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静脉组静脉给予蔗糖铁100mg/次,每周2次;口服组给予右旋糖酐铁150 mg/d口服.观察治疗后4、8、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达标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Hb由治疗前(79.87±13.19)g/L上升为(106.11±12.38)g/L,口服组Hb由治疗前(85.41±11.49)g/L上升为(94.68±10.06)g/L,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静脉组治疗后Hb水平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治疗后血清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口服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6.7%),静脉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口服右旋糖酐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c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名中老年MHD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分别给予静脉用蔗糖铁100 mg/次,2次/周和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200 mg/d.观察时间为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肝肾功、C反应蛋白(CRP),观察治疗达标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和口服组Hb均有所上升(均P<0.01),且静脉组Hb水平高于口服组(P<0.0l).静脉组治疗后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组少(P<0.0l).静脉组CRP较治疗前升高(P<0.05),口服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论:(1)中老年MHD患者贫血的治疗中,静脉用蔗糖铁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右旋糖酐铁;(2)口服铁剂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明显;(3)静脉用铁剂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加重.  相似文献   

4.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6例MHD患者按照进入透析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蔗糖铁注射液100 mg稀释于100 ml 0.9%Nacl溶液中,每周使用2~3次;对照组:维铁缓释片2片,每日1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h)、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70.5±7.3)g/L比(110.8±11.5)g/L和(70.5±8.2)g/L比(98.6±12.3)g/L],Hct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组SF为(657.2±142.3)μg/L,TSAT为(28.1±6.5)%,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对照组(69.6%,16/23).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刘文虎 《现代保健》2011,(32):123-124
目的对比和分析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肾内科64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静脉注射蔗糖铁,对照组32例,口服铁剂,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SAT、HB、ST及Hct指标及变化。结果用药8周后,两组患者Hb、Hct、TAST、SF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治疗后Hb、Hct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蔗糖铁疗效比口服铁剂的效果佳。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口服铁剂的效果佳,但应注意量的控制,避免过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L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用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后皮下注射EPO,治疗组则在皮下注射EPO基础上加用LC 2.0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Hct、Ret水平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b、Hct、Ret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CHO、HDL-C水平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血BUN、Cr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C与EPO联用可显著提高EPO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的疗效,并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8例)、口服补铁组(32例)和未补铁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结果8周后,静脉补铁组Hb水平及Hct、SI、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给予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同时给予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及不补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  相似文献   

8.
刘远浩 《现代医院》2013,13(3):19-21
目的观察口服多糖铁复合物与静脉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48例,按入院顺序查表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24例,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Fe)、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EPO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6、12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比治疗前提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指标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PO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但静脉组减少更加明显(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铁缺乏,有效改善贫血,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nb)、红细胞压积(Ho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o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 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48例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4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20~150u/kg,3次/周,皮下注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100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3次/周;口服组应用琥珀亚酸铁口服,200mg/次,3次/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铁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升高比口服组显著(P<0.01),贫血较口服组更容易纠正。静脉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口服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的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周期性补铁治疗,B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补铁治疗,C组患者给予周期性补铁+维持性补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ACT、SF、TSAT、CR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2周与24周的Hb、HCT、SF、TS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周期性补铁+维持性补铁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最佳补铁方案,能够快速有效为患者提供储存铁和功能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分别联合应用大剂量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55例慢性肾功不全的血透患者,试验前检查每位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7例)和口服补铁组(28例),静脉补铁组予以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注射液100 mg每周一次,共10次;口服补铁组口服维铁控释片525 mg,每日2次,共10周。两组均予以EPO 10 000单位/周,皮下注射。4、8、10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试验结束时,静脉补铁组各项铁参数指标明显高于口服补铁组;静脉补铁组贫血改善较口服服补铁组好,两组Hb和Hct上升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EPO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铁蛋白对34~36周早产儿贫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跟踪的34~36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1月龄开始服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同期使用乳铁蛋白胶囊,至矫正年龄1岁时观察两组早产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感染后住院率并监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Rct)、铁蛋白、血清铁及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的Hb及R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0.75,均P>0.05),但治疗组的血清铁蛋白(40.61±3.12ng/mL)及血清铁(12.34±2.11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1、2.06,均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免疫学指标CD4、CD8、T杀伤细胞(NK)细胞、总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73、4.22、7.04、2.92、3.95,均P<0.05),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0%),抗生素使用率(17.5%)及感染后住院率(12.5%)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71、4.01、4.58,均P<0.05).结论 乳铁蛋白能有效预防晚期早产儿贫血,且能降低晚期早产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感染后住院率,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促红素(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并与进口促红素(利血宝)进行比较。方法:60例肾性贫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治疗组用益比奥,对照组用利血宝,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RBC,Hb,Hct(红细胞压积),Ret(网状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RBC、Hb、Hct,Ret均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与进口促红素同样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潘爱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84-1885
目的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肾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0例CRF伴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肾功能正常且无贫血)血清中EPO、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RBC和HCT水平。结果经治疗后患者EPO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RBC和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F伴肾性贫血患者EPO含量增高,经过治疗,EPO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值,可见EPO与CRF伴肾性贫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对血透患者静脉补铁后体内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静脉补充铁剂(科莫非),每次10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周2次,共10次,观察8周,根据C反应蛋白(CRP)值分为2组:CRP增高组(n=26)和CRP降低组(n=22),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及常规生化指标、Kt/V.结果经补铁后CRP增高组Hib、HCT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RP降低组(P<0.05),而CRP增高组SF(11.68±3.63μmol/L)明显高于CRP降低组(7.34±2.12 μmol/L),CRP降低组TIBC(68.34±12.16μmol/L)下降显著高于CRP增高组(51.16±9.83 μmol/L).结论研究表明慢性炎症状态下维持性血透患者对铁剂治疗反应降低,但易于发生高铁蛋白血症,导致体内铁堆积.  相似文献   

17.
R Gofin  B Adler  H Palti 《Public health》1989,103(2):139-145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evaluation of an iron supplementation program in a community by comparing 478 pregnant women who received iron supplementation from the 4th month of pregnancy, with 392 pregnant women who received iron treatment only if their Hb level was less than 12 gm/dl, and had no supplementation. In the supplementation group,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compliance with age, education, social class or parity. Pregnant women of European-American origin showed higher rates of good compliance than those of Asian-African origin. The mean decrease of haemoglobin (Hb) and haematocrit (Hct)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was smaller in the supplementation group (-0.9 gm/dl Hb, -2.1% Hct) tha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1 gm/dl Hb; -3.3% H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only for the Hct levels (P = 0.022). The mean Hb and Hct levels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were higher for good compliers (11.7 gm/dl Hb; 33.6% Hct) than for poor compliers (11.4 gm/dl Hb, 32.6% H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