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与 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关系密切 ,特别是 Th2 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 4(IL- 4) ,在哮喘发生的各个主要环节皆起重要作用。实验显示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可预防哮喘 [1 ] ,但其作用机制不详。本实验观察了外源性 PS对哮喘模型大鼠的 IL - 4的影响 ,对 PS预防哮喘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分组及致敏方法 将 74只体质量为 10 0~ 12 0 g的雄性 SD大鼠 (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提供 )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A组 …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实验性哮喘豚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3.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豚鼠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认为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气道高反应。当触发因素存在时 ,可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和释放系列炎症介质 ,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 ,致哮喘突然发作。有报道认为炎症介质或酸中毒等会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对哮喘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哮喘时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功能不良 ,并发现肺泡 型细胞中板层体空泡化 ,而外源性 PS能够预防 [1 ] 和治疗实验性哮喘 [2 ]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 PS预防和治疗哮喘时对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雄性豚鼠 5 0只 ,体质量 2 5 0~ 30 0 g(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动物…  相似文献   

4.
氨溴索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观察氨溴索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pulmonary surfactant system,PSS)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6只豚鼠分4组,即正常组、致敏组、哮喘组、哮喘+氨溴索组,采用电子显微镜组织法观察各组PS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电镜下超微结构显示:(1)哮喘组PSS层丧失正常的连续结构,出现断裂,脱落入肺泡腔或聚集成块现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空泡化。(2)哮喘+氨溴索组PSS层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海峰  倪殿涛  吴昌归 《医学争鸣》2005,26(14):1297-1299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20只)、哮喘对照组(20只)和PS治疗组(20只),取肺组织与不同刺激因素作用后做组织切片,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气道壁、气道平滑肌厚度及平滑肌细胞数,并计算平滑肌收缩百分比(PM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各组大鼠小气道中的表达.结果:①PS治疗组的气道重塑程度显著低于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②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对腺苷的反应性(以PMS表示)较对照组增加24%,PS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PMS下降15%;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较对照组增加25%,PS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PMS下降16%.③哮喘组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S治疗组EGF的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外源性PS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程度,这可能与抑制EGF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焕星  曹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63-2066
目的用肺脏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与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共培养得到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回输小鼠,观察其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白介素12(IL-12)、IgE表达的影响。探讨rDC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为临床防治哮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制备C57BL/6小鼠rDC。将40只C57BL/6小鼠分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卵清蛋白(OVA)组、mDC组、rDC组。第21天处理全部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2及血清IgE的表达。结果 rDC回输后可减轻肺部炎症表现,4组小鼠血清中IL-12、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DC组血清中IL-12的水平高于OVA组,IgE低于OV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输rDC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与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L-12、下调Ig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观察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力。方法: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rmGM-CSF、rmIL-4诱导培养获取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293细胞扩增携带mIL-1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DC;Trizol法提取CT-26细胞总RNA,应用TransMessenger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及小鼠血液中mIL-12,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的DC〉90%;携带mIL-1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的DC细胞高表达mIL-12;CT-26细胞总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后,回输小鼠,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mIL-12的水平,并可诱导体内生成较高水平的CTL活性,而以该RNA转染Ad-LacZ修饰DC后的对照组及RNA转染DC的对照组,可诱导机体生成中等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DC、PBS对照组则均无此作用。结论:小鼠肠癌CT-26细胞总RNA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后,免疫接种小鼠,可提高小鼠体内mIL-12的水平,并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  相似文献   

8.
9.
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已证实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可防治哮喘 ,然而其机制如何 ,目前尚不清楚。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 P)不仅具有舒张气道平滑肌作用 ,且与 PS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观察 PS对哮喘大鼠ANP的影响 ,从一个侧面探讨 PS防治哮喘的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将 18只体质量 10 0~ 12 0 g的雄性大鼠(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提供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A组 )、哮喘组 (B组 )和 PS组 (C组 ) ,每组 6只。1.2 模型建立  B、C组每只予…  相似文献   

10.
哮喘发作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干预,观察Th1、Th2、Tc1及Tc2细胞的变化,探讨PS改善哮喘症状的机制.方法设空白对照组、PS组、刺激剂组和PS+刺激剂组,分别检测各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四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93±0.69、2.64±0.59、1.40±0.33、0.85±0.21;PS组2.78±0.68、2.08±0.73、1.41±0.37、0.71±0.19;刺激剂组4.20±0.86、4.52±0.65、1.96±0.36、1.34±0.31;PS+刺激剂组4.89±0.98、3.93±0.89、1.97±0.45、1.12±0.29.刺激剂组Th1、Th2和Tc1、Tc2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S+刺激剂组Th2、Tc2的细胞数低于刺激剂组(P<0.05),而Th1的细胞数则较刺激剂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PS干预可以增加1型细胞因子,减少2型细胞因子,提示哮喘发作期PS能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调整免疫发展的方向,在哮喘治疗上可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哮喘时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哮喘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系统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方法,对哮喘豚鼠PS系统进行观察。结果:致敏豚鼠诱发哮喘后即可见PS层失去连续性,呈现断裂或堆积;肺泡Ⅱ型细胞内板层小体、线粒体空泡化,少数发生坏死并崩解、脱落进入肺泡腔。结论:PS系统损伤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功能和各磷脂组分含量的变化.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检测BALF中表面张力、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结果两组中的表面张力(Nn/m)、磷脂酰胆碱(g/L)、磷脂酰肌醇(g/L)和磷脂酰丝氨酸(g/L)的测定结果分别为,正常对照组60.508±1.327,7.437±0.736,0.382±0.032,0.262±0.041,65.151±1.791,6.184±0.465,0.377±0.045和0.255±0.039.哮喘模型组BALF中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磷脂酰胆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负相关,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存在PS功能和磷脂含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树突状细胞(DC)及其各亚群[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在结核性胸膜炎(TP)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的变化,并且分析其与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6例TP患者(TP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总体树突状细胞(tDC)及其各亚群的比例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对TP患者外周血浆和胸腔积液中IL-1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Tp组患者外周血中tDC和mDC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DC比例下降明显;TP组患者胸腔积液中tDC和mDC比例高于外周血,但pDC低于外周血;TP组患者血浆中IL-1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胸腔积液中IL-12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其血浆含量;TP患者血浆中IL-12的水平与外周血tDC、mDC呈正相关,并且胸腔积液中IL-12的水平也与胸腔积液tDC、mDC呈正相关.结论 DC,尤其是mDC在TP中具有重要的抗结核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血管灌注固定与组织块固定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哮喘豚鼠肺泡衬里层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1)表面活性膜内出现异常PS超微结构;(2)下相中出现某些PS结构;(3)肺泡腔内巨噬细胞易见,其胞饮小体内可见残存的PS结构;(4)单位肺泡区内表面活性较大的PS结构个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提示哮喘时存在PS超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数量的观察,了解DC亚群在肺结核病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DC亚群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分析法检测70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DC1及DC2亚群. 结果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DC1/DC2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肺结核非活动期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DC1/PBMC、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健康者比较DC1/DC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的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 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DC1和DC2数均明显降低.提示外周血树突细胞亚群(DC1、DC2)的检测可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反映病情变化,也说明DC在结核病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研究外源性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对肺挫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吞噬功能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补充PPS对肺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肺挫伤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AM,将分离的AM于普通培养液、含PPS(100μg/ml或200 μg/ml)的培养液、含LPS(20 μg/ml)的培养液或含LPS(20 μg/ml)+PPS(100 μg/ml或200 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2h后,采用真菌吞噬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吞噬功能;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细胞中TNF-α mRNA含量.结果 与对照相比,PPS单独作用对AM的吞噬功能和TNF-α mRNA含量无明显影响.经LPS刺激后AM的吞噬功能增强,TNF-α mRNA含量明显增高.PPS对LPS导致的吞噬功能增强无明显作用,但是能明显降低TNF-α mRNA含量.结论 PPS对AM的吞噬功能影响不大,但可以抑制TNF-α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儿童变应性哮喘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儿童和变应性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健康儿和患儿发病时和治疗缓解后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结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s 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 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2 含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CD80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细胞因子IL-4、IL-10、IL-12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缓解后,患儿气道黏膜相关淋巴结DCs 表型及细胞因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儿童变应性哮喘中,DCs 表型表达及其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以通过干预DCs 的表达来治疗及预防儿童变应性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