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评价常用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采用摄入法和触杀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接触毒性。结果表明:4种杀虫药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大小顺序为茚虫威〈啶虫脒〈噻虫嗪〈甲维盐,其中茚虫威对蜜蜂的摄入毒性为中毒,啶虫脒为高毒,甲维盐和噻虫嗪为剧毒;接触毒性大小为甲维盐〈啶虫脒〈茚虫威〈噻虫嗪,其中茚虫威、啶虫脒和甲维盐对蜜蜂的接触毒性为高毒,噻虫嗪为剧毒。  相似文献   

2.
<正>农药产品的毒性级别按照产品的急性毒性分级,经口半数致死量(mg/kg)小于或等于5为剧毒,大于5~50为高毒。农药有毒性和毒力之分,毒性是农药对人和牲畜的毒性作用的程度,而毒力是指农药对病、虫、草等的杀伤力。剧毒、高毒农药使用不当,对人畜和环境有较大  相似文献   

3.
赵怡楠  高景林  王玉洁 《农药》2014,(3):206-209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及呋虫胺对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工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这些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风险性。[方法]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几种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啶虫脒可湿性粉剂(LC50为267.273 mg/L)对海南中蜂的毒性为低毒,啶虫脒原药(42.071 mg/L)和可溶粉剂(157.163 mg/L)的毒性为中毒,其他药剂均为剧毒;急性接触毒性试验中,所有供试农药对海南中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的危害商值(HQ)为19.3,对海南中蜂危害不大,其他3种制剂对海南中蜂均有害。[结论]蜜源植物花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吡虫啉、呋虫胺及烯啶虫胺等对海南中蜂高毒的新烟碱类农药,慎用啶虫脒。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某重点企业搬迁后遗留下的地块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块环境调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参考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建立"污染源—途径—受体"的暴露途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第二类用地条件下,地块内受乙苯污染的表层土存在经口摄入、皮肤接触以及呼吸吸入三条暴露途径对将来在该地块上的工作人员产生健康风险;污染物乙苯的总致癌风...  相似文献   

5.
蜜蜂作为全球最经济的授粉昆虫,对农业生产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蜜蜂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危害蜜蜂的健康状况,还制约了养蜂业的发展,进而影响蜜蜂授粉效率。综合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毒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接触毒性、经口毒性给蜜蜂造成寿命和学习记忆上的影响进行论述,并对同一杀虫剂的接触毒性和经口毒性作用比较以及不同杀虫剂对蜜蜂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安全评估和合理施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常识     
《农药》1976,(4)
1.什么是农药的急性毒性农药对温血动物的毒性,有慢性、急性之分。所谓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与农药接触之后,在短时间内产生中毒症状而言。一般表示农药的毒性高低,是以致死中量来表示的。致死中量以小白鼠或大白鼠进行测定,其单位是毫克/公斤,即折算成每公斤体重的动物,致死所需的农药剂量。在农药中剧毒的农药如内吸磷(1059)急性口服的LD_(50)为7.7毫克/公斤。低毒农药马拉硫磷,急性口服LD_(50)为885毫克/公斤。在急性毒性中,口服与经过皮肤接触不同。经皮毒性大者,在使用中更为危险。如果口服毒性高而经皮毒性低者,则可以安全使用。如敌百虫口服LD_(50)为630,而经皮毒性LD_(50)>2000毫克/公斤,因此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周志强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Antibiotics may increase triazine herbicide exposure risk via disturbing gut microbiota》的研究论文。据介绍,人们通常会受到多种外源化合物的同时暴露,外源化合物之间常常在代谢、毒性等方面会产生相互作用。抗生素和农药作为人类频繁接触的外源化合物,会同时被人体摄入,然而抗生素是否会对农药的暴露风险产生影响却鲜有报道。本工作探索了抗  相似文献   

8.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人、畜一般为中等毒性,但某些品种经口毒性也很大,如溴氰菊酯对小白鼠的经口LD_(50)仅14毫克/公斤(花生油载体),大白鼠为67~86毫克/公斤,属高毒物质,人体中毒也有死亡病例报告。这类农药吸收进入机体后,可较快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排出也比较快,雄性大白鼠口服溴氰菊酯,药物及其代谢物可于2~4天内被完全清除,志愿者口服用同位素~(14)C标记的溴氰菊酯,48小时可从体内消失,故无明显的积累毒性。体内代谢主要是在酯酶和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和氧化,酯酶一般使其酯解为醇和酸两大部份,后者以游离酸或与葡萄糖醛酸、甘氨酸形成结合物排出体外,醇的部分则被氧化,含氰基者氰基的清除比较慢。酯酶和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抑制物,通常可增加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周志强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Antibiotics may increase triazine herbicide exposure risk via disturbing gut microbiota》的研究论文。据介绍,人们通常会受到多种外源化合物的同时暴露,外源化合物之间常常在代谢、毒性等方面会产生相互作用。抗生素和农药作为人类频繁接触的外源化合物,会同时被人体摄入,然而抗生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5,(12)
[目的]明确甲维盐、高氯·甲维盐、哒螨灵、四螨·哒螨灵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估这4种农药对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的风险性。[方法]在室内采用摄入法和触杀法测定4种农药对蜜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并通过危害商值(HQ)方法对4种农药做风险性评估。[结果]哒螨灵和四螨·哒螨灵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均为高毒,其他药剂均为剧毒;四螨·哒螨灵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中毒,哒螨灵和高氯·甲维盐均为高毒,甲维盐为剧毒;哒螨灵和四螨·哒螨灵属于中等风险性,其他药剂均为高风险性。[结论]甲维盐和高氯·甲维盐应严禁在蜜源植物开花授粉期施用,哒螨灵和四螨·哒螨灵应慎重选择施用。为减少对蜜蜂的危害,建议施用时避开养蜂区和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农药造成的中毒事故,除误食外,主要是因各种接触而发生的,如工人和农民在工作和装卸时的接触和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进行农药工作时,引起中毒事故的最主要途径是呼吸吸入和皮肤吸收。Durham和Wolfe的研究证明由皮肤吸收所造成的事故远比呼吸吸入的更为重要。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工作者对农药的接触通过大多数化合物及其活性的研究,没有发现中毒事例与职业性的接触有联系。从通常接触中吸收的少量有毒剂量是如此之低,同如此大的安全因素(当以少量有毒剂量来计量)联系起来看,即使是长时间的工作、或某种不小心引起的偶然事故,或者是这  相似文献   

12.
农药的水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俭龙  纪明山  田宏哲 《农药》2015,(4):248-250
农药在水环境中的化学行为是农药使用后在环境中主要降解途径之一,对农药的持效性及在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有直接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农药在水中光解与水解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农药在环境中的潜在毒性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口摄入是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入儿童体内常见的途径,对环境化学品进行风险管控,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评估急性/慢性毒性条件下产品的合理阈值。如果硼砂/等效硼的含量低于此限值,玩具视为是安全的。本文不考虑基准剂量,未对多种暴露场景下予以评估。应对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交叉参照,更好的预测评估经口暴露下的场景,为促进人类健康谋求福祉。  相似文献   

14.
微胶囊剂是目前技术含量较高的农药剂型之一,具有接触毒性低、有效成分稳定性高和持效期长等优点,可有效解决常规药剂在防治地下害虫时因分解、流失等原因导致的持效期较短、防效不稳定等问题。结合微胶囊剂农药的特点,分析和展望了其在防治地下害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芮 《广州化工》2023,(21):101-103
以钴(Cobalt)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评估土壤中重金属钴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污染土壤重金属钴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均超出人体健康可接受水平。(2)针对致癌风险,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呼吸吸入室内土壤颗粒物>呼吸吸入室外土壤颗粒物>经口摄入=皮肤接触。(3)针对非致癌风险,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室内土壤颗粒物>呼吸吸入室外土壤颗粒物>皮肤接触。(4)建议对该场地土壤需进行风险管控或修复直至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杀虫保产的重要作用。一些农药虽然杀虫效率高,但却有较强的毒性和在环境中降解缓慢而导致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研究高效安全的新农药以取代一些危害较大的农药已成为农药生产和研究部门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农药复配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途径。我们应生产单位的要求于1983年5~6月对几种药效较高的复配农药进行了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机磷农药在品种和用量上均占杀虫剂的主体,其中马拉硫磷、杀螟松等几个品种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一般认为是“安全”农药。因此,这些杀虫剂已广泛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特别是在居室、温室、仓库等人畜容易直接接触的地方。例如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抗疟计划中,马拉硫磷列为滴滴涕的主要替代化合物,用来防治媒介疟原虫的蚊子。可是近年来发现这些杀虫剂有时因混有微量杂质,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显著提高、成为重  相似文献   

18.
农药生殖毒性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捷  宋宏宇  胡翠清 《农药》2005,44(11):489-490,505
综述了化学农药对生殖器官毒性反应的文献资料,说明农药对生殖系统较其他系统更为敏感,而且其毒性作用不仅发生在接触化合物的机体本身,还可能影响仔代。为此,对农药做器官形成期致畸试验和繁殖试验已列入毒理学安全评价试验规范,也是申请农药登记的必备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早已知晓使用农药液剂防治节肢类害虫为一个非常低效的过程,所施药剂到达作用点的少于0.1%。施药效果差,加之一系列与农药相关的其他问题(如环境污染、抗性、研究开发成本提高、操作人员接触、等等)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多地研究虫害的防治过程。然而,只是在较近期才有了一些可行的技术能较详细地模拟和研究害虫与农药的接触过程。这些技术发展的前提是单液滴发生器的出现,它使人们可以从事昆虫接触和摄入农药的过程的基础研究。1991年第一名液滴发生器已上市供应。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使人们  相似文献   

20.
3 环境水平和人群暴露主要的人群暴露途径是饮水摄入 ,少量的暴露是通过娱乐时接触湖水、河水引起 ,对MC -LR而言 ,由于其不能通过细胞膜 ,因此不能被皮肤吸收。也有一些人服用某些藻类的片剂而接触蓝藻毒素。此外 ,在淋浴时也可少量摄入 ,但由于MC -LR极易溶于水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