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讨免疫调质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马桑内酯(致痫剂)对大鼠大脑皮质种经元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体内实验中,对照经大鼠大脑皮质仅见少量弱阳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免疫反应神经元,其免疫反应性定位于种经元膜上.大鼠一侧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后,大脑皮质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在体外实验中,用马桑内酯温育培养大双皮质神经元24h,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神经元也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免疫染色加深.本实验结果提示,大脑皮质神经元上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能参与癫痫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正莉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7,28(3):230-233
为了深入研究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分布和体外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中IL-2R的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处理对体内、体外实验中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度密集的IL-2R免疫反应神经元分布在下丘脑诸核,特别是弓状核、腹内侧核、背内侧社、室旁核。中等密度的IL-2R免疫反应神经元分布在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多形细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脑神经元内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莉  朱长庚  魏瑛 《解剖学报》2001,32(4):314-316,T00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两者共存的可能性。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PAP法与ABC法相结合),分别采用DAB和DBHC(二盐酸联苯胺)呈色,前者为棕黄色,后者为深蓝色。结果 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糖皮质激系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脑干大部分运动性和感觉性核团。白细胞介素-2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位于细胞膜上;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位于细胞核和胞浆内。脑内有较多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共存的神经元,它们在阳性神经元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的脑区有所不同,在大脑皮质约占50%,在展神经核约占30%。结论 免疫细胞因子和激素可通过各自的受体作用于同一个脑神经元而调节神经元的功能。本实验在受体水平为“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学说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与抗癌作用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在经致痫剂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后,进行Glu和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图象分析。结果发现:马桑内酯处理可使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增多,使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先加马桑内酶再加糖皮质激素,则可使Glu阳性神经元大为减少,GABA阳性神经元比只加马桑内酯组增多。上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马桑内酯诱发的癫痫可能与Glu和GABA的含量变化有关,糖皮质激素在致痫状态下,可能有降低Glu升高GABA含量的作用,从而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该研究应用脑电图仪记录了侧脑室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出现阵发性痫性放电,表现为频发棘波;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回和齿状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胞体截面积增大、突起及其分支增多。对大鼠海马回CA1区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进行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组的细胞数量约增加0.48倍、胞体截面积约增加1.73倍、周长约增加1.09倍、平均光密度约增加0.20倍、积分光密度约增加2.31倍。统计结果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上述结果提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IL-2可促进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细胞突起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为了踊质激素与抗痫作用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在经致痫剂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后,进行Glu和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图象分析。结果发现:马桑内酯处理可使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增多,使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先加马桑内酶再加糖皮质激素,则可使Glu阳性神经元大为减少,GABA阳性神经元比只加马桑内酯组增多。上述  相似文献   

7.
癫痫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癫痫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显示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内GR的变化,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GR主要表达在海马回的锥体细胞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及大脑皮质各层,特别是Ⅳ、Ⅴ层。GR免疫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胞浆内有较弱的免疫反应。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表明:癫痫大鼠海马回、齿状回、大脑皮质含G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平均总面积、平均光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鼠,有极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GR的减少可能与癫痫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初步应用陈世义,付爱华,陈玉妨,张林(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皮肤科,长春130021)王桂兰,杜柏榕(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长春130021)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因其在IL-2介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再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则动物无痫样发作,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IL—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IL—1RI可能参与致病过程,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证明,培养12d的海马神经胶质细胞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1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200U/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200U/ml)一起孵育2h后出现FOS-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核,随着所给剂量的逐渐加大,FOS反应阳性胞核数量也  相似文献   

11.
IL—2R结构及功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介导IL-2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IL-2R的深入研究,更增加了人们对IL-2R的进一步认识,本文重点介绍IL-2R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癫痫大鼠海马和大服皮质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李正莉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6,27(4):359-362,T005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癫痫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本研究免疫细胞化学PAP法显示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内GR的变化,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GR主要表达在海马回的锥体细胞层、龋状回颗粒细胞及层大脑皮质各层、特别是Ⅳ、Ⅴ层。GR免疫反庆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胞浆内有较弱的免疫反应,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表明,癫痫大鼠海在、齿状回、大脑皮持含GR免疫反庆阳性细胞数目,平均总面  相似文献   

13.
慢性癫痫模型动物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朱长庚  蔡秋云 《解剖学报》1994,25(4):345-348,T002,3
用马桑内酯诱发小鼠性性癫痫模型,借助免疫电镜方法对海马的GABA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可见小鼠海马内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弥散分布于除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外的各部。慢性癫痫上鼠海马内的GABA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结构损伤,包括线粒体肿胀,细胞器崩解和神经末梢变性,GABA样轴突末梢可与免疫反应阴性的树突构成传出性轴-树突触,也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末梢的传入性轴-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I型受体 ( 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 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 ,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 -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免疫反应增强 ;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 IL-1ra)、再注射 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则动物无痫样发作 ,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 IL -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 ,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 ,IL -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 ,IL-1RI可能参与致痫过程 ,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15.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测定了例慢性活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其中部分病人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LAK活性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L-2活性,mIL-2R表达,LAK活性,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sIL-2R水平,CD8细胞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α)刺激及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马桑内酯(CL)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这两种条件培养基提取液(ACM)10μl分别注入正常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RI)表达水平的改变,并做显微图像分析。结果1.侧脑室注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后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可引起大鼠Ⅲ级癫痫样发作及典型的尖波、棘波、棘-慢波癫痫样脑电图表现,大脑前梨状皮质和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侧脑室注射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由马桑内酯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大鼠无癫痫样行为发生,大脑前梨状皮质和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可诱导大鼠癫痫发作。2.NMDAR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系统应用马桑内酯所致的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星表胶质细胞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整个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并可见阳性细胞增生,胞体肥大,尤以齿状回门区和海分子腔隙层及始层为甚,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反应随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2h~9d)而不同,而直至发作后9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反应程度仍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马桑内酯所致癫痫  相似文献   

18.
麻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例仍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麻疹患者现疹期和恢复期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结果是使活化的免疫细胞恢复到静止期,作为一种自我调节手段控制活化的T细胞的过强免疫反应。在麻疹病程中或病后段时间,由其临床症状可行到暂时缓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正莉  李莉  朱长庚  于珊  李平  魏瑛 《解剖学报》2004,35(6):570-57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或促痫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IL-1β组大鼠有轻至中度癫痫发作,IL-1β和谷氨酸(Glu)联合注射组有中至重度癫痫发作,IL-1受体拮抗剂(IL-1ra)预处理可减轻或抑制癫痫发作。IL-1β致痫或促痫时,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Gas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海马组织cAMP含量明显增高,IL-1ra预处理,则可抑制cAMP的升高。结论IL-1β可能有致痫和促进Glu致痫作用,IL-1ra可抑制此作用。IL-1β致痫或促痫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在海马区与Gas蛋白介导的AC-cAMP途径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炎患者sIL—2R水平,IL—2活性及mIL—2R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一平  李军 《现代免疫学》1994,14(2):89-91,102
本文应用ELISA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同时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及白细胞介素2活性进行观察。结果患者sIL-2R水平为634.8±142.9u/ml,高于正常人295.0±165.7u/ml,P<0.001;mIL-2R阳性率为25.6±4.3%,低于正常人45.5±5.2%,P<0.001;IL-2活性为2.85±1.61u/ml,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