.文章采用贸易政治经济学方法,运用一个动态博弈框架,分析了国家问贸易摩擦的内生政治决定过程.我们的研究表明,当贸易国双方不进行制度差异协调时,两国本着极大化极小值的原则,各自最后的选择都是固守本国制度,但这种纳什均衡使得所有国家的福利水平都得不到提高.当贸易国双方的贸易制度多了一种制度差异协调机制时,双方各自最好的选择就是进行制度差异协调,这将促使两国福利水平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陕西省志丹县退耕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退耕农户整体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可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农药化肥投入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微观因素进行测算,可以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耕地细碎化、人均收入水平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会给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干部身份、外出务工、贷款行为和人均耕地面积则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CGE模型对湖北省贸易保护的政策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一个湖北省12个部门静态的CGE模型,并构建一个包含资源、贸易与环境的SAM矩阵,采用4套模拟方案,主要对贸易保护条件下,关税税率提高对湖北省经济、贸易与环境进行政策模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当提高关税税率在20%之内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居民福利改善以及在短期内有利于环境水平的提高;但贸易保护最终会使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水平下降;其对进出口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并不是一种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农信社进行业务推广的必要性。1.农信社的金融市场定位和服务"三农"的需要。中国是一个经济底子薄弱的农业大国,而要在这个农业大国内解决"三农"问题资金融通是关键,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其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金融职能。2.农信社进行业务发展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农信社要长足发展,必须发挥其便利条件,深入拓展挖掘优质客户,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做到稳健长足发展。3.农信社进行业务发展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