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瑛 《中国病案》2011,12(11):65-67
目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门诊官腔镜操作,对其镇痛作用进行观察,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需进行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的妇女11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镇痛麻醉;B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镇痛效果中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组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P〈O.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门诊官腔镜操作的镇痛麻醉,镇痛效果满意,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门诊富腔镜操作镇痛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用于单侧膝关节以下骨折患者的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2 mg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记录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操作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麻醉操作体位摆放、术后48 h疼痛强度、监测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进食的时间,术后24 h内出现并发症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A组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体位变动的疼痛。B组麻醉后15、30、45 min MAP显著低于麻醉前和A组(P<0.01)。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1),有更高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中、术后镇痛,并且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2 mg.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6 mg与10μg芬太尼混合药液1 mL.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程度.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B组,A组为T5~T8,B组为T8~T10,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比B组延长(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于B组(P<0.05).两组的麻醉止痛效果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骨科膝关节镜手术的需求,且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0.25%的布比卡因溶液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臀肌挛缩松解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年龄在15~25岁臀肌挛缩松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0.25%布比卡因溶液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B组为0.5%罗哌卡因溶液硬膜外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麻醉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麻醉后A组血流动力学比B组稳定(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消退时间都明显比B组快(P<0.01);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1);A组与B组都达到了很好的运动感觉分离效果(100%),术后随访麻醉后不良反应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的低浓度、小容量布比卡因溶液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臀肌挛缩松解手术患者,不仅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26-129+封三
目的 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清创真空封闭引流(VSD)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住院的择期糖尿病足清创VSD 手术患者60 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组(S 组)与神经阻滞麻醉组(N 组)。S 组患者先行蛛网膜下腔麻醉(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再推注泵输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N 组患者在腹股沟韧带下彩超引导行髂筋膜阻滞(0.4%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再推注泵输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记录麻醉过程中使用升压药的例数,统计两组麻醉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用量,记录术后24 h 使用舒芬太尼的用量,由患者评估术后镇痛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统计有关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情况及右美托咪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 组使用升压药例数少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长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长,但能减少麻醉过程中使用升压药,有效地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及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减少使用术后镇痛药物,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哲 《吉林医学》2010,(25):4272-427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在剖宫产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120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A组患者在腰麻药中加入吗啡0.15 mg,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注入吗啡2 mg。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镇痛效果优与B组。而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7.
郭楠 《吉林医学》2012,33(18):383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组,观察两组在镇痛效果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时间及术后6 h、12 h咳嗽及按腹压疼痛VAS评分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均显著优于硬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产妇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术毕使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后方穿刺入路腰方肌阻滞(QL3),B组术毕使用行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每组30例。术后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别记录A组与B组操作完成时间,术后6?h(T1)、8?h(T2)、12?h(T3)、24?h(T4)患者的静息状态及被动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累计量;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24?h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T1、T2、T3、T4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总体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连续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急诊剖宫产病人,随机被分成两组,A组为硬膜外阻滞组,B组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各50例。A组选择L2-3,穿刺后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B组病人穿刺L3-4注入布比卡因7.5~10mg(0.25%3ml+0.3m150%葡萄糖).A组病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术后镇痛,B组病人局麻药中加吗啡0.2mg。观察麻醉前后产妇的循环、呼吸变化,麻醉阻滞平面;产妇不适主述。术后记录麻醉平面消退时间、术后疼痛开始的时间。结果:A、B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用药至切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不适主述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开始疼痛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产妇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病人。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起效快、作用完善、术中产妇舒适,是理想的剖宫产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探寻一种比较适用于该种术式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全凭静脉全麻组(A组)、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及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C组).B、C两组分别先以0.25%罗哌卡因及0.25%罗哌卡因与吗啡4mg混合液25 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15min后行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等的用药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并进行术后镇痛VAS评分.结果 芬太尼用药量B、C两组明显少于A组(P<0.05);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B、C两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6~24 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或0.05),而术后14~48 h内VAS评分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 <0.01或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C组明显长于A、B两组(P<0.01或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是一种更适合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副作用较少且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廖志敏  倪娟  黄蔚 《四川医学》2010,31(6):723-725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mg/kg组(F组)、布托啡诺20μg/kg+异丙酚2mg/kg组(B组),行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出院时间,异丙酚总用量;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麻醉效果分级,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下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年龄、体重、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出院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基本相同(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及RR相似(P〉0.05),麻醉诱导后和扩宫颈时的RR值F组显著低于B组(P〈0.05);其余各时点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分级、术后下腹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术中呼吸暂停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20μg/kg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优于芬太尼,但仍有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汤昆蓉 《吉林医学》2012,33(17):3630-3631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ASAI或Ⅱ级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40例,A组5 min内缓慢静脉滴注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再静脉滴注丙泊酚1 mg/kg;B组单独静脉滴注丙泊酚2mg/kg,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注药后2 min(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及苏醒时(T4)HR、SBP、SpO2的变化;以及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离院时间和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T1时两组HR慢于、SBP及SpO2均明显低于T0时(P<0.05)。B组起效、苏醒和离院时间长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A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常规面罩给氧,SpO2均为99%以上。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且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人流术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先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0 mg/kg,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1 mg/kg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结果: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05)。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1)。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术毕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受术者满意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V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处理后初孕妇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术时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初孕妇12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静注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以2.0 mg/kg持续静脉推注,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用药,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B组术前2小时宫颈管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余用药同A组。监测术前、术中及术后MAP、HR、RR、SPO2,观察宫颈松弛度及术中镇痛效果。记录丙泊酚的诱导量及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患者及术者的满意率、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梦幻、头晕、下腹痛等)。结果 B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在用药后MAP、HR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呼吸暂停25例,术中两组在供氧状态下SPO2均在98%以上。A、B两组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体动反应、下腹痛、术者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人工流产综合征两组无1例发生。结论术前宫颈放置米索前列醇宫颈松弛作用明显,显著缩短了扩张宫颈的时间,使丙泊酚的总用量显著减少,降低了对呼吸循环的抑制,缩短了患者的苏醒时间,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小儿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患儿阻滞深度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即注入0.5%罗派卡因液0.5~1.0ml(0.25 mg/kg),术中按需追加1.0%利多卡因和0.375%罗派卡因混合液.B组患儿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然后注入2.0%利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旨在比较观察布托啡诺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0例拟行无痛人流的初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布托啡诺组(A组)、芬太尼组(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布托啡诺10μg/kg+丙泊酚2.0 mg/kg静脉注射,B组:静脉注入芬太尼0.05 mg+丙泊酚2.0 mg/kg,C组丙泊酚2.0 mg/kg静脉注射,三组均匀速推注丙泊酚,待意识消失后施术。术中视情况追加丙泊酚20-50 mg。连续观察HR、SBP、DBP、SpO2,以及麻醉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A、B两组丙泊酚用量及麻醉效果(优秀率)相似(P〉0.05),麻醉时间、SpO2最低值无明显差别,而麻醉恢复时间A组明显延长(P〈0.01)。C组丙泊酚用量最多,血流动力学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单纯丙泊酚相比,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更能满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要求,副作用少,丙泊酚用量减少,呼吸抑制轻。但与芬太尼组相比其苏醒时间略长,增加了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环泊酚与丙泊酚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5月接受日间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0.2μg/kg联合环泊酚(CP1组0.4 mg/kg, CP2组0.5 mg/kg)或丙泊酚(P组2 mg/kg)。麻醉维持相应泵注环泊酚或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成功例数,诱导期追加用药例数及追加次数。记录麻醉前(T0)、研究药物给予后3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研究药物总用量。记录研究药物注射后5~10 s的疼痛强度。记录苏醒期不良事件(头晕、恶心呕吐、嗜睡)发生情况等。结果 3组患者麻醉诱导成功率均为100%,诱导期追加用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次数均为1次。P组的研究药物总用量约为CP1组及C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门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每组80例。麻醉采用静注咪哒唑仑1mg,1min后静注芬太尼2μg/kg,随后注入。A组丙泊酚2mg/kg,B组依托咪酯0.2mg/kg,监测记录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及静脉注射痛发生率。结果二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MAP、HR明显下降(P<0.05),A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为无痛宫腔镜检查提供有效的麻醉。但依托咪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孕8-14周中止妊娠行钳刮手术患者,在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以后应用异丙酚无痛技术的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 将孕8-14周需中止妊娠的8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n=40):A组不用异丙酚,B组使用异丙酚(初始量2.5mg/kg,追加量0.5mg/kg/次).所有患者术前3天口服米非司酮至总量150mg,术前30min直肠内用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失血量、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时间、术后10min疼痛评分、患者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 B组血压、心率较A组稳定,A组术中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者较多,但面罩给氧后可迅速恢复.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10min疼痛评分低,病人满意程度较高,宫颈软化也较好.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钳刮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与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时有促进宫颈软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孟鹏 《甘肃医药》2013,(11):814-8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准备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15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个组.A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对比3组麻醉所需的丙泊酚量、3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患者意识的恢复时间.观察术中以及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清醒以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C组的丙泊酚用量最多,同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的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术中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同其他两组相比率较少(P<0.05),A组在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中得分最低(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良好,节省了丙泊酚的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