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什么叫城市化?其根本含义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以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基础,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依托,建立在农民富裕之上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在推进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步伐  相似文献   

2.
王瑜  黄捷 《华中建筑》1999,17(2):113-114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龙头角色,建设好小城镇即是走出一条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路子。文章针对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城镇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及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村镇区域开发:贫困地区城市化的前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要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农问题”,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是必然选择。然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如何推进城镇化却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本文从夯实小城镇发展的基础,促进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前奏——村镇区域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显著加快。盐城如何适应这一形势,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最近,结合调整盐城小城镇建设情况,我们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发展小城镇是实现盐城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农村城市化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范围扩大,以城市中心区向外围拓展,带动城市四周及郊区的城市化;另一种是城市数量的增多,包括乡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逐步具备城市职能的小城镇的兴起。就盐城而言,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功能,加快其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固然十分重要和迫切;而推动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大面积农村地区向城市化进军,则更为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小城镇持续而急剧的变化。小城镇建设中暴露的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地是小城镇各种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小城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然而,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城市化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是科教的前提,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培养和利用小城镇建设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当务之急。章具体分析了目前小城镇建设人才的现状,对当今社会小城镇建设人才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是加快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提升全国城市化水平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予以解决,不但会影响小城镇建设的质量,而且极有可能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妥善解决一个不为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即农民兼业化问题。 1.小城镇建设必须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加速农民兼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建设宜居小城镇是人们追求宜居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进展,在分析现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对小城镇宜居性评价适用性和现有宜居小城镇评价研究与小城镇发展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保障、公共空间品质、特色文化认同和城镇发展动力六大项指标的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宜居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拓宽了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的定量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用地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小城镇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管理失控的深层原因 ,提出了协调小城镇发展与强化建设用地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县镇(乡)村域规划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国家向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的转型时期,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健康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成为党和国家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推进城市化进程重要战略措施。本文根据我国县镇乡村区域层面规划存在问题,如区域性空间管制规划被架空、国家相关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支撑不足、村镇体系规划脱离实际等,进行了国外相关研究和对策的研究,并对国内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基础进行了梳理,提出县镇乡村域规划创新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大中城市向农村的功能辐射,是大中城市和农村联系的重要纽带。我国小城镇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性,借助协同度指标能够较好地分析城镇化质量。通过对小城镇交通道路、通讯信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态资源以及产业经济等六大核心子系统的界定和相互作用的分析,揭示小城镇系统协同发展机理,构建小城镇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协同度测度模型。模型对小城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通过具体小城镇的实地调研,长期监测并建立数据库,可为不同小城镇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只有工业化才能养活中国众多的人口,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广东省中心镇是指那些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小城市的小城镇,中心镇规划理应成为培育一代新城市的重要手段。《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正式明确了中心镇执行城市规划标准;增加了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提出在全镇域建立“三区六线”的空间管制体系;提出在总体规划之后增加建设用地分区管制以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推动中心镇规划由传统的村镇规划向城市规划跨越。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活动等众多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本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从经济、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来构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末以重庆某郊县作为试验研究区,以该县2000~2002年相关数据,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判。  相似文献   

15.
制定镇规划编制办法是当前迫切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特色城镇化应当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央明确提出要长期坚持的方针,镇的发展在现实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认识镇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如何确定镇的定位、制定镇的规划客观存在不一致。《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依照法律要求制定镇的规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发展镇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提出制定镇规划编制办法是当前落实《城乡规划法》,指导镇规划的编制,引导和调控镇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并对编制办法提出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为了使我国城镇化推进更加合理化,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城镇化与市政设施现状进行探讨,根据我国各地域市政设施建设程度与城镇化水平的差异性,划分区域进行研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评价城镇化与市政设施水平关系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了城镇化与市政设施水平的主成分回归模型,进行了两者之间的线性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市政设施水平两者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规划是龙头,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合理引导和控制小城镇发展方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小城镇一定时期的发展蓝图,是建设小城镇管理小城镇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明 《规划师》2012,28(7):5-10
我国城镇化在高速推进中,质量问题引人关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总结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即除了需要健全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外,还需要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城乡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展开劳动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能力,发挥各地根植性优势,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汪鑫  吕萧 《中外建筑》2013,(3):42-45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向特大城市高度集聚。并且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全球环境逐渐恶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不断爆发,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压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成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本文在分析武汉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空间分布基础上,总结出武汉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进一步对武汉市各区应急避难场所需求量进行分析。从区位地质条件、人口密度分布、危旧房面积和不同性质用地面积四个方面构建应急避难场所需求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项指标值,确定综合受灾系数,计算出受灾人口规模,并结合人均避难面积,预测出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20.
耿红  柳婕 《华中建筑》2014,(10):124-128
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中国城市空间布局的关键,更是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扩大内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方法。而小城镇住区现阶段却面临着地域特色不足,城镇文化流失的问题。同样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传统聚落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创造出的生活环境。它是以生活环境可居性为导向,更能反映居住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该文通过对传统聚落的形成与特色的分析,探讨传统聚落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进化的途径,并从中寻找到一条适合体现小城镇生活特色塑造的规划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城镇住区建设中,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