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规范康复指导等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29%(33/3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同时,围术期精心做好系统化护理措施,可提高其手术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见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实施心理、康复锻炼指导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期间老年髋关节骨折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中旬~2月下旬收治的髋关节骨折病例9例诊疗经验。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收治股骨颈骨折5例,4例行股骨头置换,1例行保守治疗。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行股骨头置换,2例保守治疗。1例人工关节置换并发大粗隆骨折,行保守治疗。[结果]所有9例患者无死亡,无COVID-19感染。5例手术治疗病例无血管、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发生,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 d内下地部分负重行走。[结论]在COVID大流行期间,应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在严格隔离防护的前提下,个性化选择对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例泌尿系感染,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w均康复出院。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加上精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愈合,从而降低了感染率和并发症,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9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疗效。随访6~8个月,未见假体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满意、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的总有效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有髋部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需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预期生存时间长、身体条件较好、对术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可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前做好全面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者。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外侧直切口进入。术后应用抗生素,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8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8个月,无一例因手术并发症死亡,伤口均愈合,无一例感染,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应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其中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年,分别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Harris评分。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6.5%显著高于内固定术组65.0%(P<0.05),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内固定组麻醉时间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均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全身状况等综合考虑,7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远期疗效。分析并发症。方法:对30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5-10年随访观察,疗效评定参照Reynold法。结果:30例中,优82%,良9%,可5%,差4%。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掌握假体置换技术和手术技巧。术后做好医疗指导和护理工作,可减少并发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要点与康复的指导。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与康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出院时均已能持拐或助行器下地走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例,发生率5%,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强调重视术后护理,特别是并发症的护理及患肢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0例Müller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雪微 《护理学杂志》2008,23(12):37-38
对10例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Müller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36 h拔除负压引流管,10~14 d拆线,3~5 d扶拐逐渐负重,2周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至1年,人工股骨头无松动、下沉、脱位等并发症,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无菌,及早督促患者循序渐进做好康复锻炼,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创伤,由于病人年龄大,保守治疗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卧床时间长又容易发生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如: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在治疗上,优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项手术的对象为高龄人,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9例,女17例,住院时间9~20 d,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2 术后护理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复时记录,随时配合医疗工作。2.2 控制补液速度,以40~60滴/min为宜,待病情允许配合床  相似文献   

14.
10例Muller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Mtiller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36h拔除负压引流管,10-14d拆线,3~5d扶拐逐渐负重,2周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至1年,人工股骨头无松动、下沉、脱位等并发症,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无菌,及早督促患者循序渐进做好康复锻炼,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共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与全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总引流量较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有1例出现关节脱位,两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创伤严重、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 1985年 5月~ 1998年 10月 ,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病人 49例 5 0个髋 ,随访 1~ 10年 ,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主要护理经验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49例。男 34例 ,双侧 1例 ,女 15例。年龄 48~ 78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 42髋 ,经颈型 8个髋 ,来院时骨折已15~ 35周 ,平均 2 2周 ,均有不愈合 ,12髋出现股骨头坏死 ,42髋有股骨颈吸收变短改变 ,13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 ,37髋行全髋置换 ,术后无 1例切口感染 ,无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均在 2~ 3周出院。护理体会一、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4诊治的11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5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置换组),5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置换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总时间,术后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110例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全髋置换组,而全髋置换组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总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广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更有效维持患者远期良好的髋关节功能,并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全面了解其全身情况,可以耐受手术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1例,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70.6岁,对患者术前状况、骨折分型、合并症、手术类型选择等进行总结评价。 结果:术后1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Harris评分79.45-94.07分,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83.32-96.50分,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人工髋关节手术有85%以上的患者恢复了日常生活,治疗效果满意,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的体会。方法针对4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预防等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各1例(5.00%),经过对症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术后均获3~12个月随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100%。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