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我院目前主要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分析,为医院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提供基本信息;为我院开展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各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比例、排序及年增长率.结果 动态监控对我院用药作用明显,使临床更加合理用药;采用药品动态分析能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结论 认真开展医院用药动态监测有利于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同时又是阻止商业贿赂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300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达100%,共涉及10大类33种,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及硝基咪唑类;82.7%的患者联合用药,平均每位患者应用2.52种;结论:头孢菌素类与硝基咪唑类药物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占主导地位;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吴小红 《中国药房》2014,(10):884-88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基本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及品种排序为指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结果:2012年我院门诊各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9.15%11.37%之间,全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24%,抗菌药物处方平均品种数为1.24,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占处方比例为21.37%,各季度基本持衡,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口服为主。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皆为40%左右;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注射剂为主,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治疗方案不合理及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等问题。医院应加强医院药学建设,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药师的监测、监督与协助作用,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妇科、产科及儿科住院患者611例,对患者疾病名称和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611例患者,合格病例546例,合格率88.1%;不合格病例65例,不合格率11.9%。结论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在促进用药合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贾暖  袁静  张莉  董玉波 《中国药业》2014,(17):80-81
目的:分析医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2012年1月至12月万古霉素的用药数据,对合理性、数量、用药频度和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合理应用为41例(31.54%),基本合理62例(47.69%),不合理应用27例(20.77%)。不合理原因为用药起点高,无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应严格用药指征,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对于儿童、老年性患者及与有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者,应予以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情况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9月收集到的304例由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所产生的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304例ADR/ADE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1,其中〈10岁患者分布最多(81例,占26.64%);共涉及54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224例,占73.68%),其次为中药制剂(32例,占10.53%);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为295例,占97.04%;ADR/ADE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8例次,占总计378例次的46.34%)。严重的ADR/ADE为3例,新的ADR/ADE为77例。结论:ADR/ADE的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监控和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对国家基本药物致ADR/ADE进行监测,可以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00例肿瘤患者化疗病例,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有44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用药顺序错误、用法与用量不适宜及化疗方案不合理。结论: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临床药师应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干预与提醒,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我院颅内损伤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2009—2011年我院颅内损伤患者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数量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药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B/A)。结果:颅内损伤患者主要使用的药物为抗感染药与调节水、热量、电解质平衡药及心血管系统用药,主要为对症治疗的药物。结论:我院颅内损伤患者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工作,总结经验,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2年我院1 038例ADR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监测显示用药合理,只有少数存在不合理用药,通过查找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表135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构成比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4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d139.26%);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1.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8.15%);严重的ADR4例(占2.96%)。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袁明勇  赵霞  郑玲利  李燕  董菲  钟玲 《中国药房》2012,(24):2273-2275
目的:为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共15070张精神类基本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艾司唑仑片、咪达唑仑注射液、阿普唑仑片;有6种精神药品的DUI值均≤1.0。结论: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个别药品使用的监控,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462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确定来年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集到的46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20至59年龄段构成比最高;ADR涉及的药品15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4.68%(345例),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静脉给药的ADR占72.08%(333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年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1.58%);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68.4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马晓菲  徐海燕 《中国药房》2014,(34):3183-3185
目的:通过对1 837例失眠症患者抗失眠药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3年于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 837例失眠症患者为对象,分析其抗失眠药的用药情况,归纳总结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原因,并探讨如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结果:2010-2013年失眠症患者人数分别为521、486、409、421例。不合理用药共132例,占患者总数的7.19%,各年度分别为50、42、24、16例;不合理用药类型包括单次剂量过大(50例)、药物重复使用(38例)、药物不合理联用(28例)及毒副作用超出耐受(16例)。结论:我院抗失眠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不合理使用情况仍占一定比例,其中以单次剂量过大为最主要类型。医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抗失眠药的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贾暖  孙成春  董玉波 《中国药房》2012,(30):2827-282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1年3种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结果: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监测1653例次;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例数占总例数的38.05%,除卡马西平组外,偏离有效浓度范围的比例均高于50%。结论:正确地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解放军总医院东病房楼住院患者2005—2007年抗肿瘤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抗肿瘤药的使用品种、消耗数量、用药金额,计算用药频率(DDDs)和日均用药费用(DDC),分析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结果:我院东病房楼住院患者2005—2007年应用抗肿瘤药7大亚类71个品种,用药金额、DDDs总体呈上升趋势,3年中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在用药金额、DDDs和品种数3项指标上都位居首位,中药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多西他赛的用药金额3年来稳居榜首。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用药现状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消耗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治疗药物监测(TDM)对抗癫痫药合理应用的意义,关注临床科室对TDM的认识程度。方法:建立抗癫痫药Access数据库,对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由监测结果计算的抗癫痫药有效浓度、高血药浓度、低血药浓度比例显示血药浓度监测极有必要,但患者的个体用药信息缺乏限制了抗癫痫药个体化用药的发展。结论:TDM虽应用日益广泛,但仍需医师、药师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抗癫痫药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杏花  史红军 《中国药房》2011,(44):4221-4222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基层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