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62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DU),其中54例经用氟哌酸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4周后,行胃镜复查及HP检测。结果:溃疡愈合率48/54(88.9%),HP转阴率43/54(79.6%)。表明应用上述药物联合治疗后,DU疼痛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愈合率及HP转阴率,均明显比单用氟哌酸或雷尼替丁的对照组为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 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 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2个月RHCL体积改变和1~3年的生存率。结果 (1)TAE组54例患者治疗1~2月RHCL体积缩小>50%的有24.1%(13/54)和<50%是16.7%(9/54),无变化29.6%(16/54) 和增大27.7%(15/54);TAE PEI组32例患者治疗1~2月RHCL的体积缩小>50%的有59.4%(19/32),<50%的有37.5%(12/32),无变化9.4%(3/32)和体积增大为0。两组RHCL治疗后缩小差异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2)TAE组54例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3%(25/54),18.5%(10/54)和0。TAE PEI组32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50%(16/32)和21.9%(7/32)。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不能切除的大肝癌TAE后RHCL的TAE PEI疗效较TAE好。除此之外,尚可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反复发作腹痛133例做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以了解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的关系及HP阳性患儿用希舒美、甲硝唑、洛赛克等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对照法对腹痛及无症状者的HP检测、腹痛组HP阳性者用药与未用药的HP阴转率、新旧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反复腹痛133例,HP阳性71例,阳性率53.38%,对照组HP阳性率24%。71例HP阳性患者中,54例用药半年后HP阴转率为74.07%,17例未用药,HP阴转率为11.76%。旧方案HP阴转率为12.96%。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对希舒美、甲硝唑、洛赛克等药极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旋菌(HP)感染的关系,应用ELISA法和胃液尿素酶试验检测16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和54例健康儿童的HP感染情况,对其中15例患儿进行了内窥镜检查。检查HP-IgG阳性率疾病组高于对照组(43.6%:14.8%),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14.7,P<0.01);胃液尿素酶试验阳性率疾病组高于对照组(15.3%:3.7%),二组呈显著性意义(x~2=5.07,P<0.05)。15例内镜检查中,慢性胃炎12例(占80%)。疾病组经抗HP治疗后症状消失,表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感染和慢性胃炎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淑勤  樊庆鲜 《医学文选》2005,24(5):720-72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Ome)和阿莫西林(Amx)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98例HP相关性DU病人分成Ome(40 mg/d)加Amx(1.5 g/d)组54例和Ome(40 mg/d)组44例,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Ome加Amx组溃疡愈合率与Om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Ome组高于Ome加Amx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Ome加Amx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45.0%(18/40)和22.5%(9/40),而Ome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6.3%(2/32)。结论Ome加Amx是治疗HP相关性DU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HP的根治效果与根治方案、疗程及药物使用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招飞行学员幽门螺杆菌(HP)及其有毒株感染状况。方法分别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和EIA方法检测应招62例飞行学员血清中HP-IgG及CagA—IgG含量。结果应招飞行学员HP-IgG阳性34例(占54.8%);血清CagA—IgG抗体阳性29例(占46.8%)。结论HP在应招飞行学员中感染率较高,且多为有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Fascin表达情况,来探讨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Fascin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未接受过任何放化治疗的胃癌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应用革兰氏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患者标本中HP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P感染与Fascin之间的关系以及和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08例胃癌病理标本中,HP感染检出率为67.6%(73/108),Fascin的阳性率63.0%(68/108),两者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关,HP阳性组Fascin蛋白阳性率为74.0%( 54/73),明显高于 HP阴性组40% ( 14 /35),差异有显著性(P<0.01), HP感染阳性与Fasc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3)。结论 HP感染是引起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Fascin的表达可能与HP感染引起胃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淑勤  樊庆鲜 《微创医学》2005,24(5):720-72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Cme)和阿莫西林(Amx)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98例HP相关性DU病人分成Ome(40 mg/d)加Amx(1.5 g/d)组54例和Ome(40 mg/d)组44例,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Ome加Amx组溃疡愈合率与Om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Ome组高于Ome加Amx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Ome加Amx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45.0%(18/40)和22.5%(9/40),而Ome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6.3%(2/32).结论Ome加Amx是治疗HP相关性DU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HP的根治效果与根治方案、疗程及药物使用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子Fok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不同严重程度前列腺炎(HP)的关联性,探讨遗传学因素在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HP患者,采用常规病理学检查将患者分为轻度组79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38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 FokⅠ SNP检测,分析3组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情况。结果:轻、中度HP患者Fok Ⅰ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重度HP患者中Fok Ⅰ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FF、Ff和ff基因型在轻度和中度HP患者的分布为32%(25/79),46%(36/79);22%(18/79),23%(12/52);40%(21/52),37%(19/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基因频率在轻度和中度HP患者组分别为54%(86/158)和43%(45/104),f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别为46%(72/158)和57%(59/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okⅠ SNP可能与不同严重程度HP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检测25例尿毒症患者胃粘膜病变及幽门螺旋菌(HP),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均为胃炎(100%),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0,8,7例。HP检出率36%(9/25例)。检出HP的9例轻、中、重度胃炎各3,4,2例;未检出HP的16例,轻、中、重度各7,4,5例。虽然HP感染可降低胃粘膜抵抗力致粘膜损伤,但HP感染不是尿毒症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新鲜胆囊标本90例,全部胆囊标本均附带胆囊黏膜。每例标本取黏膜3块,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殊染色(采用硼酸美蓝法)、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检测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PCR、硼酸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HP阳性率分别为35.6%(32/90)、14.4%(13/90)、21.1%(19/90)。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再发性腹痛(主要为学龄期儿童)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福建三明市兰波生物技术研究所出品的金标免疫斑点试剂盒检测54例再发性腹痛小儿与40例正常小儿中HP的阳性感染率,再发性腹痛小儿中阳性感染者应用抗HP药物治疗,分析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54例再发性腹痛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51.9%,应用抗HP药物治疗后缓解率为78.6%。40例正常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25%,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及唾液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用唾液标本无创伤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步检测122例住院患者,并与常用检测方法对照。结果:唾液中HP阳性者6例,其胃粘膜PCR法、Giemsa染色法及尿素酶试验均同时阳性。胃粘膜PCR法HP阳性率为62.3%,显著高于Giemsa染色法49.2%,但低于尿素酶法的75.0%(P<0.05)。胃粘膜PCR法及Giemsa法所见,组织学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P检出的级次间有双向序列关系(P<0.005)。各种疾病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检出率最高。结论:唾液HP可能是口—口传播的传染源;唾液PCR法有望成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测HP的新方法;无条件进行HP检测的单位,可根据胃粘膜炎症程度先行决定是否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8例再发性腹痛(RAP)息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69例(85.4%)粘膜有炎症改变。慢性胃炎140例(82.8%),食道炎15例(8.87%),十二指肠球炎8例(4.73%),消化性溃疡6例(3.55%)。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感染为97例(49.0%)。HP阳性者粘膜均有炎症改变。胃炎HP感染率为64.3%。而HP阴性胃炎者仅35.7%,相反,食道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者HP感染率低。消化性溃疡者其中5例(83.3%)HP阳性。1例(16.7%)HP阴性。结论:小儿L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院对12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溃疡病患者应用必诺加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并对治疗后溃疡的愈合、HP的变化及胃粘膜炎症情况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本院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窦部有不同程度炎症、HP检测阳性的患者共120例,其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88例,胃溃疡32例。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1)单用必诺胶囊组(A组),必诺胶囊2粒/次,2次/天,30天为1个疗程,共70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114例胃镜受检者的HP感染率,应用血清ELISA技术检测了HP菌株中CagA阳性数,并对该蛋白与慢性胃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54例HP阳性者中,CagA阳性25例,阳性率46.3%;胃炎、十二脂肠溃疡和胃癌组织CagA阳性率分别为27.3%,71.4%和85.7%(P<0.01),CagA阳性菌株感染者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活动度及萎缩、肠化与淋巴滤泡形成数均高于阴性者。证实了CagA在HP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经胃镜检查179例胃病人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测定同时胃粘膜活组织MB染色光镜观察HP和尿素酶试验(HPUT)作一比较,结果显示ELISA、HPUT及组织MB染色检出率分别为76.5%(137/179)、49.1%(88/179)和99.4%(178/179)。其中浅表活动性胃炎25例、抗HP抗体阳性亦25例,阳性率100%(25/25)。浅表活动性胃炎的抗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73.4%(112/152)。该法为非创伤性检查,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有用于临床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秦永昌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10):584-585
对青海东部农业区有上消化道症状的1395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1053例,其中浅表性胃炎646例(46.31%),萎缩性胃炎407例(29.18%);消化性溃疡158例(11.32%);胃癌184例(13.19%)。对其中977例进行HP检测,HP阳性者675例(69.09%)。提示该地区慢性胃部疾病的发病与本地区的饮食卫生习惯、饮食结构和地理生活环境有关,HP感染率高也是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检测在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H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0例和4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粪便标本(以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组织学W ARTHIN-STARRY染色作为诊断HP的“金标准,”3项检测中有2项试验阳性则诊断为HP感染,3项检测均阴性则诊断为HP阴性)。结果:在30例儿童和48例老年患者中,“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43例,阴性35例;“金标准”诊断43例阳性中HPSA检测有40例阳性,阴性3例;“金标准”诊断35例阴性中HPSA检测有33例阴性,阳性2例。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3.0%(40/43)、特异性为94.3%(33/35)、诊断的准确性为93.6%(73/78),阳性预测值为95.2%(40/42)和阴性预测值为91.7%(33/36)。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的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HP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HP检测不同顺序进行探讨,对检查步骤进行优化。方法:对我院2014年05月-2014年08月在胃镜室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HP检测的60例患者进行不同顺序进行:观察组(30例)[HP检测-静脉麻醉-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30例)[静脉麻醉→无痛胃镜检查→HP检测],并分别观察两组总耗费时间、HP阳性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第一组每例平均耗费总时间57.1分,HP阳性率83.33%(25/30)发生不良反应5例。第二组每例平均耗费总时间58.8分,HP阳性率60.00%(18/30),发生不良反应11例,两组在平均耗费总时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在HP阳性率、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HP检测时,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按HP检测→静脉麻醉→无痛胃镜检查顺序进行,则HP检测假阴性率、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