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详细论述与分析了上海传统监测地面沉降方法及InsAR技术方法的特点,着重阐述了上海地区应用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最新进展,通过介绍国外先进InSAR技术软件在上海地区的应用分析,与自主开发的InSAR技术软件在上海地区的应用进行对比,采用大量实测数据及多种评价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校正,由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郑  彭鹏  褚进海 《安徽地质》2013,(4):292-294
在安徽北部由于开采煤矿造成多处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利用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K)技术监测这些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及幅度等信息,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InSAR技术及其在沧州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常规的测量方法尽管精度高,但是成本高、采样精度低、测量时间周期长,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它可以大面积的采样、测量时间短,同时成本也很低。沧州地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已达2236mm。文中介绍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进行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最后利用InSAR的差分技术得到的沧州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据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PS-InSAR技术在北京通州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通州区重要地质灾害,由此引发的地裂缝次生灾害现象严重影响通州区的发展建设.以TerraSAR-X卫星影像为数据基础,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通州区地面沉降2015—2018年监测数据,分析了通州区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裂缝次生灾害的垂向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通州区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通州城区—梨园—台湖为中心的西部沉降区和以永顺—宋庄为中心的北部沉降区,每个沉降区内又分布着多个小的沉降漏斗,在区域上具有不均匀沉降的特征;(2)宋庄地裂缝两盘各存在一个沉降漏斗中心,裂缝带沿线存在多个小沉降漏斗,由裂缝带向两侧沉降量逐渐增大,垂直裂缝带方向存在显著的沉降梯度变化,差异沉降特征明显,建议在宋庄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过程中考虑差异沉降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面沉降InSAR监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现状、现有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对LglnSAR监测与传统分层动态监测、高精度水准测量、GPs测量等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时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之间的差别,并以北京地铁13号线地面沉降InSAR监测为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优化北京地面沉降监测资源、全面开展线性工程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提供参考,以助于推进首都减灾防灾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大约有70,000 km2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随着近"# 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以及对地下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呈现加剧的趋势。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的工作思路,并在基础监测设施的建设以及综合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GeoWatch InSAR技术),具有下述特点和优势:1.对城市和郊区农村全面连续覆盖,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包括路面、广场、飞机跑道等其他地物和半植被覆盖的自然地区;2.合成处理多景/多波段/多模式/多极化/多轨道/多卫星平台的数据,从而缩短观测时间,提高精度和覆盖;3.所有结果为真正射投影图像,支持各种比例尺和范围的面状连续监测;4.支持ERS-1&2、ENVISAT、ALOS PALSAR、JERS-1、RADARSAT-1&2、TerraSAR、COSMO-SkyMed(CSK)和将来中国的HJ1小雷达卫星群。用此技术处理了天津地区的ENVISAT数据,得到了范围(抽样间隔)分别为100km×100km(50m×50m)、天津市(20m×20m)、廊坊市(15m×15m)及胜芳镇(7m×7m)的全面连续的地面沉降率图像,显示了它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魏坤 《安徽地质》2016,(2):135-137
分布式光纤监测是利用光纤作为传感介质,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探测出沿光纤不同位置土层的应变情况,实现真正分布式测量。阜阳地面沉降是由于过量抽汲阜阳城区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在正常固结和超固结[1]土层分布区,由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省地质测绘院、阜阳市测绘院、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该区域进行大量的高程测量工作,仅查明了地面沉降范围及垂直沉降量,但对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各压缩层的变化量缺少统一认识。采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能准确测出各压缩层的变化关系,为阜阳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何伟  周清锋  杨礼平  赵成 《江苏地质》2008,32(3):206-209
基于D—InSAR技术,对西安市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表缓慢沉降做了深入的应用研究,利用已有的西安地区SAR图像做了差分干涉测量的试验分析。结果显示,D-InSAR技术已经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城市地区厘米级地面沉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D-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国清  母景琴 《地学前缘》2008,15(4):239-243
重复轨道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方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中,并和永久散射体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PS点的差分干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干涉图上两个较近PS点的相位差为研究对象,能够消除大气相位延迟对差分干涉处理的影响。并将该方法应用在天津地面沉降监测实验中,获得了天津地区地面沉降数据和沉降分布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粘性土压缩层的粘粒含量和矿物成分是土层形变的微观信息,其分析研究有助于定性或定量了解地面沉降的范围、速率和幅度。在北京沙河-八仙庄地面沉降区内采集20个粉质粘土样品进行了X衍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这样的粘土矿物组成有利于地面沉降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mble Di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km,二等精密水准30.8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组成情况,简要陈述各种监测方法,为初步了解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南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勇  贾三满  赵波  田芳 《城市地质》2011,6(3):1-5,21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南部地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主要对区内地面沉降的历史,现状和垂向发育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分析了地面沉降成因,对区内今后的工程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际,系统总结了城市高架道路监测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城市高架道路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从区域地面沉降,地质条件等角度分析阐述了城市高架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地面沉降综合防控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地面沉降综合防控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控遭遇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北京市地面沉降中心区综合防控体系的重大意义、原则以及思路,并结合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特点,给出了综合防控体系的具体范围。最后,从制定性措施(管长远)、管理性措施(管近期)和技术性措施(管创新)等三个维度进行具体防控工作部署,共同形成了地面沉降中心区综合防控体系。该体系以期为地面沉降差异性防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缓解地面沉降快速发展的态势,为首都北京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面沉降控沉目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北京市的控沉目标。本文介绍了控沉指标的计算方法,对如何界定区域地面沉降速率的计算范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控沉目标的地面沉降分区标准,最后提出了用好南水北调来水等地面沉降的防控措施,以为北京市切实有效进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标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监测要求精度最高。本文介绍了北京地面沉降站内,监测配置和基岩标、分层标孔的结构设计,施工特点,以及适用于冲洪积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