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情况。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2月门诊治疗的马拉色毛囊炎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氟康唑胶囊150mg/d,1次/d;观察组27例,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0mg/d,1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及用药成本。结果:两组用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用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马拉色毛囊炎患者采取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均安全、有效,但伊曲康唑用药成本相对较低,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2.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费用情况。方法:16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伊曲康唑组85例,予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1,口服,连续14 d;氟康唑组75例,予氟康唑胶囊150 mg·d-1,口服,连续14 d。治疗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伊曲康唑组与氟康唑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4/85)和83%(62/75)。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3.87和4.24,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为-3.16。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参数改变前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炉甘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液氮冷冻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区别,组间比较P> 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四周后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组间比较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区别,组间比较P> 0.05。结论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费慧芳 《医药导报》2007,26(7):778-779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和2%酮康唑洗剂预防马拉色菌毛囊炎复发的疗效。方法 14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治愈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为每周服用伊曲康唑1次,在餐中或餐后顿服2粒(200 mg),连续应用3个月,并在洗澡时使用2%酮康唑洗剂5~10 mL,加适量水调和后涂抹于全身皮肤,每周2次,连续3个月,此后每周1次,连续应用1 a。对照组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方法和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随访2 a,治疗组复发18例(18.4%),对照组复发24例(55.8%),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伊曲康唑和2%酮康唑洗剂预防马拉色菌毛囊炎有效、安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伊曲康唑配合使用复方酮康唑洗剂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经真菌学检查被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每天清洗3次,连续使用4周,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伊曲康唑,200mg/d,每日一次,连服7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2%,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伊曲康唑配合使用复方酮康唑洗剂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化硒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硫化硒洗剂外搽,qd,连用4周;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每周1次,连续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0%,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用硫化硒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与氟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临床RVV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1例采用伊曲康唑胶囊0.2g/d,口服,连续7d,B组110例采用氟康唑胶囊0.15g/d,口服,连续7天.治疗后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伊曲康唑胶囊与氟康唑胶囊治疗RVV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2%(103/121)和87.27%(96/110).C/E分别为1.98和2.01.△C/△E为3.22.结论:伊曲康唑胶囊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马拉色菌毛囊炎(MF)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炎性疾病.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用伊曲康唑联合50%丙二醇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花斑癣及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花斑癣患者4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58例,均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1次/d.分别于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疗效.结果 花斑癣患者在治疗后第1、2、3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0%(32/40)、97.5%(39/40)、100%(40/40),3周疗程结束后未见治疗无效患者;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亦未见治疗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第1、2、3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5%(38/58)、86.2%(40/58)、96.55%(56/58).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花斑癣及马拉色菌毛囊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每周的总有效率对比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花斑癣患者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1、2、3周后,真菌清除率分别为72.50%(29/40)、92.50%(37/40)、97.50%(39/40);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1、2、3周后,真菌清除率分别为58.62%(34/58)、77.59%(45/58)、91.38%(53/58),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花斑癣及马拉色菌毛囊炎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安全,有效,但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程要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对常见性、多发性、复发率高的马拉色菌毛囊炎进行预防的手段 ,对罹患此病已治愈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服用斯皮仁诺 (伊曲康唑 )和 2 %酮康唑洗剂外洗 ,并追踪随访 2年。通过临床对照观察 ,结果表明 ,斯皮仁诺 (伊曲康唑 )和 2 %酮康唑洗剂预防马拉色菌毛囊炎有效、安全、复发率低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临床症状典型、经真菌学检查确诊的21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初诊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分组治疗、分析。治疗组138例,餐后即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连续7d,同时外用2%酮康唑洗剂,1次/d,连续用药4周;对照组78例,外用2%酮康唑洗剂,1次/d,连续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4周痊愈率、有效率为69.6%和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4%和80.8%(P〈O.01)。随访1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3.76%,低于对照组的34.62%。结论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2%酮康唑洗剂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LED光动力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口服伊曲康唑,每日1次,每次200mg,共2周;同时,每日外用1次联苯苄唑软膏,疗程3周。治疗组60例,在使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同时使用LED光动力治疗,每周2次,疗程3周。观察两组患者在起效时间和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6.76d和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和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4.17%和5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0%,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D光动力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4.
罗伟  牟世贵  李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46-1347
目的:观察氟康唑和维胺酯胶囊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32例,氟康唑50mg顿服,1次,天,连服14d,维胺酯胶囊50mg,3次/天,连服14d,皮损外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次/天,连续14d为1疗程。对照组120例,单纯给予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7.27%,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O.05)。结论:氟康唑和维胺酯胶囊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较单纯外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张紫萍  田华 《今日药学》2009,19(12):38-40
目的 观察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治疗马托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选择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治疗组使用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对照组使用2%酮康唑洗剂,均每天1次,连用4 W,2组均同时口服氟康唑分散片.结果 4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73.33%,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00%、82.0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治疗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美扶)口服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280例。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门诊科就诊的病例280例,除手足癣口服伊曲康唑200毫克/次,其余均为100毫克/次,连续用药1周,均为餐中或者餐后服用,2次/天;在停药3周后对其临床疗效与真菌学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对于手足癣的有效率为90.4%、对于体股癣的有效率为93.1%、对于花斑癣的有效率为88.9%、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率为87.5%、对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有效率为95.5%、对于念球菌性阴道炎有效率为88.2%,不良发生率为3.3%。结论伊曲康唑(美扶)口服治疗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球菌性阴道炎等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黄磊  张赤  陈映群 《医药导报》2006,25(11):1155-1157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入选的40例患者具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均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 d无效。将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伊曲康唑治疗组和氟康唑治疗组各20例。伊曲康唑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0 mg,q12 h,先治疗2 d,随后给予200 mg,qd,共5 d,再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口服,每次200 mg,bid,治疗14 d;氟康唑治疗组给予氟康唑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qd,共治疗21 d。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真菌感染情况、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65.0%,不良反应率30.0%;氟康唑组总有效率50.0%,不良反应率5.0%,但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过程中,氟康唑组出现2例深部真菌感染。结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可作为现阶段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的一线药物,但伊曲康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LED光动力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对照组48例口服伊曲康唑,每日1次,每次200 mg,共2周;同时,每日外用1次联苯苄唑软膏,疗程3周.治疗组60例,在使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同时使用LED光动力治疗,每周2次,疗程3周.观察两组患者在起效时间和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别.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6.76 d和2.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和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4.17%和5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0%,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D光动力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9.
郑小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04-2305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与外用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餐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天,连续7d,同时外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3次/天,连续用药4周;对照组80例,单纯外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3次,天,连续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4周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P〈0.005)。结论: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联合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2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特比萘芬0.25g,qd,指甲真菌病组连服6周,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服12周。另一组给予伊曲康唑0.2g,bid,连服1周,停药3周为1个冲击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服2个冲击疗程,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服3个冲击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愈显率特比萘芬组为87.0%和95.7%,伊曲康唑组为73.9%和78.3%。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愈显率特比萘芬组为87.5%和95.3%,伊曲康唑组为75.0%和82.8%。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优于伊曲康唑(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