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芝麻黄化花叶病毒病,又称芝麻黄化卷叶病,是芝麻一种常见病害,在流行年份,给芝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感染病害的芝麻植株叶片出现黄色与绿色相间的黄化花叶症状,有的叶片向内卷曲或扭曲,畸形。病株表现矮化,感染早的病株严重矮化,常收不到产量。 1984年我们从油料所试验地芝麻黄化花叶病株中分离的每株进行初步鉴定。 一、病毒寄主范围测定 采用常规的人工汁液磨擦接种方法,在苗期,每种供试植物接种6—10株,观察症状表现。在测定的25种植物中,该病毒侵染10种植物,其中系统侵染6  相似文献   

2.
依据病害症状不同,将我国芝麻病毒病划分为三种类型: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皱缩花叶、黄化)。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广泛发生在湖北、河南芝麻产区和北京密云芝麻零星种植区。混合型病害仅1990年在本所农场局部地块发现。采用酶联免疫血清试验方法,检测152个黄花叶样品,与花生条纹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83.6%,44个普通花叶样品,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61.4%。  相似文献   

3.
芝麻黄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芝麻黄花叶病株上分离得到花生条纹病毒2个分离物(Peanut stripe virus sesame isolate, PStV-se1和PStV-se2),提取感病叶片的总RNA,RT-PCR扩增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cp基因含有861个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2.4kDa的蛋白。2个株系cp基因与PStV其它株系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4%~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7%~100%。株系间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芝麻分离物与中国其它寄主来源的PStV株系处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4.
1983年考察花生病毒病发现河南、山东大多数调查田块均有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病害症状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病害不同,前者病株叶片褪绿程度轻,后者病株上部叶片表现黄化花叶。血清鉴定病叶样品,多数均与花生矮化病毒E株系(PSV—E)抗血清有强反应。1984年,对河南郑州花生普通花叶病株上分离的毒株进行了鉴定。根据该病毒在花生上的症状特征、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和血清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调查和试验结果说明:感染PStV的花生是芝麻黄花叶病毒病主要初浸染源.桃蚜传毒效率最高,为35%,豆蚜、大豆蚜和棉蚜传毒效率均很低.病害流行与蚜虫发生密切相关.供试的10个芝麻栽培品种均不抗病,但存在一定成株期抗性。自花生条纹病毒(PStV)感染的芝麻病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后未发现病毒种传现象。  相似文献   

6.
1988—1991四年调查说明,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普通花叶病害,花生条纹病毒(PStV)引起轻斑驳病害是开封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PSV通过花生种传,测定自花生普通花叶病株收集近4000粒种子,PSV种传率0.025%。刺槐花叶树是花生上PSV另一个初浸染源。PSV开封刺槐分离物(R_3、R_4)在鉴别寄主上反应和血清学性质上和PSV-Mi相一致,但引起花生病害症状较PSV—Mi轻。开封市农科所一带刺槐花叶病树率平均30.7%。四年病害流行程度差异显著。1988和1991年花生生长季雨量少,蚜虫发生量大,分别为PSV严重和中度流行年。1989和1990年雨水较多,蚜虫发生少,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7.
芝麻病毒病是芝麻的一种新型病害。1976—1980年在我们地区为零星病株发生阶段。自1982年以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为大流行年,局部地区损失严重。 材料和方法 (一)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观察和调查发病株数。在同一块地里的病区和无病区各收100  相似文献   

8.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侵染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害病原有多个病毒种类,主要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为明确该病害在山东的最新分布状况,于2013-2016年采用田间调查,结合dot-ELISA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鲁南地区,而鲁中、鲁东、鲁北等为零星发生区。WYMV主要分布在临沂、济宁、泰安和枣庄等地;CWMV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临沂和德州等地;烟台、威海、青岛、临沂为两种病毒的混发区。对CWMV主要分布区域(文登、荣成、胶州、莒南、平原、沂水、福山)的CWMV的CP基因进行系统进化聚类分析发现,CWMV的CP基因同源性为94.7%~98.3%,在进化树中聚类为两组,其中,平原、文登、福山和莒南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登录号:AB299272.1)亲缘关系较近,沂水、荣成和胶州分离物与江苏大丰分离物(登录号:EF121374.1)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较为普遍发生的芝麻黄化型病害分离物YS—I进行了初步病原鉴定。该分离物浸染芝麻引起叶片多角型黄斑黄化,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摩擦接种YS—I能够侵染7科9种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千日红、蚕豆;系统侵染油菜、百日菊等。该病毒能够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芝麻病组织汁液中存活期2天,钝化温度55℃,稀释限点4×10~(-1)。提纯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大小约为15×810nm。血清学上该病毒与芜菁花叶病毒密切相关,与花生条纹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和黄花叶病毒不相关。在TuMV株系鉴别寄主上,YS—I与引起芝麻矮化坏死的TuMV—Se具有明显不同症状反应。因此,YS—I为芜菁花叶病毒的又一芝麻分离株(TuMy—YS)。  相似文献   

10.
侵染红花的黄瓜花叶病毒的鉴定及株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和1996年分别在武昌和云南红花病株上获得两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CMV—CW和CMV—CY。CMV—CW引起红花黄化花叶、严重矮化,而CMV—CY仅引起红花轻花叶。在供试23种植物中,两个分离物侵染16种植物。两个分离物均能被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不通过红花种传;体外稳定性状分别为:致死温度55~60℃和50~60℃,稀释限点10-4~10-5和10-3~10-4,体外存活期3d和4d;病毒颗粒球状,直径分别为27.2nm和28.0nm;外壳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7500和28100D。CMV—CW和CY血清学性质和CMV—CA相近。通过RT—PCR扩增,获得CMV—CW和CMV—CY预期的534bp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DNA片断。株系研究表明,参试的CMV—CW、CMV—CY和其他2个CMV中国分离物在温度敏感实验和血清学性质上与CMV—D株系一致或相近,属于CMV亚组I。依据在一组寄主植物上的反应,将4个参试CMV分离物作了初步株系划分。  相似文献   

11.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地区发现的新病害。本文归纳了该病害的发生期和病株分布、株型、顶部叶片、幼蕾脱落、开花结铃,病铃色泽、硬度、吐絮、纤维品质、种子等的特征,初步研究,病株和病子分离不到致病性真菌,且播种病株种子不一定引发该病害。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类及红叶茎枯病症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刘志昕  郑学勤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93-97,T000
对海南产区感染花叶病的香蕉病株进行生物学分离获得一种直径为28—30nm的球形病毒分离物,该分离物汁液接种可引起香蕉花叶症状,并侵染一些黄瓜花叶病毒(CMV)的诊断寄主植物,提纯病毒外壳蛋白由一种分子量约为3.2×10~6道尔顿的亚基构成,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物和CMV有血清学关系,根据这些性质该病毒分离物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诊在江苏小麦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害,采用ELISA、RT-PCR和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并对此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沿叶脉产生断续或连续的褪绿或黄化条纹,后期心叶枯死或产生枯孕穗,症状于日最低气温高于15℃连续7 d后开始表现.病株主要出现在稻套麦田中,病害轻重与麦田中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小密切相关,病田发病率最高可达70.0%以上.经Dot-ELISA检测,病叶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以已发表的RSV日本T分离物的相应基因片段序列设计的引物可在症状明显的小麦叶片中扩增出预期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小麦来源江苏盐都分离物的CP和NS3基因与水稻来源的RSV江苏洪泽分离物和日本T分离物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与同一地区灰飞虱来源的RSV分离物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上.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初步命名为小麦条纹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襄樊地区是我国芝麻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该区芝麻病害种类多达13种,但最重要的是枯萎病和茎点枯病。这两种病害常年导致芝麻减产1—3成。因此,发掘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在本区开展了以芝麻品种资源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为主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康霄文 《作物研究》1999,13(1):29-31
1996年7月,从湖南长沙市郊赤豆病株上得到一病毒分离物RB1。人工摩擦接种9科27种植物,RB1能侵染7科25种,在赤豆上引起花叶症状。提纯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28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RB1与CMV抗血清具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8kDa,分析植物组织中dsRNA,发现有4条dsRNA条带,长分别为33,30,22和09kb。根据以上结果,RB1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16.
1992—1994年对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进行调查。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当地花生上主要病害之一,花生病株比健株减产19.4%—52.4%。大田花生CMV—CA种传率一般在0.5%以下,病害前期发生轻、扩散慢,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病害流行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有关。对15份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未发现抗病材料。采用以覆膜栽培结合苗期拔除病毒种传病苗为主的综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80%左右,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7.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Y病毒黑龙江分离物株系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RT-PCR方法对黑龙江省一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进行株系鉴定。该病毒侵染洋酸桨产生枯斑,在黄苗榆烟上表现系统花叶,并伴有坏死症状,血清学反应强烈,三重PCR特异性条带清晰,鉴定该分离物为PVYN。  相似文献   

19.
海南黄灯笼辣椒顶死病病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省黄灯笼辣椒顶死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能通过汁液磨擦接种侵染供试植物中的4科11种植物,可由桃蚜传播;提纯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28~30 nm,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28 ku;分离物与CMV抗血清在ELISA测定中呈阳性反应;提取病毒分离物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P基因675 bp,编码218个氨基酸.对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2.1%以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3%以上,而与亚组Ⅱ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77.3%,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80.7%.据此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归属于亚组Ⅰ.  相似文献   

20.
芜菁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儋州地区的白菜病株上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经症状观察,电镜观察,理化性质分析及血清学检测,被鉴定为芜菁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