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辽东、辽西石炭系(地台型)发育,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北方石炭系及矿产的理想地区。华北缺失下石炭统早已成“定论”,但笔者通过植物化石研究证实东北南部存在早石炭世地层无疑,并建立了Sublepidodendron-A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组合带。与此同时,作者又在辽东、辽西石炭系下部采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共36属75种,并归结为Lycos  相似文献   

2.
曹仁关 《地层学杂志》1994,18(2):149-153
云南曲靖志留系的划分与对比曹仁关(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11)关键词志留系,地层对比,地层划分,曲靖,云南云南曲靖志留系特别发育,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志留系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云南曲靖城郊潇湘水库、红庙、石燕坡一带,志留系出...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苏、浙、皖地区石炭系分布广泛,发育较全,含化石较丰富,地层时代和划分的分歧也较少。长期以来,关于中、下石炭统的分界,一直沿用李四光(1930)、朱森等(1935)对宁镇山脉的研究成果,以黄龙组下部白云岩底部的假整合面(即淮南运动),作为二者的分界线。但近十年来,这一分界线似乎又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有些地质古生物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辽东地区金矿成因类型、金矿化集中区及成矿地质条件,揭示了金矿成矿规律,并指出在辽东隆起区内太古宇和元古宇变质地层、深断裂或大断裂带、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质类岩石三者共存(三体一位)于一个地区,是形成金矿化集中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4,(1):11-26,101,104
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是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重要研究地区。首次系统的孢粉地层学研究,共发现60余属、18O余种孢子和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规律,可划分出10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石炭系8个带,下二叠统2个带。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组合带可与甘肃靖远和华北地区同时代孢子带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前苏联有关孢子带对比。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带的研究不仅有重要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石炭系和石炭—二叠系界线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华北地台和祁连褶皱带之间关系以及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中部明城、吉昌、土顶子、石溪河一带石炭纪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为探讨中、下石炭统的分界提供了方便。它们的研究历史可远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其中有植物化石的发现是在五十年代末,而利用它们来研究地层的时代和对比则至今尚未见到论著。吉中地区石炭系层序(表1)是长春地质学院师生自1959年以来建立的。在此之前日人凑正雄(1942)把鹿圈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层中类化石的分布规律 ,福建沙县船山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5个化石带 :5 ) Eoparafusulinapararegularis带 ,4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 ,3) Zellia chengkungensis带 ,2 ) 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aensis带和 1) 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通过与邻区及我国华南部分地区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第 2至第 5个类化石带的船山组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 ,石炭系 -二叠系界线位于 Pseudoschwagerinamiharanaensis带之底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叶城南部麻扎地区志留纪几丁虫动物群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早志留世轻变质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三叶虫、头足类和珊瑚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化石方面的证据。最近,在西昆仑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在温泉沟地区新发现了较丰富的志留纪Desmochitina,Sphaerochitina,Rhabdochitina,Conochitina等属几丁虫化石,为早志留世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志留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西昆仑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微体化石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江苏泗洪地区新生界地层和化石进行研究。杨仲健、周明镇、王伴月、毕治国、李传夔等从哺乳动物化石的不断发现,证实泗洪地区中新统地层的存在,并对苏北新第三纪—更新世的地层作了划分。1975年至1977年,江苏区测队对该地区中新统地层,包括“下草湾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脊椎动物、植物、瓣鳃类、介形类、腹足类、轮藻以及灵长类的化石,为中新统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也从介形虫、孢粉、轮藻化石等方面,在这一地区做了研  相似文献   

10.
甘肃侏罗纪煤组的划分与对比(摘要)李祖望李秀荣杨永胜张亚玲(甘肃省煤田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八五”期间对西大窑煤田(潮水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于煤层及其附近采到了较丰富的孢粉、植物、轮藻、介形类等4个门类的化石。据此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质科学》主编夏林圻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火山岩浆研究中心主任夏林所博士,前不久荣获中国地质学界最高奖——第三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被誉为我国地质界的“诺贝尔奖”。夏林所是从全国...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对西乌珠穆沁旗-林西北部地区的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研究与重新归并划分。石炭系-下二叠统本巴图组(CPb)、格根敖包组(CPg)和阿木山组(CPa)三者为石炭纪-二叠纪西乌旗海槽同期异相地层的观点,能很好的解释这几套地层的相互关系。寿山沟组(P1ss)地层呈超覆不整合覆于下面地层或地质体之上;大石寨组(P2ds)为在达到最大海泛面时(海)水下火山喷发产物;哲斯组(P22s)为海盆地萎缩期的沉积。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合理划分,对于古亚洲洋封闭后的区域地层对比、构造演化和区域构造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柯坪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疆柯坪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王宗哲,杨杰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江苏南京,210008)柯坪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本次研究的区域涉及阿克苏、乌什、柯坪和巴楚一带...  相似文献   

14.
前言     
甘肃的石炭系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石炭纪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根据沉积相、沉积厚度及古生物特征,可以把甘肃的石炭系划分为四个大区(图1)。  相似文献   

15.
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角坝剖面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腕足化石的锶同位素变化出发,讨论了锶同位素地层曲线的地质意义,并且指出海相碳酸盐岩和腕足化石的锶同位素组成可作为了解地球构造演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安徽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黄龙组下部白云岩,其地质年代归属问题众说不一。作者收集了大量的类和牙形刺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认为白云岩的地质时代为中石炭系早期。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一直将陕西省山阳县、凤县、旬阳县等地区的石炭系底界置于界河街组底部,认为该区石炭系缺失杜内期沉积,而把属于微宪期沉积的界河街组视为早石炭世的最低层位。近年来,笔者在参加《陕西秦巴地区泥盆系研究》工作中,曾多次对凤县瓦房坝熊家山剖面,山阳县板岩镇剪子沟—北沟寺山岔剖面,以及旬阳县冷水河南羊山和镇安腰庄河水田沟等剖面上的泥盆、石炭系介线,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发现原划上泥盆统九里坪组或铁山组顶部有一套化石丰富、厚约26—50m 的地层,整合于现划上泥盆统南  相似文献   

18.
花溪至青岩一带属贵阳市南郊(图1)。地处杨子地层区与右江地层区的接壤地带.地层变化大、相变显著。历来为地质界所瞩目.1939年李四光创建了青岩组,1943年许德佑、陈康在青岩采集并研究了化石90余种。解放后,石油地质八普、原北京地质学院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也作了一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1 /20万区调以后,该区的地层划分、空间展布、岩相变化等作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参加该区的1/5万区调工作中,对安尼锡克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岩相特征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宁芜、溧水地区的上侏罗统西横山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宁芜、溧水地区为下扬子成矿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对本区上侏罗统做过很多研究。西横山组一名系地质部第六石油普查大队创建,归属中侏罗世,但无化石依据。1970—1972年,江苏区调队二分队对西横山组地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层层序,并发现了腹足类、植物、叶肢介、介形类及孢粉等门类化石,对西横山组的涵义作了修订。1981年三分队又采获了昆虫、瓣鳃等化石。化石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及钱清鉴定。  相似文献   

20.
刘陆军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7,21(4):247-252
老爷庙组的命名者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在地质图上标为早石炭世。新材料表明,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mbicum-Archaeopterisfisilis-Cyclostigmasp.组合的时代应属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化石Retusotriletessimplex-Apiculitusisporahunanensis(SH)组合显示的时代也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纠正了这一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