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源性硫化氢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无妊娠并发症和内外科合并症、行剖宫产的产妇,分为A、B两组,A组为未使用任何药物已临产的早产者,B组为未临产的足月妊娠者,在麻醉前抽取静脉血5ml,分离出血清后用硫化氢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硫化氢含量。胎儿娩出后、缩宫素使用前于子宫切口上缘中线处横行剪取少许子宫平滑肌条,进行肌条等长张力测定实验。结果 硫化氢对足月未临产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早产临产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早产组孕妇的血清硫化氢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结论 内源性硫化氢可明显抑制早产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且呈剂量依赖性,早产组孕妇的血清硫化氢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推测是为了起到舒张子宫平滑肌以维持继续妊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的方法.方法:根据红细胞硫化氢生成酶的理化特性,给予酶的底物β-巯基丙酮酸,并根据亚甲基蓝法测定释放硫化氢的量.结果:应用RT-PCR方法检测到红细胞内存在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 MPST)的表达;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率高达每108个细胞(22.76±1.53) μmol/min,约是肝和肾组织内硫化氢生成率的5倍.而检测L-半胱氢酸(L-cysteine, L-cys)途径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率,并以肝和肾作为阳性对照组织,发现红细胞内几乎检测不到硫化氢的产生.结论: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生主要依赖MPST途径,本研究构建的方法可应用于红细胞生成硫化氢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与瘀血密切相关,本文从“邪热伤络”入手,分虚实两个方面及湿热、热毒、水湿、湿浊、气虚、阴虚、阳虚七个证型,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另外,阐明了HSPN瘀血的现代医学基础.并规范了小儿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营气与卫气由中焦脾胃化生,具有调节人体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汗液排泄等作用。营卫和气血关系密切,其来源与气血一致,功能与气血相关。营卫调和则机体气血调畅,各方面机能正常,阴平阳秘,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营卫失和则气血失和,引发机体产生各种疾病。而营卫气血失和引起的各种疾病与水液代谢也有密切关系,营卫气血失和,水液代谢异常,或弥漫周身,或停聚一处化生为痰。基于营卫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营卫气血失和角度探讨痰的产生机制,从补益营卫气血、调和营卫气血运行方面论治痰引发的各种疾病,配伍相关药物,以期为临床从营卫气血角度治疗与痰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内皮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复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40例来自我医院病例,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雌二醇(E2)与内皮素(ET)的相互关系,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同时观察其不同证型间ET和NO含量间的相互差别,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其证型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检测216例冠心病各国血瘀证患者高、低切速全血粘度(分别表示为ηHB和ηL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教(AI)、血细胞比容(HCT)及血清总胆固醇(CH)、三酸甘油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b)、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的浓度。结果显示:气滞血瘀组ηLB、AI显著升高,PCI2/TXA2明显下降;阴虚血瘀组CH、HCT、Fb、AI明显增高;痰浊血瘀组TG、ηP显著升高;气虚血瘀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提示血瘀证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基础,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血瘀证微观辨证提供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医激光血疗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把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ILIB)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疗法。此种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等作用。它为糖尿病血瘀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试探讨如下。1 中医激光血疗概述1 1 中医激光血疗的内涵激光具有多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血瘀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3种类型,每组3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阳虚血瘀组(P <0.05)。3组患者发病的 BMI、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高,其他指标在不同血瘀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存在着自然节律,中医认为产生自然节律的基础是阴阳消失。而中医的时间治疗学就是建立在自然界盛衰变化的基础上。它认为人体内环境的节律性变化,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及药物的效用都与时间因素有关。因此治疗疾病要根据自然界的节律性变化,选择适当的用药、针对时间去调整人体阴阳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血凝动力学(Thrombokinetics)是纤维蛋白原到纤维蛋白聚合作用所显示的动态图象。血凝图象利用AOD(光密度)测定原理,常用白光记录血凝进展阶段的动力学,所记录的图样为血凝动力图(Thrombokinetogram,TKG)。并用实时打印图表显示出来,本项试验可获得两个重要数据以证实超凝(Hyhercoagulability)(a)单位最大值(vmax),(b)终止时间(以秒计算),从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慢性鼻炎患者舌下络脉、目征变化特征,为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病例56例,并将病例分为肺脾气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两组。对每位患者进行舌下络脉、目征进行观察得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气滞血瘀型患者舌下络脉变化与肺脾气虚型相比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目征在两组的比较中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舌下络脉在慢性鼻炎患者气滞血瘀型具有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瘀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血瘀证的关系研究,以及活血化瘀治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分4个小组(每组20人)。设对照组健康人20名。测定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血流变学、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结果: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组年龄构成偏低;舒张压在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其它患者组;痰湿壅盛组的血脂、血流变学上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各实验组的N0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ET都明显高于健康人,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按中医证候血瘀证与高血压病患者各型均有关系,特别是痰湿壅盛组与血瘀证关系密切。结论:年龄层次、血压、血脂、血流变学、ET、PAI-1活性、t-PA活性与各组高血压病患者都有明显相关性,以痰湿壅盛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受试者分为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4组,每组之中再分成兼血瘀证和无血瘀证两个亚组,检测内皮素(ET)、NO、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结果:兼血瘀证者占69.41%,无血瘀证者占30.59%;4个主证型中血瘀证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X2=6.203,P〉0.05);兼血瘀证组ET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1),而N0显著小于无血瘀证组(P〈0.05);兼血瘀证组t-PA显著小于无血瘀证组(P〈0.05),而PAl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5);兼血瘀证组slCAM-1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5)。结论:血瘀证贯穿于糖尿病始终.且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中医血瘀证与出血证辨证施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分析和探讨血瘀证和出血证相互关系及辨治特点。血瘀证多由血寒、气滞所致,治疗多用辛温活血药;出血证则以血热、气逆为多,治疗常用凉润苦涩之止血药。然血瘀证与出血证二者常累及对方而相互兼见,如"瘀血出血"和"出血瘀血",故治疗中应活血与止血兼顾,选用化瘀止血药物,其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是临床中常见证型之一,中西医都有着成熟的诊断标准,然而还有一些特殊诊法散在大量古代文献中,对于完善和丰富血瘀证的诊断有着临床指导和参考意义。这些特殊诊法,多是基于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本文就这些特殊诊法略作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证型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进行调查,了解证型分布特征,探讨肝血瘀阻证型转化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肝血瘀阻证型演变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征;采用Binarylogictic回归分析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用单因素ANOV齐性检验,组间方差不齐,进行肝血瘀阻与合并证型的t检验。结果 单证占51、17%,二证相兼占43.23%,三证相合占5.60%;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二证相兼占18.8%,三证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二证相兼占44.4%,三证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辩证单证占40.5%,二证相兼占48.8%,三证相合占10、7%。HA、CD4、GGT、TT、FIB值4组比较不完全相同。HA值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T、FIB值肝血瘀阻分别与合并肝肾阴虚、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脾气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T值肝血瘀阻与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肝胆湿热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单证、二证相兼、三证相合为主,并与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证型组合有一定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应变化,显示证型演变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食道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其可造成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而在临床上较为重视.血瘀证作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之一,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本文探讨了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与中医血瘀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