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致病尖孢镰刀菌抗药菌株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PDA平板上,用紫外线照射非致病尖孢镰刀菌316菌系分生孢子,获得52个存活菌株。皿内测定结果表明,以致死率为75%-890%的处理剂量容易获得抗药性菌株。抗药性较强的菌株定殖西瓜幼苗导管的能力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选择8种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培养基质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281菌株小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4h得到最大小孢子产量1.283×109cfu/ml,与其它培养基产孢量差异显著(P=0.05)。培养至192h时,ATCC培养基的小孢子数量达到1.325×109cfu/ml,与PDA培养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6种培养基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比较8种培养基,PDA培养基培养时间短,配制简单,是较为理想的产小孢子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尖孢镰刀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不同菌株产毒量不同,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用两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用炭吸附法提取的毒素量多于乙酸乙酯萃取法。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毒素对大豆胚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豆一出复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尖孢镰刀菌毒素不仅对大豆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其它作物种子萌发、胚根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PCR)技术检测香石竹尖孢镰刀菌纯培养和香石竹样品,并用分离培养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地检测出所有16个香石竹尖孢镰刀菌菌株,并证实了昆明地区的香石竹尖孢镰刀菌为2号生理小种.PCR与分离培养技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总体上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分离培养检测的发病率.PCR能检测出接种7 d后香石竹病原菌,而观察病症需20 d.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香石竹种苗的检测和病害流行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香石竹尖孢镰刀菌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Mulljplex—PCR)技术检测香石竹尖孢镰刀菌纯培养和香石竹样品,并用分离培养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地检测出所有16个香石竹尖孢镰刀菌菌株,并证实了昆明地区的香石竹尖孢镰刀菌为2号生理小种。PCR与分离培养技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总体上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分离培养检测的发病率。PC能检测出接种7d后香石竹病原菌,而观察病症需20d。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香石竹种苗的检测和病害流行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尖孢镰刀菌基因组中SSR位点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软件SSRIT对7条已公布的尖孢镰刀菌染色体基因组序列中的SSR位点进行了搜索,并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中7条染色体共有860个SSR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出现122个SSR位点,大约每44.2kb出现一个长度不小于18bp的SSR位点。其中四、五核苷酸重复为主要重复类型,占全部SSR的比例分别为23.84%和32.56%;435种重复基元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基元为ACAA/TTGT出现次数最多,为33次,其次为CAAA/TTTG,出现32次。说明尖孢镰刀菌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SSR位点,为Genomic-SSR标记在尖孢镰刀菌鉴别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PCR退火温度、反应体系中Mg2+、TaqDNA聚合酶、dNTPs、引物浓度等因子的优化,成功建立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RAPD分析技术,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36℃,体系为TaqDNA聚合酶1.5 U,dNTPs浓度0.15 mM,Mg2+浓度1.5 mM,随机引物浓度30 ng时可以建立稳定灵敏度较高的RAPD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6株香蕉枯萎病菌和1株棉花枯萎病菌中。结果表明:转化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到菌株中,为后续研究香蕉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侵染、防治等提供可视化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cs-28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比例的葡萄糖木糖混合发酵生产乙醇。结果表明:葡萄糖在混合糖中被优先利用。葡萄糖的存在限制了木糖的利用,并且当葡萄糖消耗完,尖孢镰刀菌对木糖的利用也有个适应过程。在单糖发酵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0.248g.L-1.h-1)高于木糖的消耗速率(0.159g.L-1.h-1)。在葡萄糖发酵中,最大乙醇产量为8.50g.L-1,而木糖发酵中,最大乙醇产量为5.77g.L-1。但菌体干质量正好相反,在葡萄糖上最大菌体干质量为4.67g.L-1,而在木糖上最大菌体干质量为6.18g.L-1。葡萄糖发酵周期(3d)比木糖发酵周期(7d)短。  相似文献   

10.
对黄瓜和瓠瓜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寄主上分离的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株瓠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异不大,分别为21.8233U、22.1663U、21.4573U和17.587U。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异较大,分别为23.907U、22.0983U、35.736U和34.5323U。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范围为10.21830U~39.82230U,其变化依次为:西瓜>黄瓜>瓠瓜>甜瓜>豇豆>辣椒。  相似文献   

11.
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测定渤海海洋霉菌的抑菌活性,再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和大豆尖孢镰刀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菌株32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将菌株67在28℃,18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66 h,生物量达到7.054 mg/mL,在54~120 h的发酵时间内,发酵液均具有抑菌活性,发酵96 h时抑菌效果最明显,对F.oxysporum和B.maydis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3 mm和13.6 mm。同时发现,菌株67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不仅与发酵时间有关,而且与发酵液的pH值相关,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的发酵液的pH范围为4.0~5.0。  相似文献   

12.
尖镰孢菌非致病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非致病菌株(S162)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me 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oxysporum M,incognita和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F oxysporum M.incognita处理中,每克根卵囊仅为对照K-M(接种M.incognita) 的1/3和1/5。该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重和根长均高于对照,且处理5周后在番茄根上没有分离到该菌,盆钵实验中,F.oxysporum菌液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抑制率分别为46.4%和53.6%,该菌株的培养滤液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经琼脂平行测定,其抑制率分别为18.4%和14.2%,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特性,寻找培养过程的异质性指标。【方法】供试菌株为黄瓜尖孢镰刀菌F-H.6.5-030318-J2和花生尖孢镰刀菌F-P.5.0-030710,培养基采用PSA培养基,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菌量从培养7d的平板上打取3个6mm的菌片,培养温度为25±1℃,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10d,观察测定发酵液颜色、OD值、pH值、菌丝干重变化,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生长阶段。【结果】在培养过程中,尖孢镰刀菌发酵液的颜色、OD值、pH值和菌丝干重都会随着培养时间而变化。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菌株之间在颜色和OD值变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pH值和菌丝干重变化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来自黄瓜和花生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1 ̄2d为适应阶段,3 ̄5d为对数生长阶段,6 ̄10d为稳定阶段。【结论】尖孢镰刀菌在培养过程的色素变异和OD值的变化可作为菌株培养的表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选用了6种生物药剂对尖孢镰孢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低聚糖素、春雷霉素、克菌康,其中低聚糖素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8.20mg·L-1,春雷霉素次之,EC50为20.49mg·L-1。  相似文献   

15.
瓜类枯萎病菌拮抗放线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孢子激活剂、不同抑制剂、不同培养基等条件的梯度试验,得到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将土壤样品经100℃干热处理1 h,用0.05%的SDS稀释,分别涂布于含有1μg/ml青霉素的高氏合成1号琼脂、淀粉琼脂、腐植酸—维生素琼脂(HVG)组合培养基上,置于28℃培养7 d,并分离到69株瓜类枯萎病的拮抗放线菌。  相似文献   

16.
韩松  张守村  林天兴  龚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12-12713,12729
[目的]以盆栽控病效果良好的一株植物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对铁载体的研究,探索其对棉花枯萎病的拮抗机制。[方法]通过蔗糖-天冬氨酸(Modified Sugar-Aspartic Acid,MSA)平板初步判断菌株是否产铁载体及其荧光特性;根据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测定各菌株在液体MSA培养基内产铁载体活性;不同铁离子浓度下,比较其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该内生细菌在MSA培养基中高产的荧光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初步分析确定该内生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分泌铁载体竞争铁的吸收而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得病的香蕉茎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真菌,经鉴定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的4号小种。病菌在供试的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香蕉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6种培养液中以Richard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香蕉枯萎病菌产毒能力以温度为20℃,pH 7~9,振荡培养(140次/min)条件下培养10~15 d生物活性最强。高温高压灭菌30 min的培养滤液,其毒素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