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疗效及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育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42-2543
目的: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门诊收治的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的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研究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中药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栾川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81.82%)高,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血流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服用西比灵,并配合静滴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P<0.01).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个试验,共8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85,95%CI(2.85,5.2),(P0.00001)];在血流速度指标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SMD=1.16,95%CI(0.87,1.45)]。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有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并联合眩晕宁片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西比灵;2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纽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83.3%,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曲克芦丁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湿中阻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贾书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75-176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化痰定眩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清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等)加味治疗本病40例,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72.5%(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熄风化痰定眩的作用,对改善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止眩通络汤(半夏、钩藤、牛膝、茯苓、天麻、白术等)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7%。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注射液、西比灵片)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西比灵片)各32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与西医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眩定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68例)和倍他司汀对照组(6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05-10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指标的变化。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三磷酸腺苷加辅酶A加尼莫地平治疗。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TCD显示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七通舒胶囊。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TCD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建和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47+49-47,49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相同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与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1%(41/45)和77.8%(35/45),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5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0mg静滴,观察组在给予尼莫地平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3次/d,1包/次;上述两组给药14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盐酸氟桂嗪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平肝熄风和血汤口服。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有效率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平肝熄风和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彭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21-262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与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4周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症状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TCD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与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葛根木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益气活血通络,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大脑、脊髓的血液循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