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  96例入住ICU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病患者 ,分为两组 :大黄治疗组 ( 5 6例 )和对照组 ( 4 0例 ) ,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率为 80 .4% ,对照组为 40 .0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大黄治疗组和对照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 2 8.6%、62 .5 % ,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 2 5 .0 %、60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可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7,自引:10,他引:77  
目的 :研究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 :12 9例 MODS患者 ,根据有无胃肠功能障碍分为 MODS伴和不伴胃肠功能障碍组 ,又依据是否应用大黄治疗分为大黄和非大黄治疗组 ,观察几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缓解率、存活率等。结果 :12 9例 MODS患者中 81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 ,其发生率为 6 2 .8%。其中 5 4例患者接受大黄治疗 ,有效率为 6 1.1% ;2 7例患者为非大黄治疗组 ,胃肠功能恢复率为2 5 .9%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5 4例 MODS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 ,有 2 8例患者存活 ,存活率为 5 1.9% ;2 7例 MODS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其它胃肠动力剂治疗后有 6例患者存活 ,存活率为 2 2 .2 %。 2 9例 MODS不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有 12例存活 ,存活率为 41.4% ;19例MODS不伴胃肠功能障碍者接受其它胃肠动力剂治疗后 ,有 7例存活 ,存活率为 36 .8%。在累及 4个以上器官的 MODS患者中 ,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其存活率明显高于非大黄治疗组 (P<0 .0 5 )。结论 :大黄对 MOD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胃肠道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胃肠功能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8例HPRS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预防组在常规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大黄浸液。观察2组患者胃肠黏膜出血、中毒性肠麻痹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大黄治疗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结果:常规组胃肠黏膜出血发生率(42.1%)、中毒性肠麻痹发生率(31.6%)和MODS发生率(21.1%)均明显高于预防组(P<0.05或P<0.01)。大黄对常规组胃肠黏膜出血治疗的有效率达62.5%,对中毒性肠麻痹治疗的有效率达66.7%。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HFRS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危重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181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119例)。分析胃肠功能障碍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0.3%。胃肠功能障碍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提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要重视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大黄在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胃肠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对2014-2016年该院重症监护室(ICU)中的175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使用大黄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早期使用大黄患者(早期组,85例),另一组为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90例)。其中早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大黄,对照组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时再给予大黄治疗。比较两组胃排空能力、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早期组胃排空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大黄能够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0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病例调查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个省市、37家三级医院发生MODS的病例情况。结果MODs原发病因仍然是重症感染、大手术后、休克、心肺复苏后、创伤、重症胰腺炎。1087例MODS患者中,60岁以上所占比例达66.1%;总住院病死率为60.4%,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逐渐上升。单纯发生脑、呼吸、肾脏、凝血、心血管、胃肠功能障碍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相应器官未发生功能障碍组;MODS病死率随着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对患者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的手段较为全面,尤其表现在血液净化,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使用率提高。结论住院的MODS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66.1%。虽然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有较大进步,但MODS病死率仍高达60.4%;各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管、脑、肾脏、胃肠、呼吸系、肝脏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的37家三级医院1087例MOD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087例患者中,胃肠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78.8%、61.7%。其中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其28d病死率为58.9%。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发生及死亡的高危因素分别为存在腹水、未应用或未适当应用肠内营养,用用肾上腺素等。结论: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高,其发生高危因素及死亡高危因素与腹水、肠内营养的应用等相关。患有胃肠功能损伤的MODS患者其入住ICU28d病死率较非胃肠功能损伤患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手段分为治疗组(n=98)和对照组(n=105),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器官功能的情况,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标准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器官功能轻度受损(A层)、中度受损(B层)和重度受损(C层),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B和C层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7.78%(15/54例)、75.86%(22/29例)和93.33%(14/15例),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1.48%(17/54例)、55.17%(16/29例)和40.00%(6/15例);对照组A、B和C层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7.50%(18/48例)、76.92%(20/26例)和96.77%(30/31例)。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3.75%(21/48例)、57.69%(15/26例)和41.93%(13/31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在A层水平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在B层和C层水平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EGDT能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的病死率与器官衰竭发生率,但不能相应改善感染性休克中、晚期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18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MODS)的相关因素及病死率。方法:调查721例脑梗死患者,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721例脑梗死患者中,118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16.4%。12个因素参与MOD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与MODS发生有显著关系的是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延迟≥4h、甘露醇、高渗性葡萄糖、肺炎。118例MODS患者衰竭器官分布:最高为肺75例(63.4%),依次为胃肠49例(41.5%),肾功能衰竭45例(38.1%),循环系统34例(28.8%)等。118例MODS患者,死亡39例,病死率为33.0%,无MODS组603例中死亡48例(8.0%),两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8.55.P&;lt;0.01);MODS累及器官的个数与病死率有关。年龄小于60岁组的发生MODS数量明显少于60岁以上者(P&;lt;0.05)。结论:MODS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器官损伤数目越多,预后越差。充分认识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中应早期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有利于防止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的临床特点,研究既往慢性病对MODSE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北京和天津4家三级甲等医院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1例MODSE患者的原发病因依次为重症感染(27.2%)、休克(24.5%)、大手术(22.1%)、心肺复苏(11.2%)、严重创伤(7.2%)、重症胰腺炎(6.6%)等,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中心为72.2%、肺为94.6%、脑为74.6%、胃肠为83.1%、肾为77.9%、凝血系统为76.1%、肝为77.6%,其中肺、脑、心、胃肠功能障碍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无相应器官功能障碍者,尤以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最高,达74.1%。78.5%的MODSE患者既往有慢性病,平均每例患者有2种慢性病。既往有慢性病者病死率(68.1%)显著高于既往无慢性基础病者(54.9%,P=0.039)。且随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的增多,病死率逐渐升高。结论感染是MODSE最常见的原发病因,MODSE患者肺功能和胃肠功能的发生率较高,发生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最高,既往有慢性病的MODSE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既往无慢性病者。早期对原发病和慢性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及时控制感染,有助于控制MODS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 ,亦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 MODS的发生发展、降低 MODS病死率的关键。中药大黄具有保护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胃肠蠕动及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1〕。本研究观察大黄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救治及对 MODS的防治作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96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入住 ICU的危重病患者。其中男 5 0例 ,女 4 6例 ;年龄 15~ 85岁 ,平均 (5 4± 19)岁 ;原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2 4例 ,…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高渗状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诱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HH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在HHS患者中年龄越大、血钠和血清渗透压越高、既往所患的慢性疾病数日越多,则更容易发生MODS;感染是引起MODS的主要诱因,尤以肺部为最多(43.42%),其次为治疗不当(26%)和脑梗死(13%);36例HHS中死亡12例(33.3%),均为MODS组,病死率为42.9%。发生3个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为23,3%,4个器官功能障碍为55.6%,5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为100%。结论 在HHS患者中,感染是引起MODS的主要诱因,MODS为HHS的重要死因,MODS的病死率与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因构成、病死率、预后等情况。方法:收集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2008年9月—2009年9月,84例MODS病史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成人ICU MODS年发病率为12.28%,总住院病死率46.43%。(2)原发病包括感染、手术后、休克、心肺复苏后,其中感染占33.33%、手术后占17.86%、胰腺炎占19.05%、休克占9.52%、心肺复苏后占4.76%、其他(包括中毒、药物过敏、挤压综合征、肠系膜血栓、肺栓塞、自免性疾病等)占15.48%。(3)70岁以上与70岁以下患者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25)(4)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肺89.29%、循环系统61.9%、凝血系统55.95%、肾51.19%、脑23.81%、肝22.62%、胃肠8.33%。(5)患者病死率随着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升高,3个以上器官障碍与2个器官障碍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005)。结论: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年龄、受累器官的数目是MODS预后的重要指标;综合性治疗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外科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 (1)提出了短程大剂量联合应用大黄、山其菪碱、地塞米松为主的综合救治方案;(2)整体治疗与营养支持配合治疗。结果 216例MODS患者共有297个器官衰竭,死亡率为50%(108例)。其中应用传统常规疗法147例,死亡83例,病死率56.46%;采用综合救治方案69例,死亡25例,病死率36.23%。结论 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及MOF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采用大黄、山其菪碱、地塞米松为主的综合救治新方法能降低MODS及MOF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急性中毒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急性中毒患者,其中76例伴MODS。结果:76例伴MODS中,死亡17例,病死率22.4%。发生2、3、4、5或5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病死率分别为3.7%、12.0%、44.4%、83.3%。受累器官个数在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比较差异显著(X~2=99.81,P<0.005)。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脑(97.4%)、呼吸(94.7%)、循环(92.1%)、肝脏(55.3%)、肾脏(52.6%)、胃肠道(42.1%)、血液(31.6%)。各器官衰竭的构成比:呼衰47.1%、心衰29.4%、脑衰17.6%、肾衰5.9%。结论:不同中毒致MODS的病死率不同,且随器官障碍数目的增加而升高;不同中毒致MODS其器官障碍顺序不同,直接死亡原因也不同,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发生的器官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烧伤、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药物和毒物中毒等损伤,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以至在无干扰治疗的情况下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综合征。但不包括慢性疾病终末期发生的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一旦发生MODS。其病死率在60%以上。如同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死率将更高。肾功能衰竭是MODS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外均有报道用肾脏替代治疗改善了MODS患者的预后。存活者中超过65%的患者肾功能会恢复.不需要终身维持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爱丽  马敏  勾芳  张艳荣  王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8-1689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亦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MODS的发生发展、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1]。大黄是中国传统中草药,祖国医学认为大黄具有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下积滞、行瘀结、荡涤胃肠等功效。能阻止肠道内细菌移动到肝、脾、肠系膜淋巴结,降低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提高胃肠道血流灌注,促进胃肠细胞增生。我们应用生大黄作为预防治疗,并给予适当的预防护理,使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下降,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6年3月我院ICU…  相似文献   

19.
4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因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创伤出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而诱发,机体遭受打击2 4 h后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由于MODS的代谢特点一方面是机体处在代谢紊乱及营养素利用障碍状态,急需给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器官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及排出代谢产物,因此在救治MODS患者过程中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近8年来采用分类代谢营养支持治疗2 3例MODS患者与同期2 3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患者进行对照,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  相似文献   

20.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10 90例ICU患者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急腹症、化学和物理因素损伤等所致脓毒症。 6 37例患者列入大黄预防治疗组 ,非大黄预防治疗组 4 5 3例。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 大黄预防组 6 37例患者中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5 7例 ,中毒性肠麻痹 4 3例 ,MODS 5 8例 ;而非大黄预防治疗组中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86例 ,中毒性肠麻痹 91例 ,MODS 95例 ,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 0 5 ) ;大黄预防组中 337例进行肠内营养 ,并发MODS 15例 ;而非大黄预防组中 178例进行肠内营养 ,并发MODS 2 3例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 179例 ,并发MODS 10例、肠外营养 98例 ,并发MODS 15例 ;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 12 7例 ,并发MODS 19例、肠外营养 117例 ,并发MODS 32例 ,大黄预防组和非预防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肠外营养患者MODS的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和肠内配合肠外营养的患者 (P <0 0 5 ) ;无营养支持的患者MODS的发生率最高。治疗研究显示累及四个以上脏器MODS患者中 ,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经大黄治疗后其存活率达 5 2 6 % ,显著高于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