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两种硫酸奎尼丁缓释片(1号片和2号片)的制备、体外溶出和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了 初步研究.1号片采用模型片的制备方法,2号片采用压制片的制备方法。两种缓释片均并合美国药典X X Ⅱ版体外溶出规定,两种片剂的Tso分别为200min 和178min。对2号片在2名受试者身上进行体内生物利 用度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其吸收慢于普通片,12h以后血浓平稳。  相似文献   

2.
江波  许东航  袁虹  周权  阮邹荣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178-1180
 目的研究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方法用不同转速测定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剂(分别由A,B两厂生产)的体外溶出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后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并分析体内外相关性。结果两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片剂在体内生物等效。以50,75,100r.min-1进行左氧氟沙星片体外溶出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其中,以50r·min-1转速所作的体外溶出结果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回归方程为A:fa=2.0176ft+0.7279,r=0.957(P<0.05)。B:fa=1.8929ft+0.7749,r=0.955(P<0.05)。结论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可用体外溶出度来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复方益肝灵系列品种体外生物利用度一致性。方法建立复方益肝灵系列品种体外溶出度的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复方益肝灵不同剂型、不同生产企业的体外溶出曲线,对其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结果多数生产企业的批内溶出量RSD10%,批间及不同企业样品的溶出曲线差异较大,水飞蓟素累积溶出度普遍低于75%,与进口同类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比较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应加强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合理研究,以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雷他定自微乳制剂自乳化能力和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绘制三元相图,考察最优处方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比较氯雷他定自微乳制剂与市售片剂的体外溶出度。采用LC-MS/MS测定Beagle犬血药浓度,与市售片剂比较,研究氯雷他定自微乳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氯雷他定自微乳制剂加水乳化后的平均粒径为(28.15±1.65)nm。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15min溶出80%以上。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自微乳制剂的最大血药浓度ρmax是片剂的9倍,并且AUC0-t是片剂的5.3倍。结论自微乳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氯雷他定的体外溶出度和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转篮法测定尼莫地平片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20mg,HPLC测定血药浓度,Loo-Reigelman法计算药物累积吸收分数。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或血药浓度(Y)对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X)进行回归。结果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内吸收对体外溶出度回归方程分别为:Y=2.2304X-60.72,r=0.9983(P<0.01)和Y=3.7085X-107.41,r=0.8951(P<0.05)。结论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吉非贝齐胶囊生物利用度及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吉非贝齐胶囊体外溶出度与 AUC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组成,提高产品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两个企业生产的吉非贝齐胶囊共5个批号的体外溶出度进行了测定;运用HPLC测定12只兔按54.5 mg·kg-1剂量口服两厂胶囊后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以不同时间的体外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与相应时间的体内平均累积 AUC 进行体内外相关性分析;采用均匀设计对吉非贝齐胶囊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两厂吉非贝齐胶囊剂的体外溶出度 td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1.69%(P<0.05)。吉非贝齐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与体内平均累积 AUC 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确定吉非贝齐胶囊的最佳处方组成为吉非贝齐、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结论 吉非贝齐胶囊溶出度与 AUC 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筛选后的处方工艺提高了该药的溶出度及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包衣银翘解毒片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淑敏  欧国灯 《中药材》2005,28(2):142-144
目的:考察中药银翘解毒片的体外溶出度,评价对比市售药品的质量差异,为中药片剂质量和疗效的提高提供参照.方法:对国内三个厂家生产销售的银翘解毒片进行体外溶出度的考察试验.结果:不同包衣品种之间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薄膜衣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包衣品种(薄膜衣、糖衣、素片)溶出速率相差很大,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中药厂家生产的银翘解毒片中薄膜衣片的制剂工艺不够稳定,亟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韶静  廖应芬  杨慧慧  万昶宸  刘艳艳  杜青 《中草药》2017,48(20):4229-4234
目的制备槲皮素固体分散体(quercetin solid dispersions,QSD),提高槲皮素的溶出度及其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聚维酮K30(PVPK3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木糖醇为载体,用溶剂法、熔融-溶剂法制备QSD;通过体外溶出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评价所制备的QSD;采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MS)测定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结果制备的QSD均可以显著提高槲皮素的溶出度,其中槲皮素-PVPK30-木糖醇(1∶5∶1)制备的QSD效果最好,5 min和60 min时的溶出率分别为40.63%和68.58%,而槲皮素原料药在相同时间的溶出率只有0.26%和1.66%。DSC和XRPD证明药物槲皮素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QSD中。大鼠ig给药后,QSD的生物利用度约为原药料的61倍。结论制备的QSD可以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速释硝苯地平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用硝苯地平(Nf)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滚制成Nf微丸的新工艺。Nf微丸与市售片剂的溶出度试验表明:其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经0.5h分别为80%和≤5%,经Beagle犬口服两剂型的自身对照试验表明,微丸组犬体内血药达峰时明显加快(T_(max)=1h),生物利用度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中药牛黄解毒片的体外溶出度,评价对比市售药品的质量差异,为中药片剂质量和疗效的提高提供参照.方法:对国内三个厂家生产销售的牛黄解毒片的不同包衣品种进行体外溶出度的考察试验.结果:不同包衣品种之间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同一厂家薄膜衣片的不同批号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包衣品种溶出速率相差很大,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其中以素片为最快,可以达到速效的效果;中药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中薄膜衣片的制剂工艺不够稳定,急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5个厂家生产的氟罗沙星片体外溶出速率与人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CZ-8A智能药物溶出仪测定不同厂家氟罗沙星片的溶出速率;12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po400mg氟罗沙星片,以尿药浓度法测定药动学参数,并考察体内外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5种不同厂家氟罗沙星片的内累积排药量达到50%时的时间t与体外溶出t50二者之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7853X+15.4946,r=0.9299。结论氟罗沙星片的体外溶出参数td与体内药动学参数tmax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崔升淼  赵春顺  何仲贵 《中药材》2007,30(6):684-687
目的:研究葛根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自微乳化能力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通过测定自微乳化所需的时间来评价自微乳化速度,测定自微乳化后药液的粒径来评价自微乳化效率,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清药物浓度,与市售片剂比较,考察葛根黄酮自微乳化制剂体外溶出行为及体内药动学。结果:体系在2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的粒径在50 nm以下,在水中10 min的溶出度可达90%以上,而愈风宁心片120 min的溶出度不足50%。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片剂相比,自微乳化制剂达峰时间提前,Tmax=15 min,而市售片剂Tmax=29 min;AUC0~∞提高了82%。结论:自微乳化制剂显著提高了葛根黄酮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3.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研究了布洛芬缓释胶囊(Fenbid)和普通市售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并分析了生物利用度与体外溶出度的相关性。在5位受试者一次口服900mg药物后,Fenbid的半衰期比市售片长,前者为4.875h,后者为2.236h,Fenbid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50%。在10位受试者连续给药,测定谷浓度,Fenbid的谷浓度变化范围小(9.3~13.5μg/ml),而市售片的变化范围大(2.7~17.3μg/ml)。结果表明Fenbid具有较理想的缓释特性。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性分析证明Fen-bid的AUC与溶出度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0.9964)。  相似文献   

14.
王玉兰  栾欣 《中成药》2005,27(4):397-399
目的:考察肾参缓释胶囊(苯乙醇苷)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800LS智能溶出仪测定肾参缓释胶囊的释放度;8只大鼠随机分两组,其中一组单剂量口服给药,用UV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按照Wagner-Nelson公式计算吸收分数.结果:肾参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9654.结论:肾参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DASS)研究雷公藤双层片的体外释放和跨膜透过特征,并考察其与该制剂在Beagle犬体内过程特征的体内外相关性。 方法: 以雷公藤定碱为指标成分,考察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双层片在转篮法中的释药特征,研究其在DDASS模型体外连续、动态、实时的释放和跨膜透过特征;考察2种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相应的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 雷公藤双层片中雷公藤定碱在转篮法和DDASS中释药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呈溶蚀释放机制。与雷公藤片相比,雷公藤双层片中雷公藤定碱在Beagle犬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相对生物利用度174.88%。在DDASS模型释放/跨膜透过特征与Beagle犬体内吸收特征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优于转篮法溶出特征与Beagle犬体内吸收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 DDASS模型可有效评价雷公藤双层片中雷公藤定碱的体外释放及体内吸收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凌冰  张娜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323-1326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并结合药动学模型建立氯氮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设计氯氮平非pH依赖性缓释片的处方。方法利用氯氮平缓释胶囊的体内数据与体外累积释放度数据建立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与体内吸收分数之间关系,再结合Wanger-Nelson方法建立体内吸收分数与血药浓度之间关系,从而建立体内外相关性。以此为基础,结合处方的体外释放数据,可预测所设计处方的体内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处方组成与体内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这种模型可设计具有预期生物利用度的制剂处方。结果预测所得血药浓度与实验所得血药浓度基本一致,设计的处方的生物利用度与要求一致。结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并结合药动学模型建立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模型并应用于缓释制剂的处方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胶囊人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胶囊(5-ISMN-C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ZRS-4溶出仪测定5-ISMN-CRC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10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 po 50 mg 5-ISMN-CRC,HPLC测定血药浓度,按照Wagner-Nelson公式计算药物吸收分数。结果 不同pH释放介质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分数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67,0.9602,0.9512和0.9596。结论 5-ISMN-C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iscuss whether the difference in dissolution profile in vitro may cause different bioavailability in vivo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key quality parameters of leflunomide on bioavailability.METHODS Using SANOFI product as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and domestic product as the test preparation, the disintegration solution of leflunomide tablets was analyze by Morphologi G3-ID automated measurement to get the parici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API; using pH 6.5 FaSSIF solution without adding ox-gall sulfonic acid sodium and lecithin as the dissolution medium, the dissolution and permeation profiles of the reference and test preparations and raw material were compared at 37 ?? with rotate speed of 150 r??min-1.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parameters on the process of API??s release and absorp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ference and test preparations were compared to preliminarily predict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RESULTS The particle size Dv(50)of domestic leflunomide tablets was 79.80 ??m, while the particle size Dv(50)of the reference product was 17.60 ??m; the dissolution rate and penetration rate of the test preparation were about 70% of the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the tmax was basically identical,but the ??max and AUC0-t were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test preparation was about 90% of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CONCLUSION Though the dissolution profile of domestic leflunomide tablets is not identical to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but the two products were predicted to be bioequivalent.  相似文献   

19.
硝苯地平长效缓释片释放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法制备了硝苯地平长效缓释片,并测定体外释放度?方法:比较了0.1mol·L-1HCl,pH6.8磷酸缓冲液,体积分数为2.5%,5%和10%乙醇溶液对本品释放度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介质pH的改变对释放度没有影响,本品在体积分数为5%乙醇溶液中的释放度较合适,24h累计释放度达93.1%,本品在体积分数为5%乙醇介质中以50r·min-1速度释药与体内吸收速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