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世纪“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档案界逐渐认识到“社会化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呼吁档案馆走“社会化“的道路,倡导档案馆主动与社会牵手,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顾名思义,档案馆社会化是档案馆与社会融合的互动过程或趋势.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档案馆工作实践看,档案馆社会化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对国内外档案馆社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肯定我国档案馆在社会化方面取得的进步及所做的努力,同时找出与国外档案馆社会化的差距,为我国档案馆实施社会化的战略举措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实现档案馆社会功能之间呈双向互动关系,是互为促进的。就某种意义而言,没有档案馆信息的社会化,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只能是潜在的,即使有所发挥也是不完善的。因此,推进档案馆信息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档案馆社会功能的过程。一、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全面、正确地认识档案馆信息社会化的内涵、档案馆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有助于我们据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一)档案馆信息社会化的内涵档案馆信息社会化是指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谭成兵 《青年记者》2016,(36):108-109
社会学中所说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的个性与人格,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①媒介素养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社会化过程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②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档案界逐渐认识到“社会化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呼吁档案馆走“社会化”的道路,倡导档案馆主动与社会牵手,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顾名思义,档案馆社会化是档案馆与社会融合的互动过程或趋势。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档案馆工作实践看,档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档案界逐渐认识到“社会化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呼吁档案馆走“社会化”的道路,倡导档案馆主动与社会牵手,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顾名思义,档案馆社会化是档案馆与社会融合的互动过程或趋势。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档案馆工作实践看,档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档案馆社会化服务不仅仅是档案馆功能的简单扩展,我们在向社会公共领域逐步延伸和扩展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实现理论上的重新架构.因此,本文拟借鉴社会记忆、新公共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理论,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从而构筑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一、大力挖掘档案资源潜在力,充分发挥高校档案馆在经济建设中的中介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社会化,这就需要高校档案信息的服务也要实现社会化.高校档案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要解放思想,转变观点,跟上时代的发展,决不能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必须打破以往封闭、半封闭的状况,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实用有效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性基础正是档案馆的中介性.中介性决定了档案馆的存在,而后才有了档案馆与社会的联系.无论是档案与利用者,还是档案网络与资源共享,离开了档案馆的中介作用是办不到的,所以档案馆之所以能够与社会发生关系是因为它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档案馆扮演的社会角色日趋多样化,需要通过话语的建构加以体现.档案馆话语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平台、话语对象、话语内容和话语权.在建构话语的过程中,档案馆必须加强自身话语权意识,真正实现档案馆工作由"档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并积极建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话语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9.
强化综合档案馆的社会化功能,使之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逐渐成为独立、开放的社会化机构,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当今社会,对综合档案馆的社会化功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模糊,如:部分群众将档案馆视作机要部门;部分党政领导将其视为附属机构;部分档案馆工作将自己的工作单位视为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0.
<文献交流引论>认为"档案馆是一种与图书馆具有同样悠久历史的文献交流机构",这一思想对推进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有着重要的理论参照意义.笔者认为文献交流机构承载着"工具"和"信息"双元价值实现的职能,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完全可以理解为促进这种"交流"更广泛、更持久地实现的一个过程.据此,本文对"文献交流"视角下的档案馆价值目标、过程中的交互性和系统性、与图书情报服务的差异性以及相应的组织变革与效益评价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实现档案馆向社会化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芝 《中国档案》2005,(11):50-51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档案馆应为人民为全社会服务。因此,现代档案馆应力求在档案馆资源建设中实现向“社会模式”转变的目标。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档案馆能否根据人们对档案信息内容的不同需要收集档案,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丰富和优化馆藏,是实现档案馆社会化的根本所在。所以,要以优化馆藏为目标,在依法做好同级机关永久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大力丰富和充实那些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与公众息息相关、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构建社会化的馆藏建设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一、时代呼唤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新理念 回顾档案馆社会化的演进过程,基本上有两个推动力:一是社会转型期的需要,一是来自档案系统自身的驱动力。两股力量形成合力,加速了档案馆的社会化转型。前一种动力是社会的呼唤,后一种动力是自觉的变革。回头看这样一种选择,其实是—种必然的接轨,即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与世界档案馆发展潮流相呼应的接轨和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大背景下的与政府服务模式转型的接轨。特别是近年来,从全社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赋予档案馆以新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不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大众文化、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等社会教化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化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对儿童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与变化、行为方式的选择、健康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的产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社会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对档案馆工作进行创新和变革,逐步建立馆藏信息丰富,服务形式多样,现代化管理,公共形象良好,为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化档案馆,这不仅出于现实的需要,更是档案馆自身生存发展的出路所在。可以说由“国家模式”转变到“社会模式”将是我国21世纪档案馆发展、建设的主要趋势。以下,笔者将对“社会化”的含义及其内容进行讨论。一、档案馆社会化的含义档案产生于社会,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必然的。档案馆是为保存社会历史记录而存在的专门机构,收藏来…  相似文献   

15.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是新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具体表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影响未来发展的跨世纪工程始终紧紧地把档案馆联系在其中,就证实了档案馆在"信息高速公路"中所占的地位.这无疑是给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档案馆模式提出了挑战.在这世纪性的变革潮流中,档案馆将走向何方?档案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扮演什么角色?影响档案馆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文将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浅议如何提高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档案馆的服务对象趋于社会化,服务方式趋于数字化、网络化.档案馆能否真正有效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社会公众服务,是转型变革时期档案馆存续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馆的社会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档案》1998,(12):9-10
研究档案馆的发展趋势是制定档案馆发展战略的基础.所谓社会化是指随着档案馆事业的规模、功能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它日益紧密地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社会需要在档案馆的社会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了各个时期主导社会需要对档案馆社会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正以崭新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档案馆的社会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相对封闭的"史料宝库",而是通过先进的通讯网络与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相连接的社会化大档案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不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大众文化、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等社会教化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化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对儿童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与变化、行为方式的选择、健康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