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钾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中输库血安全性。方法血液透析过程中由动脉端输入库血,动态监测血钾变化。结果输血半小时后透析动脉端血钾浓度5.2~5.8mmol/L,输血结束时血钾浓度4.3~5.4mmol/L,血液透析结束时血钾浓度2.8~4.2mmol/L。结论高血钾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中输库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氧合血输注在临床已获得满意疗效[1] 。为观察输氧合库血中血钾的变化 ,我们对 10例输氧合库血 >2 0 0 0ml的病例进行了血钾监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0~6 7岁。其中创伤性出血 4例 ,手术中大出血 6例。1 2 方法 :全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各时间点严重受伤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外伤评分表(revised trauma score,w-RTS)、血p H和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统计。并对影响血钾变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SS、术中、术后12 h平均输注RBC量分别为(26.5±3.2)分、(15.2±4.2)U、(9.4±3.1)U,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1)分、0U、0U,P0.05,w-RTS为(2.85±0.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68±0.06)分,(P0.05);组间比较,术前、术后15 min研究组患者的血pH均分别为(7.21±0.01)、(7.24±0.01),显著低于对照组(7.36±0.01)、(7.36±0.01),P0.05,术前、术后血糖水平分别为(8.61±0.31)mmo L/L、(11.6±0.42)mmo 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3±0.2)mmo L/L、(9.6±0.35)mmo 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K~+、术后血pH和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变化不显著,术后高钾血症影响因素为术前血K~+、术后血pH。  相似文献   

4.
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血液稀释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输血及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的效果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30例骨科手术患者,无明显心肺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ASA分级Ⅰ~Ⅱ。年龄49.1±15.6岁,体重52.7±8.3公斤,随机分为术中自体输血组及输库血组,每组各15例。经桡动脉置管采血及右颈内静脉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变化。结果自体输血组与库血输注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0±443ml与775±434ml(P>0.05),术中库血输入量分别为88±202ml与380±304ml(P<0.05);两组输血前HCT分别为自体输血组23.3%±6.2%,库血组24.4%±5.9%(P>0.05)。术毕HCT分别为自体输血组28.1%±6.1%,库血组33.4%±7.2%(P>0.05)。术中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期间外周循环阻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明显增加,组织氧供、氧耗、氧摄取率及血乳酸无明显变化。结论骨科手术行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明显减少库血输注,血液稀释至23%左右对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氧代谢状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麻醉期间大量快速输血后血清钾和血气的变化,作者对47例输血2650~21200ml、平均输血4548±2061ml的病例,于麻醉后、输血中和术毕进行床边监测,包括血气、电解质和红细胞压积等11项。结果表明,输血中和术毕血清钾分别为3.72±0.34和3.70±0.28mmol/L,比麻醉后的4.10±0.21mmol/L为低(p<0.01),术毕血清钾<3.5mmol/L14例(29%),仅2例为5.6mmol/L(4.2%),其余31例正常。可见,血清钾以正常和低血钾为主。分析其原因与血液稀释、K~+的内转移和肾脏排K~+有关,同时也要防止医源性低血钾的因素。血气结果,输血中与术毕PH在正常范围而麻醉后PH平均为7.266±0.042,呈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与本组病例以严重出血性与创伤性休克为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中血钾水平的变化、术中高钾血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因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的患者共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透析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膜透析组14例,血液透析组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中的血钾水平和术中出现高钾血症的患者治疗后的血钾水平。结果血液透析组术中血钾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术中血钾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0例(22%)患者术中出现高钾血症(5.3 mmol/L),基于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的约登指数得出患者术前血钾水平为术中高钾血症的主要相关变量(P0.05),其预测术中高钾血症的临界值为4.205 mmol/L。此外体重、透析时间也与术中血钾水平显著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与血钾水平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经给予葡萄糖和胰岛素治疗后高钾血症患者的血钾水平由(6.24±0.60)mmol/L降低至(4.83±0.4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中易发生高钾血症,术前血钾水平可以作为术中高钾血症的预测指标,静注葡萄糖和胰岛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7.
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在急危重病救治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在急危重病救治中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开放静脉通道的第一瓶液体分别使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及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输液速度均为10 ml/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变化绝对值分别为(0.26±0.25) mmol/L、(1.7±1.7) mmol/L、(1.5±1.3) mmol/L和(0.7±0.5) mmol/L,对照组分别为(0.32±0.40) mmol/L、(2.7±3.1) mmol/L、(2.4±2.8) mmol/L和(0.7±0.5) 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钠、血氯水平变化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钾、血糖水平变化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保持血钾及血糖水平稳定,且血钠、血氯变化值小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可为急危重病患者提供能量而不引起血糖、血钾升高,是一种安全、合适的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湖北省中山医院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25例)和异体输血组(23例)。自体输血组术中输自体血,异体输血组采用库存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水平。结果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术前、术后1,5,7 d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IL-10:(7.13±2.98),(8.91±2.75),(8.01±2.33),(7.31±2.05)mg/L;(6.98±1.16),(17.61±7.79),(14.51±4.37),(9.95±2.58)mg/L;TNF-α:(1.26±0.43),(2.04±0.39),(4.17±0.57),(3.71±0.61)mg/L;(1.21±0.39),(3.38±0.69),(2.13±0.27),(1.24±0.35)mg/L],异体输血组IL-10变化幅度大,自体输血组TNF-α变化幅度大,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脑氧耗先降低后升高[(83.1±13.8)%,(61.7±9.4)%,(56.7±7.9)%,(60.6±11.6)%,(45.2±7.9)%],异体输血组脑氧耗逐渐降低[(82.9±12.7)%,(75.9±7.8)%,(64.7±8.1)%,(60.9±9.3)%],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氧摄取率均先降低后升高[自体输血组:(45.2±7.9)%,(38.7±6.7)%,(40.8±7.5)%,(41.5±5.9)%;异体输血组:(44.8±8.1)%,(43.3±7.8)%,(44.7±9.1)%,(45.2±7.2)%],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手术前后乳酸生成量无明显变化[(0.17±0.05),(0.18±0.06),(0.18±0.07),(0.19±0.04)mmol/L],异体输血组术后乳酸生成量先升高后降低[(0.16±0.05),(0.26±0.06),(0.27±0.13),(0.16±0.06)mmol/L],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能够抑制输血后免疫反应,改善脑组织氧合,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脑外科输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大量输血组,选择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明变化,但术后12小时内大量输血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非输血组的血钾水平,而12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OR=2.83,P=0.038)和术后低pH值(OR=0.029,P=0.021)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应及时监测,出现高血钾要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0.
崔焕波 《中外医疗》2016,(12):20-21
目的:观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55例,55例患者均进行大量输血,观察患者大量输血前、大量输血后1 h、3 d、7 d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变化。结果输血1 h后,患者的血K+、血Cl-、血Ca2+值分别为(4.21±0.84)mmol/L、(107.64±5.02)mmol/L、(1.84±0.21)mmol/L与输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3 d后血K+、血Cl-、血Ca2+值分别为(3.69±0.48) mmol/L、(104.18±4.71)mmol/L、(2.01±0.051)mmol/L与输血1 h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1~3 d内血K+、血Cl-、血Ca2+值均有明显变化,临床医生应在患者输血1~3 d内加强对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化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术中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氧代谢及血乳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术中自体输血期间血液稀释对氧代谢影响、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病人的耐受力。方法 :18例腹部及骨科全麻手术病人 ,年龄 (47.4± 14 .8)岁 ,体重 (5 6 .3± 6 .6 )kg ,ASAⅠ~Ⅱ级。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和 /或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 ,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漂浮导管 ,分别于术前、输自体血前及输自体血后比较其血液动力学、氧代谢及动脉血乳酸的变化。结果 :术中失血 (10 36 .36± 5 16 .2 8)ml,自体输血量 (6 2 7.2 8± 2 93.5 7)ml,血液稀释程度 :HCT0 .2 3± 0 .0 3,此时HB ,HCT ,SVRI值明显下降 ,PCWP及CI值明显升高 ,MAP和HR变化不明显 ,PvO2 和SvO2 明显下降 ,DO2 ,VO2 ,O2 ER、LacticAcid变化不明显 ,回输自体血后HCT ,HB明显回升虽未达术前水平 ,但PvO2 ,O2 ER和LacticAcid变化不明显。结论 :术中血液稀释 ,HCT在 2 3%时 ,对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是安全的 ,对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柯  金学延 《安徽医学》2000,21(3):15-16
目的 研究自体输血和输注库血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输注库血(10mg/kg),试验组术前彩自体血(10ml/kg),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7d分别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大小,并观察术后6h、12h、24h颅内硬膜外引流量。结果 对照组术后7d血小板计数仍明显少于试验组,且7d后血小板大小仍有显变化。对照组术后12h、24h颅内硬膜外引流量明显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自体输血、血液稀释在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3-68岁,术前Hb≥130g/L,HCT≥0.4L/L,术中出血约在800ml以上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例80例,分为两组。实验纽40例,于术前或(和)麻醉后采集自体血400-800ml,用以自体血回输,术中给予扩容行血液稀释,通过监测HCT和Hb控制输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血和输液。结果实验组术中输血量为(462±220)ml,比对照组(1297±640)ml减少60%,术中输血费用:实验组为46636.2元,比对照组(93379.08元)减少49.9%。术中实验组动脉血气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变化不大。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可以采用自体输血与术中扩容血液稀释相结合的方法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正安  陆宏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02-1603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补钾时机。方法:观察了69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钾离子的变化,其中315例患者手术后48h内未补钾,仅对其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对315例患者手术后24h开始补钾;64例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手术后48h内未补钾。结果:除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者外,其余患者术后24h血钾浓度均低于手术前,未补钾者术后48h血钾浓度便低于正常。术后24h开始补钾者和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除术中输血量超过400ml者外,其余腹部外科手术后24h就应该补钾。  相似文献   

15.
李洲婷  朱稀  杜武  龙程枫  朱磊 《浙江医学》2023,45(10):1059-1062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前血钾水平对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7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SHPT接受PTX+甲状旁腺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的MPD患者62例。根据患者术后血钾水平,将62例患者分为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组15例及血钾正常(血钾≤5.0mmol/L)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患者术前血钾水平对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年限、SHPT时间及术前Hb、FPG、肌酐、尿素氮、尿酸、TC、TG、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血钠、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钾血症组患者术前血钾水平高于血钾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血钾水平预测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AUC为0.792(P<0.05),最佳截断值为4.24mmol/L,灵敏度为0.7021,特异度为0.8667。结论MPD合并SHPT患者PTX术前血钾水平是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测因素,将术前血钾控制在4.24mmol/L以下,利于降低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刘新君 《当代医学》2013,(8):107-108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以及输血后导致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非挤压伤大输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外伤没有输血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血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应影响因素。结果输血前后血钾浓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h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有所升高。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术后高钾血症与术前高血钾、术后低pH值有关,而与大量输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大输血不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仍需要对输血前后的血钾浓度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姚青  叶聪  杨禹  刘飞  马浩  徐东 《北京医学》2023,(9):763-767
目的 探讨左心耳夹闭(left atrial appendage clipping, LAAC)手术前后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LAAC手术的房颤患者,比较LAAC手术前后患者左心房大小、血钾、血钠、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CK-MB)、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等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LAAC患者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57~84岁,平均(68.4±6.2)岁。术前、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时,患者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左心房前后径、射血分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术后3个月的血钾高于术前[(4.0±0.5)mmol/L、(3.9±0.4)mmol/L比(3.8±0.4)mmol/L],血钠低于术前[(138.7±3.1)mmol/L、(138.5±2.5)mmol/L比(142.2±2.8)mmol/L]。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体输血和输注库血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22例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输注库血(10 ml/kg),试验组术前采自体血(10 ml/kg),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d、术后 7 d分别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大小,并观察术后6 h、12 h、24 h颅内硬膜外引流量。结果:对照组术后7 d血小板计数仍明显少于试验组,且7 d后血小板大小仍有显著变化。对照组术后 12 h、24 h颅内硬膜外引流量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自体输血具有保护血小板,延长血小板寿命及维护血小板内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术后血钾的变化,比较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静脉补钾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ASAⅡ~Ⅲ级患者40例,年龄6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Ⅱ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静脉氯化钾泵入。测定并记录手术前血钾及手术后血钾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平均血钾浓度为(4.48±0.6)mmol/L,I组术后平均血钾浓度为(3.25±0.4)mmol/L,均比术前降低。其中低血钾15例,低血钾发生率为75%(15/20)。有腹胀、恶心等反应者16例,有心悸者5例,有室早发生者12例。Ⅱ组术后平均血钾浓度为(4.2±0.53)mmol/L,低钾发生率为15%(3/20)。有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者1例,有心律失常发生者2例。Ⅱ组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I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中低钾血症发生率高,预防性静脉补钾可减少低钾血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体输血对心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状况的影响。方法 :2 0例心瓣膜置换术病人 ,心功能Ⅱ~Ⅲ级 ,年龄 2 5~ 5 7岁 ,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 ,并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体外循环用乳酸林格氏液及血定安或血浆作预充液 ,使血液达中等稀释程度 ,并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及体外循环机器管道内剩余血 ,术毕经处理后回输给病人。观测自体输血前后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的变化。结果 :心脏复跳后RBC ,HB ,HCT ,PLT明显降低 ,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明显延长 ,PvO2 、SvO2 值明显升高 ,氧摄取率 (O2 ER)增高。术毕回输自体血后HB ,HCT明显回升 ,虽仍低于术前水平 ,但MAP ,CVP ,PCWP和CI维持稳定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PvO2 )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明显回升并在正常范围 ,O2 ER明显回降。结论 :中度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应用于非重度瓣膜置换术病人 ,对组织氧合状况及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