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8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细胞介素8(IL-8)是在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对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在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发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产生IL-8,本文介绍了IL-8在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中的水平变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胃粘膜强烈的中性粒细胞反应而造成组织损伤。白细胞介素(IL)-8是趋化因子 CXC亚家族中的一种,作为第二信使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是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进一步病理损害的重要调节因子。胃黏膜作为与幽门螺杆菌(HP)相互作用的主要部位,是IL-8的主要来源。除了细菌直接刺激胃上皮细胞IL-8的产生,炎症局部产生的前炎症因子也能上调IL-8的表达。HP致病岛上多种基因的产物参与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IL-8。核转录因子-kB及活性氧也与IL-8的表达有矢。最近报道 CC亚家族也在 HP相关性胃炎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96例新生儿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感染急性期IL-8与G-CSF均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对照组与恢复期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中性粒细胞计数与G-CSF存在正相关,而与IL-8无相关性。本文结合提示:IL-8和G-CSF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新生儿感染疾病过程,是反映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对30例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测定了IL-1、IL-6、IL-8(白细胞介素-1、6、8),TNF-α(肿瘤坏死因子),结果发现急性期腮脑患儿脑脊液中上述细胞因子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说明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与IL-1、IL-6、IL-8、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及肾组织中IL-8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尿及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NS患儿血清及尿IL-8水平,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NS患儿肾组织中IL-8的临床分布。结果:病理上为增生性的PNS患儿肾病极期血清及尿IL-8水平明显高于肾病缓解期及对照组,尿IL-8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相应的肾组织中抗IL-8单抗染色阳性。病理上为非增生性的PNS患儿肾病极期血清IL-8水平也明显高于肾病缓解期及对照组,而尿IL-8在肾病极期及缓解期均无异常,相应的肾组织中抗IL-8单抗染色阴性。检测尿及血清IL-8可作为小儿肾病活动及临床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与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许多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IL-13等在其病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对炎症细胞因子如IL-6、IL-1、TNF-α等研究较多,近年来有关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就这些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一、IL-1受体拮抗剂(一)IL-1Ra生物学特征 1985年Arend等从IgG刺激的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一种分子量22KD的蛋白,能…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和大便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RV肠炎患儿及30例同龄健康儿童血清和大便IL-8的水平。结果:RV肠炎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血清IL-8已降至正常,而大便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在中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提示:IL-8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了RV肠炎的发病机制,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与RV肠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检测了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显示,TNF-α和IL-6较对照且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IL-8较对照组降低(0.01〈P〈0.05),说明过敏性紫癜与IL-6,IL-8,TNF-α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病理有关。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如:IL-1抑制物的产生,IL-2活性降低,IL-2R表达障碍,IFNγ减少和IL-4、IL-5、IL-6、IL-8、TNFα的活性增强,在RSV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病理有关。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如:IL-1抑制物的产生,IL-2活性降低,IL-2R表达障碍。IFNγ减少和IL-4,IL-5,IL-6,IL-8,TNFα的活性弱强,在RSV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IL-18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IL)-18可以诱生干扰素(IFN)-γ,加强Fas配体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增强IL-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促进肿瘤坏死因子、IL-1、细胞间黏附分子-1、IL-8的表达,诱生IL-4,与IL-12有协同作用。基础实验证实,IL-18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并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现阶段IL-18相关疾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血清白细胞介素6、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白细胞介素6、8(简称IL-6、8)与肾脏疾患关系密切。我们检测了29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血清IL-6、8,并结合临床分型、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 肾病综合征组:29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儿,其中单纯性肾病21例,肾炎性肾病8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14a。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对照组27例,年龄1~14a,男17例,女10例。二、方法 IL-6、8测定试剂盒由第四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提供,按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略有修改。IL-6、8浓度以p…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及尿液中SIL—2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急性期患儿血清及尿中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P〈0.001),有非常显著意义。其结果可作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情是否活动的指标。实验结果还发现,血清及尿中SIL-2R水平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病(10例)SIL-2R水平高于肾炎(15  相似文献   

14.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HSP患儿血清TNF-α,IL-6,IL-8活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患儿血清TNF-α,IL-6,IL-8活性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尤以伴肾脏损害者为著,提示TNF-α,IL-6,IL-8参与HSP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有助进一步阐明HS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与血清IL—6,IL—8活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为探讨其与IL-6、IL-8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本组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患儿,其中重症肺炎12例,普通肺炎33例,正常对照新生儿28例,结果显示患儿组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组中重症组及CRP阳性组的IL-6值又高于普通组和CRP阴性组;IL-8在血培养阳性组中高于阴性组。经治疗普通肺炎、CRP阴性、血培养阴性组的I  相似文献   

16.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发现许多微生物,如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及支原体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外来的抗原通过激活CD4细胞亚群的寡克隆,导致关节的滑膜炎症。一些细胞因子,如IL-1、IL-6、IL-8或TNF可经过直接或间接活化白细胞的途径,造成组织损伤。疾病相关性研究表明:HLA-DR与儿童及成人血清阳性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少关节炎Ⅰ型有关。还发现一些与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连锁的基因,如LMP2基因,参与了抗原的提呈过程,从而与HLA-B27阳性人群的发病相关。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髋关节病变不易发现,超声波及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除传统治疗方法外,有人设想用抗雄激素疗法治疗HLA-B27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喘息型支气管肺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与病因、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35例患儿血清TNF、IL-8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IgG);用桥联酶标法检测鼻咽部脱落细胞病毒抗原。对照组测其血清TNF、IL-8。结果 35例血清TNF、IL-8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阳性检出率51.4%,MP-IgM阳性检出率22.8%。两组血清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炎症细胞因子(PIC)及IgG亚类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哮喘不同病期(发作期35例,稳定期18例)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IL-6、IL-8、TNF-α水平和血清IgG亚类浓度。结果:哮喘发作期血清IL-6、IL-8、TNF-α显著升高,随病情缓解渐降低。发作期哮喘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28.57%(10/35),以I  相似文献   

19.
IL-1和TNF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生物活性蛋白,是由免疫活性产生的免疫调节因子,在炎症的调节中起媒介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除免疫系统外,中枢神经系统也能产生IL-1和TN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着它们的结合位点。本文重点综述IL-1及TN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来源、受体分布、作用及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母乳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IL—8分泌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母乳中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健康产妇不同时期母乳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活化的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表明:(1)母乳T淋巴细胞的主要类型为CD3细胞,也包含CD4和CD8两个亚群。母乳单个核细胞经刺激能产生IFN-γ和IL-8;母乳中T淋巴细胞数目及IFN-γ、IL-8的分泌以初乳为最高。(2)初乳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相应周围血中细胞所分泌的水平(P<0.01),IL-8的分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初乳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与周围血中相同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提示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并能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对新生儿产生免疫保护。若及早予母乳喂养,可能降低新生儿肠道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