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0):7261-7262
目的:研究P15及TGFβR-Ⅱ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了58例甲状腺癌与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P15及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P15及TGFβR-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临床分期Ⅰ期阳性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P〈0.05);但Ⅱ、Ⅲ、Ⅳ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组织学分型,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5及TGFβR-Ⅱ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VEGF、MVD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MVD值以及C-erbB-2表达情况。结果 88例标本中VEGF阳性62例,阳性率为70.45%;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相对中晚期组(Ⅱb-Ⅲ)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相对早期组(Ⅰ-Ⅱa)(P〈0.05);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有逐渐升高趋势(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高趋势(P〈0.01);MVD值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消融治疗实验的意义。方法:40只家兔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开腹后肝穿刺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B组行开腹后肝组织内包埋法。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及腹腔情况,后处死家兔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及腹腔转移情况,并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确定是否为肿瘤组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家兔术中出血情况及接种用时情况无明显差异;接种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1例,B组发现19例,肝脏病变发现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处死家兔后,家兔仅肝脏种植部位有肿瘤灶生长A组10例,B组16例,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肝脏成功种植A组17例,B组19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腹后肝组织内瘤组织块包埋与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相比,接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肝内外转移灶少于后者,较适合TACE和经皮超声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术前预知经口腔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直接喉镜下完成插管;Ⅱ组,采用清醒插管加表面麻醉方式,在直接喉镜暴露下完成插管。Ⅲ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来完成插管。结果:Ⅰ组、Ⅱ组的插管成功率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插管时间上,Ⅰ组短于Ⅱ组、Ⅲ纽,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次及2次以上操作的成功例数Ⅰ组、Ⅱ组多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可用于多种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选用超液态碘化油5~20ml与适量造影剂混合制成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观察组将平阳霉素8~24mg溶于2%的利多卡因3~5ml中,然后与碘化油5—20ml充分混合制成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本组43例患者共行栓塞治疗52次,其中7例在2个月后行第二次栓塞(包括4例无效患者),1例在2~5个月内行第三次栓塞。术后2—6个月复查B超、CT或行肝动脉造影,除3例无效患者外,其余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经z。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对肝血管瘤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副反应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千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以BrdU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AdTrack/VEGF165。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n=12),进行心肌内BMSCs移植和/或VEGF165转染,组Ⅰ:BMSCs移植+VEGF165转染;组Ⅱ:BMSCs移值;组Ⅲ:VEGF165转染;组Ⅳ:DMEM注射作为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组Ⅰ和组Ⅱ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其中缺血心肌处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形成新生毛细血管。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分布为组Ⅰ〉组Ⅲ〉组Ⅱ〉组Ⅳ(P均〈0.01)。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治疗后室壁厚度和室壁运动幅度改善,EF值增加幅度(△EF)组Ⅰ〉组Ⅱ〉组Ⅲ〉组Ⅳ(P均〈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VEGF基因转染能进一步增强大鼠梗死缺血区血管再生、改善室壁厚度和心功能,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恩丹西酮、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1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于麻醉诱导后,Ⅰ组静注恩丹西酮4m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Ⅲ组静注氟哌利多5mg,Ⅳ组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Ⅰ、Ⅱ、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P〈0.05),Ⅰ组也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而Ⅱ、Ⅲ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夏萍萍  梁思  叶治  钟涛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2-224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是否能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反应,保持满意的麻醉深度以及艾司洛尔是否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艾司洛尔组;Ⅲ组:艾司洛尔+芬太尼3gg/kg组;Ⅳ组:芬太尼6beg/kg组;Ⅴ组:芬太尼3μg/kg组。全部采取七氟醚面罩吸入12min复合罗库溴铵1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诱导开始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2、3、5、8min(T3、T4、T5、T6、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Narcotrend指数(N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并观察插管前与插管后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1)相比,五组病人诱导后HR、MAP、BIS、NI均下降(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而Ⅰ组在插管后1、2、3、5min(T3、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其它4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除Ⅳ组外,其余各组在插管后1、2、3、5min(T2、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Ⅲ组插管前后HR、MAP、BIS、NI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婴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婴儿呼吸道异物120例分三组,每组4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和异丙酚麻醉。保留自主呼吸;Ⅱ组为氯胺酮、异丙酚和维库溴铵麻醉;Ⅲ组则以阿曲库铵取代维库溴铵。Ⅱ、Ⅲ组均行人工通气。记录三组患儿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统计置镜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Ⅱ、Ⅲ组患儿麻醉、手术时间、置镜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组与Ⅰ组比较,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置镜满意率高于Ⅰ组(P〈0.05),并发症低于Ⅰ组(P〈0.05)。结论:婴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使用肌松剂,能抑制不良反射,保证氧供和肌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1.
HANS辅助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变频体表电刺激联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四组:Ⅰ组为HANS组;Ⅱ组为PCEA组;Ⅲ组为HANS+PCEA组;Ⅳ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Ⅰ组产妇应用HANS,通过VAS评分测算,使产痛降低26.7%,效果明显优于Ⅳ组(P〈0.05),但差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VAS评分相似(P〉0.05),但局麻药用量和PCA按压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可减少罗哌卡因用量的35%,按压次数减少40.2%。结论:HANS单独进行分娩镇痛,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HANS可以起辅助镇痛的作用,与PCEA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局麻药用量,减少PCA按压次数,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地塞米松治疗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寒战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曲马多2mg/kg,地塞米松0.2mg/kg;Ⅱ组:奈福泮0.3mg/kg;Ⅲ组:哌替啶1mg/kg,非那根0.5mg/kg。观察寒战反应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h寒战复发率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Ⅲ组嗜睡、头晕、恶心发生率比I组高(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地塞米松有效防治寒战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TACE联合栓塞Walker-256肝移植模型对肿瘤组织Bcl-2、P53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印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天随机分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砌与TACE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5ml加5-Fu 20ms/kg;RI200单位加5-Fu 20mg/kg加超液态碘油0.5ml;生理盐水0.5ml。于术后第7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cl-2、P53的表达。结果Bcl-2阳性率TACE组为35%(7/20);联合栓塞组为30%(6/20);对照组为25%(5/20),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率TACE组为50%(10/20),联合栓塞组为45%(9/20),对照组为60%(12/20),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砌与TACE联合栓塞与TACE相比,肿瘤组织中Bcl-2,P53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94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mbosphere微球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前、术后6个月瘤体直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瘤体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可调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瘤体直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脾切断流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以及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实施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并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7年2月22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术(Ⅰ组),其中112例同时行脾切断流术(Ⅱ组)。2001年11月-2007年2月,62例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术中射频消融治疗(Ⅲ组)其中37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Ⅳ组)。结果:Ⅰ,Ⅱ组间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3.45%(P〉0.05)。Ⅰ,Ⅲ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获得明显改善。Ⅰ组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8.5%,82.0%,高于Ⅱ组的91.7%,81.8%,74.6%(P〈0.05),而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3.6%,53.5%,两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1年的累积生存率亦明显高于Ⅳ组,87.7%VS62.0%(P〈0.05),而2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vs44.7%(P〉0.05)。Ⅰ、Ⅲ组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比率分别显著低于Ⅱ、Ⅳ组,5.4%VS35.5%(P〈0.01),6.7%vs46.2%(P〈0.05)。结论:肝叶切除同时行脾切断流并不增加手术病死率。联合脾切断流或脾切胃冠状静脉结扎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助于提高近期生存率,但无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患者不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患者以芬太尼行PCIA;Ⅲ组患者以芬太尼+氯胺酮行PCIA。监测患者术后48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以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印象评分(PJA)。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和IL-6浓度。随访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Ⅱ、Ⅲ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VAS、AVAT、PJA明显优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VAS、AVAT、PJA优于Ⅱ组(P<0.05)。患者术后血清CRP和IL-6浓度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后镇痛中小剂量辅助使用氯胺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手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福尔马林炎症痛模型,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5组:Ⅰ组:右后脚趾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0.1ml;Ⅱ组-Ⅴ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ml以及2mg/kg、4mg/kg、8mg/kg氯诺昔康2ml;25min后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min(Ⅰ相)和15~60min(Ⅱ相)的累计痛评分及血液中NO和B.EP含量。结果:氯诺昔康抑制福尔马林Ⅱ相痛反应(P〈0.01),对Ⅰ相无影响(P〉0.05);Ⅰ组和Ⅱ组间NO和B.EP含量无差异(P〉0.05),而Ⅲ-Ⅴ组分别与Ⅰ和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福尔马林炎症痛模型中,氯诺昔康通过降低血液内NO和增加β-EP含量,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护肝宁片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肝宁片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保肝护肝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的98例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AT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的基础E,给予护肝宁片1.4g口服,3次/d。两组病例于术前、术后第1周及第2周分别检查ALT、AST、STB、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STB在TAE术后1周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ALT、AST、STB在TAE术前1周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肝宁片对TAE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对TAE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方法100例ASA为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为5组,每组20例,各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0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后2、4、8、12、24和48h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切口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h各组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4、8、12、24hⅡ组的VAS评分低于Ⅰ组,Ⅲ组低于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Ⅰ组(P〈0.05),Ⅳ和Ⅴ组VAS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和Ⅲ组(P〈0.05),术后48h各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0~2h内各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2~48h内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分别为9、8、3、2、3,应用地塞米松组恶心、呕吐明显低于未用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和地塞米松10mg,可以获得术后较好的镇痛、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平量表(SAS),对本院门诊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法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组(Ⅰ组),无抑郁焦虑症状组(Ⅱ组),和生育年龄正常组妇女(Ⅲ组)进行血清E2、P、FSH、LH测定,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性激素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Ⅰ组Ⅱ组E2、P均低于Ⅲ组,FSH、LH高于Ⅲ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组Ⅱ组FSH/LH〉1,Ⅲ组FSH/LH〈1。E2Ⅰ组低于Ⅱ组,FSHⅠ组高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HⅠ组Ⅱ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出现与血清E2降低、FSH/LH升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