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伦琴( Wilhelm Conrad Rontgen)1895年11月8日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并逐渐形成了医学影像学这门崭新的学科,其广义包括普通放射诊断( diagnostic radiology)、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 USG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以及影像核医学成像技术等。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进行影像检查的患者日益增多,本文就日常医学影像增强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原则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赵广江  石洁 《新疆医学》2006,36(3):172-173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从最初的X射线成像发展到现在的各种数字成像技术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技术应用于各种先进的诊断成像设备中。同时,各种成像设备的扫描结果图像,即原始影像数据,也遵循国际标准数字化图像格式,可以采用通用浏览软件查看。  相似文献   

3.
王宝军 《中外医疗》2012,31(15):184-184
就X射线发现的过程及其原理,再结合我国X射线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讲解它是如何成像的,介绍它在医学诊断领域的用途和目前国内在防止电离辐射方面的措施,总结它在国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影像学进展及新世纪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医学影像学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包括X线,超声(US),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介入放射学等在内的医学影像学已形成,作者简要论述了医学影像学在20世纪的重要进展并对新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前景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颈部三维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初步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与对照者颈部生物力学的差异,为CSM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以1名CSM患者作为力学模拟实验对象进行三维CT扫描,并构建颈部三维FEM依照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参数选取本团队已有的健康颈部三维FEM作为对照,比较患者和对照者在颈椎正常受力情况下椎体、椎间盘、韧带及脊髓的应力差异,以及后仰伸运动后最大应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CSM患者及对照者FEM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CSM患者颈椎椎体受力差异C5~C6节段最明显,对照者和患者的最大应力部位均在椎体前缘,CSM患者椎体前缘的最大应力小于对照者;CSM患者椎间盘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应力部位集中在椎间盘底部后缘的两侧;CSM患者各韧带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其中后纵韧带应力最大。CSM患者颈椎在后仰伸运动时范围受限。结论:CSM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可能存在颈部椎体、椎间盘及韧带受力平衡的改变和颈椎运动范围的受限,这可能与CSM力学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级医疗机构CT机质量控制检测现状及机房防护状况,为更好地推进和指导辐射防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抽检广州市35家三级医疗机构35台CT机,对CT机的质量控制及机房防护情况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状态检测。结果 CT机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4. 28%(33/35),不合格指标包括CT值(水)、CT值线形及高对比分辨力。CT机房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为85. 71%,主要不合格位置为防护门及防护窗接缝位置。结论应加强医疗机构CT机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及状态检测,确保设备处于合格、安全的工作状态;应加强机房辐射防护检测,保证工作人员及公众安全。  相似文献   

8.
浅论21世纪信息革命与中医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人工智能、数码技术、网络技术与中医诊疗、器械、教育、商务、管理等领域发展的关系和现状。认为应在中医界内部培养精通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把专业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和开发,把古老的中医药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分子病理诊断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病理诊断“金标准”的传统概念将会更新,病理诊断将充分体现形态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整体诊断水平,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分子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经典病理学诊断的内涵,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变的性质、生物学特性、对治疗方式的敏感性以及临床预后等提供多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建立疾病特异性的分子诊断谱以及使检测技术低成本、标准化和自动化,将是当前分子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细胞,系骨髓内浆细胞肿瘤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临床表现和X线、CT检查资料,重点探讨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 DR)与螺旋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及CT影像资料,结合临床对照分析。结果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诊断率62.35%。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诊断率91.76%。 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相比,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者结合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及单纯CT扫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结合CT扫描能提高腰椎间盘诊断正确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分房型囊性肾癌3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4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和囊性信号,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2例,CT和MRI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3,7(8):687-689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与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3年7月本院经CT、MRI及外科手术证实的小脑出血45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小脑出血45例中,蚓部出血9例,小脑半球出血36例.根据意识障碍程度、脑干受压及影像学所见分为轻型14例、中型20例、重型10例、极重型1例.小脑梗死42例,梗死灶位于小脑半球55个,蚓部2个,小脑中脚8个.小脑出血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预后均较好.小脑梗死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近愈,无1例死亡.结论小脑出血CT扫描可确定其病灶,而小脑梗死显像率较低,联合MRI可提高其诊断率,经积极治疗后小脑出血与梗死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提高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表现及特点认识。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肺转移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胸片及CT影像表现,探讨其相应特征。结果胸片为肺转移瘤的常规检查方法,CT尤其是HRCT能提供更为全面而准确的影像信息。21例肺转移瘤,血行转移17例,占80%,淋巴转移及直接蔓延各2例,各占10%。原发瘤+肺部典型表现能提出较为明确的诊断。结论胸片及CT在肺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设定、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郎嘉兴  韩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4,(6):91-92,F0003
目的探讨儿童上颌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选择106例上颌骨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4组,用标准条件及三种低剂量条件分别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重建(VR)3种方式对图像进行重建,不同图像相互比较,对上颌骨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80 mA、150 mA、80 mA几种低剂量扫描图像,与标准图像比较,虽图像噪声略有增加,但均能清晰地显示埋伏组生牙与邻牙关系。结论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比较,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并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主要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无线化为中心,以信息中心为依托,以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为主旨、逐步实现无线移动网络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栓塞的CT与MRI征象的分析和比较,探讨肺动脉栓塞的CTPA与MRPA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肺栓塞的CTPA与MRPA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和DSA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MR肺动脉造影(MRPA),请两位以上的有经验的医生,将CTPA及MRPA的征象进行归类、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CTPA检出病变(血栓)23例占95.83%,累及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有46处。MRPA检出病变21例占87.5%,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37处。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CTPA较MRPA敏感,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小的胃间质瘤(≤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大的胃间质瘤(≥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或趋于模糊,出血、囊变、坏死显著.病变侵犯邻近器官或出现转移(肝、网膜、肠系膜)是最肯定的恶性征象.肿块的大小及有无坏死在良恶性鉴别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肿块越大,坏死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而增强后是否强化与肿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CT对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恶性肿瘤(PAM)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的影像诊断报告中出现“妊娠合并肿瘤”关键字,且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证实为PAM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32.7±4.6)岁,接受治疗时妊娠时间为孕29周。患者于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5例)和妊娠期间出现相关临床症状(5例)后行CT或MRI检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母年龄、孕周、发现病变后治疗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结局等)、临床表现、产前超声诊断,以及乳腺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 10例PAM患者中,2例经诊断后引产;4例经诊断后提前终止妊娠,行剖宫产;4例经诊断后继续妊娠,其中3例于孕37~37+6周行剖宫产,1例因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而提前终止妊娠。10例PAM患者,产前行乳腺X线摄片检查2例,CT平扫2例,MRI平扫7例(其中1例右肺癌患者腹部冠状面MRI平扫时发现胸部异常后,加行胸部CT平扫)。2例患者产前乳腺X线摄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