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掌握中国0~17岁儿童虐待问题的流行现状,为制定和实施预防儿童虐待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参考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GRADE)方法编制了文献质量评价体系,对文献质量和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筛选出84篇文献综合分析中国儿童虐待的流行现状的文献,其中仅研究躯体虐待的文献有11篇,仅研究情感虐待的有3篇,仅研究性虐待的15篇,仅研究忽视的12篇,其余均为多种虐待同时研究。1)躯体虐待:城市地区儿童遭受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41.2%~67.3%,农村地区为32.4%~39.4%。不同研究对躯体虐待的测量方法不一致。2)情感虐待: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情感虐待测量方法,不同研究显示的儿童情感虐待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生率在10.6%~67.1%之间。3)性虐待:现有研究比较多的是调查16岁前发生的性虐待,多采用成年人回顾的方式进行调查。男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0.2%~23.0%,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4.2%~25.5%。4)忽视:国内研究者从1999年开始进行忽视评价工具和标准的研究,形成了适用于城乡人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中国忽视评价量表。城市3~17岁儿童的被忽视发生率为22.4%~32.8%,农村0~6岁儿童的被忽视发生率为53.7%~54.9%,暂无农村6岁以上儿童被忽视发生率的数据。结论 中国儿童虐待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在儿童虐待定义、调查工具编制、全国流行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7 475名儿童就家庭虐待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7 47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59.41%、31.51%、17.94%,女生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高于男生(t=4.755,H=24.410),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均高于女生(t=8.356,H=82.211;t=8.784,H=52.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父母亲饮酒频率是儿童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共同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儿童虐待问题并不少见,儿童虐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虐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在儿童期虐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关系,为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学院18岁以上的701名女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女童也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环境在儿童期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影响,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自编性虐待问题及家庭情况问卷,对某学院606名成年男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及家庭情况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606名男生中有89人(14.7%)回答18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和/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包括9人经历过被试图性交或肛交,3人经历过被强行性交或肛交.有69人(11.4%)回答16岁以前曾经历过性虐待.施虐者大多数为男性(85.4%);只有少数(6.7%)的施虐者采用了暴力手段;89.9%(80/89)的受害者自述在受虐前与施虐者认识,其中老师为14.6%(13/89),邻居为21.3%(19/89).父亲有不良嗜好、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体弱多病、与祖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及生活在重组家庭是男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被调查的男生中并非少见,且家庭环境在儿童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岚  戴馨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11-111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儿童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湖北省10个市、县的0~14岁儿童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儿童10 688名,城市5 894名,农村4 794名.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19.0%,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OR=1.28),农村高于城市(OR=2.58).6~11岁组的伤害率最高(23.7%),0~2岁组的伤害率最低(5.5%).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倒/坠落(45.2%)、烧烫伤(9.5%)和动物伤(9.5%).79.6%为轻度损伤,40.1%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宿舍.男性、家庭人口数多、居室热水等摆放不合理、母亲无工作的儿童更易发生伤害.结论 湖北省0~14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儿童自身的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王永红  陈晶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54-46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1 762名大专学生就有关儿童时期受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 762名大学生中,76.2%的人在儿童期有遭受虐待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发生率为59.4%,男生为76.0%,女生为49.2%;精神虐待为61.5%,男生为69.0%,女生为57.0%;性虐待为10.2%,男生为8.1%,女生为11.5%.男生躯体虐待(x2=124.139,P=0.000)和精神虐待(x2=25.338,P=0.000)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女生性虐待发生率高于男生(x2=5.387,P=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婚姻状况不良是发生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OR=2.407),女童(OR=0.409)、母亲文化程度高(OR=0.718)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虐待现象比较普遍,应加强对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某医科院校485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儿童时期遭受虐待的情况,阐明虐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填式问卷,于2005年4月对某医学院校485名在校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485名大学生中,94.6%的人在儿童期有遭受虐待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发生率为88.0%,其中92.8%的男生和80.8%的女生遭受过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发生率为74.4%,其中75.7%的男生和72.5%的女生遭受过情期感虐待;性虐待发生率为26.6%,其中21.2%的男生和35.2%的女生遭受过性虐待。结论儿童虐待在中国已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及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流产女性青少年的儿童期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CSA)发生情况,并探讨儿童期性虐待与健康危险行为和遭受非意愿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技术匿名调查24岁及以下的未婚流产女性的儿童期性虐待及可能的健康危害情况。结果 16.69%的未婚流产女性报告在14岁前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CSA,其中50.34%的受害者曾遭受过1种形式的性虐待,18.79%遭受过2种形式的CSA,遭受过3种及以上形式的占30.87%;最常见的儿童期性虐待形式是施虐者在受害者面前暴露生殖器(7.61%),其次是被抚摸乳房或生殖器(5.82%);施虐者主要是同学/朋友和陌生人。与未遭受过儿童期性虐待者相比,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性在以后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和遭受非意愿性行为侵扰的比例明显偏高(P<0.05)。结论未婚流产女性青少年儿童期性虐待问题较为常见,且与以后的健康危险行为和非意愿性行为密切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儿童期性虐待的发生,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701名女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成年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危险因素及施虐者特征。方法用自编性虐待问题及家庭环境问卷,对某学院701名成年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家庭情况及施虐者特征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701名女生中有155人(22.1l%)回答18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和/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26人(3.71%)经历被试图性交或肛交,8人(1.14%)经历被强行性交或肛交。有117人(16.69%)16岁以前曾经历过性虐待。施虐者大多数为男性(99.4%);只有少数(3.2%)的施虐者采用了暴力手段;非身体接触性虐待主要由陌生人所为(78.7%),而71.3%的身体接触性虐待是由熟人所为,其中老师占12.5%,邻居占17.5%,亲戚占21.3%。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及生活在重组家庭是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父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被调查的女生中并非少见,且家庭环境在儿童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36例性虐待儿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性虐待对儿童身体及心理的影响 ,1 998~ 2 0 0 2年对全国范围内报道的 1 36例典型性虐待儿童家长及老师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现就相关因素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 8岁以下未成年人均属于此研究范围 ,1 36例虐待儿来源于 1 998~ 2 0 0 2年媒体报道 ,其中女性 1 35例 ,男性 1例 ;最小年龄 2 .5岁 ,最大年龄 1 8岁 ,平均 (1 2±1 .8)岁。入选标准根据WHO有关儿童性虐待鉴定标准的相关资料及防止虐待忽视儿童手册进行[1 ] 。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式 ,由专人负责对 1 36例受性虐待儿进行心理方面、身体方面、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农村地区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80个调查户,按KISH表法在每个家庭调查户中确定1名15~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及人体测量的方法.结果 48.13%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人群中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26.5%、48.2%、32.6%、12.9%、11.9%、18.7%、24.2%;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高于女性,缺乏体力活动为女性高于男性;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 该地区慢性病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应针对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姚红英 《现代保健》2012,(28):87-88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311例脑卒中患者,笔者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情况、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研究显示,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高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嗜酒为脑卒中的高发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应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韦继红 《现代保健》2013,(16):88-89
目的:了解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鹿寨县辖区内15-69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共抽取525名居民,对其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和体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25名居民主要使用植物油(48.1%);性别组:男性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发生率、伤害情况均高于女性;男性体力活动缺乏、肥胖、超重、精神因素低于女性;而膳食不合理与性别无关;年龄组:吸烟率、饮酒率40-49岁人群最高,分别为40.7%、77.2%;膳食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高血压、肥胖、超重、精神因素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伤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学历组: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学历无关。结论:高血压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应把全人群干预策略与高危人群干预策略相结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控制危险性因素水平,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国外学者调查发现,童年时期受虐待是成年发生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650名成人抑郁症患者中,有近35%的患者在儿童时期曾发生过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或性虐待。加拿大某市的社区人群调查,童年受虐待,其成年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6%,而无童年受虐待史的成人抑郁症发病率仅为3%。进一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儿童虐待都与成人抑郁症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的女性抑郁症发生率最高。新西兰调查表明,儿童期受性虐待的女性,成年后有1/5的人患抑郁症。英国在为期三年的调查时间里发现,儿童期受性虐待的女性,成年后有一半人出现抑郁症状。儿童期因暴力…  相似文献   

15.
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家长填写DSM-IV问卷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完成ADHD的评估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4~16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6.3%,6~11岁组患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ADHD-I为其主要类型;父亲文化水平低、扩大的核心家庭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农业户口儿童患病率高于非农业户口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11岁是ADHD患病的高峰年龄,注意力缺陷是其核心症状,ADHD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女性儿童期性虐待的新闻层出不穷,且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相关研究主要以回顾性调查为主.一项在美国西海岸两座城市随机调查正常成年妇女的研究发现,有38% ~45%的成年妇女在18岁以前遭受过性虐待[1].2003年一项对我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0.0%的女生和14.3%的男生报告16岁前曾经历过性虐待[2].为此,笔者对西藏女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进行了调查,以便为提高当地女性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沂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对监测医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全市近3年监测围产儿83912人,出生缺陷596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7.1‰,年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唇腭裂、肢体缺陷、神经管缺陷等顺位居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P<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P<0.05);母亲年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组(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横县儿童脑瘫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1-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13个乡镇1-6岁的儿童61912人。调查内容、方法、诊断标准及质控均按“全国小儿脑瘫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方案进行。结果:横县1-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1.62%(100/61912)。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出生孕周及体重儿脑瘫发生率高,与正常出生孕周及体重儿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脑瘫患儿中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和家庭分娩构成比高。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和家庭分娩可能是儿童脑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河北省0~6岁出生缺陷儿童基本情况和发生现状。方法:采用个人访谈、整群回顾性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入户,根据调查表内容对0~6岁儿童经医院确诊及肉眼可见出生缺陷情况逐一填写。结果:调查河北省辖区2003~2008年出生的儿童总数为4611808例,出生缺陷儿童总数2956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4.1/万;前6类出生缺陷顺位为:脑瘫、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四肢畸形、唇腭裂、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聋哑;各市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不同,其中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为承德市,其次为邯郸市,廊坊市发生率最低。山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丘陵和平原,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不同年度、性别和孩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不同;男性和女性出生缺陷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分别为18039例(79.9/万)和11526例(55.6/万);一孩、二孩和多孩出生缺陷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分别为18646例(21.6/万)、10173例(74.5/万)和706例(139.6/万)。结论: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在不同年度、地域、地势、城乡之间有明显不同,且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孩次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北京市农村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方法 2014年6-9月整群抽取北京市密云县城乡结合部巨各庄镇和山区农村冯家峪镇老年人群,采用问卷收集老年人跌倒流行病学特征、心理及躯体健康数据。结果 调查研究对象共2397人(男性967人,女性1430人),跌倒发生的总人数为347人,发生率为14.5%,其中男性跌倒93人(9.6%),女性跌倒254人(17.8%),女性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在家庭院落发生的跌倒次数最多(282次),山地/田地跌倒(57次)为农村社区跌倒地点分布的特征;跌倒损伤率为27.2%,跌倒后引起的损伤部位以髋部损伤最多。跌倒的多因素分析中发现,体育锻炼及月收入较高为保护因素;起立行走试验异常、视力问题及脑卒中为跌倒的危险因素。男性老年人中独有的危险因素为轻度认知障碍,女性则为尿失禁,同时午睡在女性老年人跌倒中有保护意义。结论 北京市农村社区跌倒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有其独特的地区分布特点;跌倒对老年人的躯体及相关心理健康有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