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牙鲆升温育苗及其苦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2004年3月对产自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共获153万粒受精卵,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在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的条件下,经63 d培育,育出全长3.8~5.5 cm的幼鱼53.39万尾,成活率为37.9%。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比较了大菱鲆与牙鲆人工育苗的异同,在人工繁殖、发育特征、苗种培育、营养与饲料、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大力发展大菱鲆与牙鲆的人工育苗、提高苗种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对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进行了亲鱼的驯养、促熟产卵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活的鲻鱼苗可用于牙鲆亲鱼的诱食;当水温达到16.2~19.5℃时,牙鲆可自然产卵,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份受精率高达86%.在驯养过程中亲鱼未发生死亡.本实验共用受精卵约153万粒,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经63d培育,育出全长3.8~5.5cm幼鱼53.4万尾,成活率37.9%.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  相似文献   

5.
栉孔扇贝升温育苗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栉孔扇贝升温育苗中,主要改进了亲贝升温促熟培育、产卵与孵化、选幼、幼虫培育等主要技术措施,在105m~3水体中,培育出商品苗85,000,000多粒,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牙鲆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S.)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尤以黄、渤海产量较多。因其具有体形大,肉质好,洄游性小,回归性强等特点,所以是近海良好的增养殖对象之一。为了发展我国的增养殖事业,1979年我们开展了以培养牙鲆苗种为目的的初步试验。试验是在青岛水族馆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太平角试验场两处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8.
朱鑫华 《海洋与湖沼》1992,23(3):270-279
本文根据1980—1986年间鱼类生物学参数测定,结合体长分布资料的模拟分析,研究黄、渤海区牙鲆种群年龄结构、死亡动态以及在不同年龄和死亡率条件下世代资源生物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F=1.0和t_c=6.0a时,单位补充量最大群体产量为1492g。由此认为,现阶段牙鲆资源利用的最佳策略是通过增殖放流,增加资源补充;同时应适当控制捕捞压力,减少渔具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并增设繁殖保护区,以追求最大持续产量。  相似文献   

9.
魁蚶生产性间断升温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魁蚶间断升温育苗方法,从改善亲贝蓄养条件入后,促使亲贝快速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洗卵。在幼虫培育时,加强营养,加大换水,及时筛选不同大小的幼虫分池培养。严格海上中间培养管理,使每立方水体出苗量达31万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牙鲆弹状病毒(HIRRV)对敏感宿主牙鲆肾脏原代细胞的敏感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和胰酶消化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肾脏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培养。研究显示,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培养后,会出现较多的成纤维样细胞,而采用胰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后,细胞呈现上皮细胞样且形态完整,7天后细胞的汇合率可达80%。采用胰酶消化法对牙鲆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后进行病毒敏感性实验,实验表明牙鲆肾细胞接种HIRRV后,第3天出现了明显的CPE,病毒滴度达1×105.8 TCID50/mL;RT-PCR可从感染3天的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HIRRV的特异性mRNA;利用抗HIRRV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试验可从感染24h的细胞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信号,信号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胰酶消化法建立的牙鲆肾脏原代细胞对HIRRV较敏感,HIRRV可成功侵染该细胞并在细胞内实现快速增殖。本研究为牙鲆弹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材料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魁蚶间断升温育苗方法,从改善亲贝蓄养条件入手,促使亲贝快速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洗卵。在幼虫培育时,加强营养,加大换水,及时筛选不同大小的幼虫分池培养。严格海上中间培育管理,使每立方水体出苗量达31万个(大小0.5cm),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牙鲆工厂化养殖中水交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起信 《海洋科学》1997,21(2):13-14
1 水交换的作用由于不停地供给新鲜海水,可以维持稳定的理化因子,尤其是溶解氧,以满足鱼类呼吸代谢的需要,从而保证其正常摄食与生长。同时,水交换还有利于调节池水温度,水体不停止的循环流动可促进鱼体的代谢作用,有利于鱼的生长。由于不停交换,可使池中残饵、污物和杂质集中于排污口周围,有利污物的排除,可使池底部NH3-N和H2S的含量不至于增高,对防止鱼病发生,促进鱼类生长都是极为重要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单位水体的鱼产量与水体交换成正比关系。由于牙鲆营“伏底”生活,所以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它属于低耗氧鱼类,且忽视…  相似文献   

13.
漠斑牙鲆生物学及其养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漠斑牙鲆原产于美国沿海,美国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漠斑牙鲆的繁育及其养殖技术。近年来,我国从美国引进漠斑牙鲆进行培育。本文对国内外漠斑牙鲆生物学及其养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漠斑牙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牙鲆工厂化养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起信 《海洋科学》1996,20(4):28-30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有许多对虾育苗室建于半咸水河(沟)畔。正常年份,育苗时节正逢江河枯水期,涨潮时海水沿河道上行,使河(沟)水盐度迅速上升并达到25以上,正好为育苗所用。近年来,由于抗旱和防讯的需要,对虾育苗期间大河上游提闸泄水,致使作为其支流的河(沟)枯水期不枯,水的盐度上不来,育苗生产无法进行。在此情形下  相似文献   

16.
丁永敏 《海洋科学》1987,11(1):48-51
本文以大连海洋渔业公司1953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分析论述了黄海牙鲆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牙鲆的分布与洄游,并提出了增殖黄海牙鲆资源的几条途径:1.进行人工放流以增殖资源;2.开展幼鱼放流;3.以增殖黄海北部渔场资源为主,兼顾全局;4.应充分重视牙鲆在鲽鲆类中恢复能力较强的特点,发掘其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17.
养殖牙鲆卵巢发育及其调控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工厂化养殖雌性牙鲆的性腺发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鱼体长范围为28~38cm,卵巢发育较迟缓,均处于Ⅱ期;实验中给予外源激素进行调控,结果发现单独注射LHRH—A2(25μg/kg体重)、hCG(1000IU/kg体重)和这两种激素的联合注射(LHRH—A2:12.5μg/kg体重,hCG:500IU/kg体重),均未能有效促进牙鲆性腺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8.
牙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的分离及其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提取健康养殖牙鲆(Paraliehthys olivaceus)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其中重链(H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2ku,轻链(L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8ku。用纯化的牙鲆血清中的Ig作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确立牙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最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快速建立近交系或纯系、建立遗传作图群体的方法之一。采用静水压力抑制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的方法诱导了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不同的处理起始时刻、不同压力及压力持续的时间对受精卵的发育及染色体加倍率有较大影响。处理组受精卵发育相对缓慢,畸形率较高,正常仔鱼孵化率较低。如果处理前受精卵保持在(15.5±0.5)℃,压力处理受精卵的最佳条件是:从受精后75 min开始、用55 MPa的压力处理6 min,该条件下处理组正常仔鱼孵化率较高,为13.7%,染色体观察和最大核仁数计数结果表明,此时的二倍体诱导率也最高。染色体观察结果还显示在不同处理组中存在不同比例的非整倍体。利用获得的最佳诱导条件处理获得了数千尾雌核发育幼鱼,观察表明,雌核发二倍体鱼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普通二倍体,且个体间差异较大。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牙鲆全雌育种和连锁图谱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和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孵化液中分离纯化出了大小约为34.8ku的牙鲆孵化酶。该酶卵膜裂解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为7.0;对底物酪蛋白的米氏常数Km值为1.53mmol/L。该酶对丝氨酸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非常敏感,而对其他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表明该酶极可能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类型的胰蛋白酶。此外,该酶可浓度依赖性地被EDTA所抑制,被Cu^2+所强烈抑制,被Ca^2+和Mg^2+所激活,对Zn^2+则不敏感,表明该酶很可能是一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