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政治秩序的稳定,已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关键。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源于缺乏整体性的合作治理机制和长期规划,具体表现为:政府层面的角色错位和配套措施滞后、社会层面的力量薄弱和资源有限以及市场层面的企业自利性侵害环境公益性。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可以尝试应用合作治理理论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治理模式,以追求主体共存、生态共享、利益共荣为价值目标,最终取得生态环境善治的最佳绩效。  相似文献   

2.
走向善治——大学治理权力结构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否能够实现善治主要是受大学治理权力结构合理性的制约。在大学善治的理念定位中应该包括以下四种价值:民主参与、学术自由、以人为本与开放包容。合理的大学治理权力结构具有如下三种特征:其一,能够确立起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其二,能够产生与形成开放多元化的权力体系;其三,能够形成民主、平等、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良法善治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和伟大实践,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集中体现在制度、价值和能力三方面。良法善治包括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中法治有权威是良法善治的前提,良法与善治之间的同质、同步是其核心要求,具体衡量要素是其判断标准。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快良法善治建设,即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构建良法之治的法治体系,完善德法共治的国家治理,发挥规划的统筹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善治,是民众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将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针对当前善治中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传统、治理价值错位等问题,应推行包容治理、合作治理、依法治理和人文治理。  相似文献   

5.
自治、法治、德治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三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体来看,三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治理方式,自治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础。三种治理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可以实现善治,两两组合、三者组合也可以实现善治。只是善治的质量和水平不同,“单一治理式善治”小于“两两组合式善治”,后者又小于“三者组合式善治”。自治、法治、德治还可以按照各自不同的强度进行组合,功能互补,形成无数的治理方式、无数的治理体系及无数的“善治类型”。本文认为,在实践中不应该追求“最优善治”“最佳善治”,而应该追求“最适宜的善治”。  相似文献   

6.
善治城市: 中国城市治理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治理模式。当代中国城市管理要实现其缓解或消除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的使命,必须摆脱传统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实现城市善治。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离城市善治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实现城市善治,形成善治城市的关键战略是适当的能力建设和协作管理,即城市政府通过自身“再造”,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努力寻求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对城市治理的支持、参与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治理形成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并完善的过程中,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规范上看,公共文化治理的公共性符合国家善治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公众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共文化治理全民参与不充分,需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公共文化治理中治理结构、治理过程、治理手段和治理伦理等方面存在的困境,都必须坚持和贯彻国家善治理念才能得到解决;公共文化治理对文化的公共性重视程度不够,需挖掘文化的公共价值,让文化回归公共领域。因此,为了提升公共文化治理效能,应坚持制度约束与德性涵养双重融合、人民至上与技术赋能双管齐下、政府委托与社会代理双向合作,优化公共文化治理生态,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文化。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政府治理与善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与善治既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又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统治模式。它强调公共权力的社会化配置,需要成熟的市民社会的现实支持。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以及有效构成了善治的精神内核,民主发展的最终结果促进了治理的实现。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个逐渐走向治理与善治的过程。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努力,法治与德治思想的提出,政府主导型治理道路的确立,村民自治、社区建设、电子政府等典型案例的展开,标志着中国在走向善治的道路上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善治之路并不平坦。舶来理论的本土化、治理失效问题的解决、第三种力量社会整合功能的发挥,都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村基层社区能力建设,将分散的农村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提升农村基层社区的内生动力,实现整个农村基层社区合理有效的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基层社区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河北农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与经验的分析,对农村基层社区能力建设的问题、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的阐释,提出农村基层社区能力整合与治理的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治理与善治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治国理论,作为政府管理中的一种“舶来品”,善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有其必然性。中国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这为善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引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其在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中的突出意义是进一步推进全能型政府的解体,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政府改革坚持“公民导向”并引入“顾客”理念,可为善治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术》2007,(5)
听证制度是实现治理和善治目标的一项重要程序和制度保障,但是,从治理与善治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听证制度却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以治理与善治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我国听证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中国慈善组织为促进中国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播慈善和公正理念;二、广泛的公益行动;三、有效的政治参与,促进有关公民社会发育的立法;四、监督(批评)政府部门的某些工作。在应对更多社会问题和全球化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慈善组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治理与善治的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存在于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的内在关系之中 ,是权力客体所认可的权力主体占有及运用权力的正当性。现代社会公共权力证明其合法性有两大基本要素 :效能与民主。治理与善治在西方的兴起契合了合法性证明的两大基本要素的要求 ,有利于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重构与稳固。治理对于当前我国政权体系的重构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业主委员会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产物,作为一个自治组织,在治理过程中产生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只有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物业管理的属性,才能找出业主委员会治理过程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原因,并通过对物业管理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过程与提供过程相区分,指出多元协作治理是业主委员会善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善政走向善治--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京 《江汉论坛》2005,(3):126-128
治理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的失效,如何使治理更加有效,最好的路径是实行善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县级政府是靠近基层的一级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县级政府从善政走向善治,不仅可以为国家各个层级的政府治理提供典范,也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业主委员会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善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中国社会刺度变迁的产物,作为一个自治组织,在治理过程中产生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只有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物业管理的属性.才能找出业主委员会治理过程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原因,并通过对物业管理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过程与提供过程相区分,指出多元协作治理是业主委员会善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障,担负着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化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等任务。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领导作用弱化、党员标准异化、组织机构虚化、服务能力弱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优化党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
善治语境下网络谣言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网络谣言的治理过程中涉及的社会主体间权力和利益具有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为此,在善治语境下,有必要对政府的作用范围及方式作重新界定,发挥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在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从单一到多元的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