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缺血0,2,6,12,24 h脑组织中[内皮型NOS(eNOS)、神经型NOS(nNOS)及诱导型NOS(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HPLC法测定纹状体、海马、皮层中氨基酸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可见eNOS和nNOS表达,eNOS于脑缺血后2 h达到高峰,nNOS于6 h达到高峰;正常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但在脑缺血后开始表达,缺血后12 h达到高峰;缺血后12 h给予L-NA治疗3 dL-NA组中梗死体积/全脑体积(Ⅳ%)显著低于相应的缺血组;缺血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GAB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12 h治疗3 d时,L-NA组中纹状体、海马、皮层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组,GABA的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海马中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结论:缺血后期应用L-NA对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合成、释放相对减少,抑制性氨基酸合成、释放相对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大剂量MP对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做脑细胞病理学观察。结果:MP治疗组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以及γ氨基丁酸(γ-GABA)的含量较对照组(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而MP治疗组四种氨基酸的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脑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发现MP可抑制再灌注中脑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结论:MP的脑保护作用与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以及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有关。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ate acid,GABA)含量及神经受体1(neuroreceptor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汤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idase complex,SABC)染色法,分别检测Glu、GABA含量和NR1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lu、GABA含量和NR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缺血后6,48,72hGlu、NR1水平显著降低;72h GABA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兴奋性氨基酸Glu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的平衡,及减少NR1表达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复制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15min再灌注48h,取脑组织测定天冬氨酸(GJu)、谷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结果】缺血15min后,脑组织Glu、Asp、GABA含量升高(P<0.05或P<0.01),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脑组织Glu及Asp含量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组织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及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酸枣仁皂苷A对大鼠脑缺血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酸枣仁皂苷A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酸枣仁皂苷A组,四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24、48小时、4天、7天,各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测定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氨基酸递质水平及细胞凋亡数。结果:除假手术组外,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酸枣仁皂苷A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谷氨酸(Glu)及细胞凋亡均明显降低(P〈0.05),而γ-氨基丁酸(GABA)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与尼莫地平组比较,酸枣仁皂苷A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Glu降低(P〈0.05),酸枣仁皂苷A组细胞凋亡数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GAB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皂苷A能调节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氨基酸水平的释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兔全脑缺血后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15只兔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n=5 )、缺血组 (n =5 )和镁处理组 (n =5 )。阻断兔 4血管 6分钟 ,诱导全脑缺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缺血再灌注 30分钟兔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γ -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结果 :镁处理组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显著低于缺血组 (P <0 .0 1) ,γ -氨基丁酸显著高于缺血组 (P <0 .0 5 )。结论 :硫酸镁处理可使兔全脑缺血再灌注 30分钟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的浓度下降以及γ -氨基丁酸的浓度相应增高 ,故硫酸镁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芎芪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芎芪合剂治疗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对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芎芪合剂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能够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含量的增高,并使之趋向于正常;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同时还能协同增高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Gln、GABA的含量.结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调整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麻黄配伍前后对大鼠额叶皮层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四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麻黄组与阴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大鼠大脑额叶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量及Glu/GABA比值(P<0.01);麻黄汤组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Asp、Glu和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P<0.01和P<0.05),而对Gly的含量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麻黄汤组与麻黄组相比,前者显著降低了Glu含量(P<0.05)及Glu/GABA比值(P<0.01),而对Asp、Gly和GAB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麻黄升高了大鼠大脑额叶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Glu/GABA比值,且配伍成麻黄汤后能影响麻黄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某些脑区部分氨基酸和多胺含量的差异,以揭示衰老与某些氨基酸以及多胺含量的关系。方法选wistar大鼠分为3月龄和20月龄两组,将大鼠断头处死,分别测定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五个脑区Asp、Glu、Ala、Gly、GABA、Tau以及spd含量。结果与青龄组大鼠比较。老龄大鼠海马、纹状体A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海马、纹状体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纹状体Gly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小脑、海马、纹状体Tau含量显著降低(P〈0.05和尸〈0.01);而纹状体GAB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各脑区Ala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层Sp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衰老过程中某些脑区部分氨基酸和多胺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学习记忆过程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人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及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凝大脑中动脉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注射液组、人参川芎嗪注射液组,观察大鼠脑梗死后的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及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人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作用优于川芎嗪;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的含量。结论:人参川芎嗪注射液通过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及脑组织中Glu的含量,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分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参与哺乳动物的神经调节、物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性质、分布和作用。在动物血流调节、信号传导、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理及病理呼吸、消化、运动、免疫及学习行为。本文综述了哺乳动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病人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肺结核病人免疫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4例肺结核病人和36例正常人的外周单核细胞的NOS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病人的NOS活性(54.8±22.gnmol/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正常人(31.5±9.8nmol/106个细胞)。在结核病人中,弥漫性病变病人的NOS活性稍高于局限性病变病人,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人的NOS活性与治疗效果有关,NOS活性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结论单核细胞中的NOS所产生的一氧化氮能有效的杀灭体内的结核杆菌,单核细胞中的NOS有助于结核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对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探讨醛固酮在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SHR大鼠20只,分成2组:螺内酯组(10只,20 mg·kg~(-1)·d~(-1)螺内酯灌胃)和对照SHR组(10只,等量自来水灌胃),10周龄雄性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等量自来水灌胃),共干预6周.各组均于干预前后每周测1次尾动脉收缩压.6周后处死,取主动脉,测定血管外膜L-精氨酸(L-Arg)摄取、iNOS活性(~3H-瓜氨酸生成法)及NOx含量(Griess 法测定).结果 对照SHR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12.55±2.27)pmol·mg~(-1)·min~(-1)]、[~3H]-L-Arg摄取[(0.88±0.19)nmol·mg~(-1)·min~(-1)]及NOx含最[(2.07±0.39)μmol/L]较对照WKY组[分别为(5.96±1.87)pmol·mg~(-1)·min~(-1),(0.51±0.15)nmol·mg~(-1)·min~(-1)(1.55±0.32)μmol/L,均P<0.01]显著增高,与对照SHR组比较,螺内酯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8.32±1.84)pmol·mg~(-1)·min~(-1)]、[~3H]-L-Arg摄取[(0.61±0.15)nmol·mg~(-1)·min~(-1)]和NOx含量[(1.64±0.27)μmol/L]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螺内酯能够抑制SHR血管外膜L-Arg-iNOS-NO系统.醛固酮参与血管外膜L-Arg-iNOS-NO通路的激活,这种激活除了通过参与血压升高间接发挥作用外,可能还具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浆内皮素(ET)、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将2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和姜黄素组(喂食高脂饲料 100mg·kg-1·d-1姜黄素).喂食12周后,取耳缘动脉血测定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和ET水平;处死家兔取主动脉,测cNOS活力及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取主动脉弓作病理切片.结果 姜黄素组和模型组TC、LDL-C及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O及cNO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姜黄素组TC、LDL-C、E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1),而血浆NO及cNOS活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姜黄素组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相对面积[(33.23%±10.59)%]明显小于模型组[(52.69%±12.20)%](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浆ET水平,并能提高血浆NO及动脉壁组织cNOS活性,减少内膜斑块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氯沙坦 (Losartan)和福辛普利 (Fosinopril)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 (NO)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影响。方法 取SH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沙坦组及福辛普利组 ,每天灌胃 1次 ,连续 15天 ,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以及取动物脏器 ,分别测定血清NO和iNOS的含量。结果 灌胃 15天后 ,氯沙坦组的NO含量为 ( 13 8.4± 6.8) μmol/L ,与生理盐水组 ( 10 2 .3± 4.6)μmol/L相比 ,差异有明显显著性(P <0 .0 1) ;福辛普利组NO含量为 ( 12 9.5± 5 .9) μmol/L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氯沙坦组的组织iNOS活性降低 ,为 ( 1.12± 0 .15 ) ,与生理盐水组 ( 2 .5 7± 0 .5 8)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福辛普利组 ( 1.79± 0 .2 6)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可在有效地降低血压的同时 ,提高血清NO的含量 ,并且对抗血压增高所造成的iNOS的活性增强 (或二者互为因果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患者腹水中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 ,探讨腹水中NO及NOS含量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进行NO及NOS测定并与子宫肌瘤组患者腹水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中NO浓度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随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 ,NO浓度及NOS活性增高 (P <0 .0 0 1) ,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O浓度及NOS活性的增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及肿瘤发展、生长过程 ,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腹水中NOS活性增高是NO合成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宝亮  张静 《医学综述》2009,15(2):194-196
一氧化氮(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底物L-精氨酸产生。NO在肾功能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通过调节NOS的活性来调节NO的生成量。NOS的底物L-精氨酸和NOS的辅助因子四氢生物蝶呤(BH4)是影响NOS活性的重要因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正性的调节作用,也可以产生负性的调节作用;NOS的磷酸化可以激活NOS。本文对NO在肾内的作用及其肾内影响NO产量的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NO和NOS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肺癌患血清及癌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了解肺癌患与其体内NO及NOS之间做出评价。方法:对57例肺癌患及40例健康献血,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对46例开胸手术的肺癌患切取肿瘤组织及正常肺组织,采用硝酸原原酶法测定NO,NOS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1,肺癌患血清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5),NOS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1),2,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的肿瘤组织中NO,NOS均较对照肺组织为高(P<0.05),3不同分化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患中,其高,低分化肿瘤组织中的NO及高,迥,低分化肿瘤组织中的NOS,较其对照肺组织为高(P<0.05),4.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其,I,Ⅲ期肺癌肿瘤组织中NO及Ⅰ,Ⅱ,Ⅲ期肿瘤组织中的NOS,较对照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肺癌患血清中NO,NOS含量较正常人为低,而较多存在于肺癌患肿瘤组织中,提示NO,NOS在肺癌的代谢及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目的 探讨肝病患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临床价值。(2)方法 收集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患血清,分别检测其NO,NOS及ALT水平,分析肝脏疾病患中的改变机制。(3)结果 患血清NO异常率在AH,CH组为70%左右;在静止期LC异常率为47.8%,在活动期LC为83.3%,NOS活性在肝病组异常率在70%以上;肝病患NO和NOS平均浓度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静止期LC患NOS和NO水平均低于AH,CH和活动期LC组患(4)结论 肝病患NOS水平与N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郝捍东  李进禧 《上海医学》2001,24(10):624-626
目的 比较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制剂(长效异乐定)对心绞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消心痛(静脉滴注)和长效异乐定口服2周,观察其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与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结果 治疗2周后,长效异乐定患者临床症状中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明显减少,明显促进心电图正常化,上调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下调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论 与采用消心痛静脉滴注相比较,长效异乐定既有良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促进心电图恢复正常的作用,又对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