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了密封填料的弹性恢复,弹性后效,粘性流动及应力松弛等粘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密封填料粘弹性的力学模型,得出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方程。这有助于探讨密封填料在动态工作条件下其粘弹特性各个方面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实现软填料密封的研究由宏观特性向微观机理的转变,有助于开发综合特性优良的密封填料。  相似文献   

2.
提出将粘弹滞后阻尼模型用于聚合物混凝土,并通过讨论和实测,表明了用该模型描述聚合物混凝土力学行为恰当而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在引用三维Stieltjes卷积形式的简化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和三维本构关系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运用该本构模型对聚丙烯材料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单轴拉伸和已知等幅循环应变历史两种情形的应力响应进行预报.理论计算表明,建立在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基础上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能够对聚合物一类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本构行为进行合理的描述.图9,参23.  相似文献   

4.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在多孔介质中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描述油藏条件下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对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及其驱替残余油膜的机理进行了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在理论上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强,作用于残余油膜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对残余油膜的携带力越强,驱油效率越高;多孔介质越不规则,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越有利于聚合物发挥粘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在多孔介质中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描述油藏条件下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对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及其驱替残余油膜的机理进行了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在理论上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强,作用于残余油膜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对残余油膜的携带力越强,驱油效率越高;多孔介质越不规则,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越有利于聚合物发挥粘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了密封填料的弹性恢复、弹性后效、粘性流动及应力松弛等粘弹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密封填料粘弹特性的力学模型,得出应力- 应变关系的本构方程.这有助于探讨密封填料在动态工作条件下其粘弹特性各个方面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实现软填料密封的研究由宏观特性向微观机理的转变,有助于开发综合特性(尤其是动态特性)优良的密封填料。  相似文献   

7.
粘弹性聚合物驱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粘弹性聚合物驱油规律,建立了粘弹性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从弹性效应和粘性效应两个方面描述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弹性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粘性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该模型能够模拟聚合物驱油具有的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和流度控制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一系列物化现象。利用该模型拟合了实验室聚合物岩心驱油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岩心驱油过程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进行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实际应用可行性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8.
多孔材料的力学模型和粘弹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多孔铜-铝-氧化铝复合材料力学模型.利用粘弹性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多孔铜-铝-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切变模量本构方程;得出了铜-铝-氧化铝复合多孔材料的压力与位移的关系、受力面的支反力与加载时间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多孔铜-铝-氧化铝复合材料是粘弹性材料的结论;获得了铜-铝-氧化铝复合多孔材料的弹性模量为533.89MPa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大庆主力油藏条件下,研究了浓度和矿化度变化过程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浓度和矿化度对其溶液粘弹性的影响与对HPAM溶液的影响相同;HPAM溶液的粘弹性是由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引起的,而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主要是由分子链间的缔合作用引起的,因此缔合聚合物溶液在比较低的浓度下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弹性;在低而宽的频率范围内,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明显大于HPAM溶液的弹性,说明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在比较小的剪切速率下就表现出弹性。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很高的注入速度,就可以达到利用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来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配筋混凝土小梁室内徐变试验测得的参数进行了回归,得出了配筋混凝土板的粘弹性参数和,提出了相应的配筋混凝土板的粘弹性模,为实际工程结构的应力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吸管法研究肝癌细胞粘弹性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的力学特性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细胞粘弹性是细胞的一种本质属性,也是细胞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微吸管法是一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力学特性的先进手段。为探讨微吸管研究肝癌细胞力学特性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手段,把肝癌细胞看作是均匀的连续体,考虑到肝癌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与白细胞没有明显差别,有相似的力学行为,选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描述肝癌细胞的粘弹特征,建立了微吸管法研究肝癌细胞粘弹性的理论模型,为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血液粘弹性五元模型及其生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表观粘度和复粘度之间的关系及前人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经典的体液粘弹性四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能与实验数据吻合得更好的血清粘弹性五元模型,并对模型中各元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首次提出了束缚Kelvin模型,并使之应用于刚性、弹性、粘弹性填充共混聚合物体系,且利用前人的工作结果进行了该模型的解析解讨论,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篷盖类柔性复合材料应力松弛性能的模拟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篷盖类经编双轴向及机织柔性复合材料应力松弛性能的研究表明;可以采用标准线性三元件和并联一个非线性弹簧的三元件力学模型以及欧林模型对织物的应力松弛性能进行模拟。欧林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柔性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性能。  相似文献   

15.
结合胜利油区孤东、孤岛一类主力油田油稠、胶结疏松、易出砂、非均质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交联聚合物驱油的概念 ,所研制的交联体系采用 1 0 0 0~ 2 0 0 0 mg/L聚合物溶液加入 30 0~ 60 0 mg/L的 XL系列交联剂 ,该体系具有缓慢、轻度交联 ,交联后的体系粘弹性好 ,其粘度一般可升高 3倍以上的特点 ,同时该体系具有剪切降粘后粘度可恢复、热稳定性好、耐矿场矿化度的优点 .岩心试验表明 :交联聚合物体系有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滞留量大于普通聚合物溶液 ,可在多孔介质中流动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适合于中高渗透油藏的驱油剂 .该交联体系已在孤东、孤岛一类油田应用 ,矿场增油效果显著 ,先导区提高采收率 5.4% ,扩大试验目前正在进行 ,已见到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重缠结模型和多重蠕动机理.用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具有缠结限制作用的非线性粘弹性分子理论,计算了处于多重缠结态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得到了高聚物熔体的粘弹性形变自由能,推导出了4种简单形变方式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高分子流体的回忆函数、简单剪切流下的物料函数.推出了一种测定参数η0,n’和a的新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证实了非线性粘弹性理论的时间效应和形变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熔体的大量流变性能实验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证明,该理论能较好地预测高聚物熔体的非线性和线性粘弹性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与砜与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拉伸实验证明,液晶聚合物的分子链刚性越大,越易取向成纤,对基体树脂的增强作用越显,若添加第三组分为增容剂,改善了液晶聚合物与聚砜间的的相容性。则材料的力学性能又一次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INSTRON1185型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多重网络高聚物弹性体(可结晶炭黑填充硫化橡胶,简称CCVR)的应力应变实验数据,以所得的实验数据对大变形粘弹性分子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不同液体(净化水、ZnSO4溶液、甘油溶液)和不同构造措施(设格栅、分隔板或浮板)的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的振动试验,分析了液体晃动的频率、阻尼比及其对TLD减振性能的影响.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普通圆柱形TLD中晃动液体的势流场.并从晃动液体的动力效应等效原则出发,导出了晃动液体的等效力学模型,讨论了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BaTiO3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对聚合物/BaTiO3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晶度和BaTiO3粒子的表面性质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影响很大。LLDPE/BaTiO3复合材料中存在网络结构,而BaTiO3粒子位于网络之中,这有利于动态模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