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1年吉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1年吉水县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吉水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病15种1487例,总发病率为296.61/10万,死亡6例,死亡率1.20/10万,病死率0.4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09例,发病率为161.37/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6.67%;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678例,发病率为135.24/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55.32%.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占病例总数的85.41%,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8.47%,呼吸道传染病占24.8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0.9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07%,丙类传染病占45.60%.结论 在吉水县法定传染病中,肺结核、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康市2012年法定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安康市2012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安康市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12822例,报告发病率225.39/10万,死亡11例,报告死亡率0.42/10万。无甲类传病疫情,乙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乙类传染病第1位为肝炎,报告发病率112.25/10万,第2位肺结核,报告发病率79.78/10万,第3位梅毒,报告发病率20.18/10万;丙类传染病第1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104.70/10万,第2位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92.07/10万,第3位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31.49/10万。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防控乙丙类传染病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源区4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对江源区2008~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源区2008~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在286.44/10万~388.4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40.04/10万,2008~2011年年均发病率在前5位的疾病是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丙肝和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2.16%.4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一直居高不下,占发病总数的39.0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3.17%,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江源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的防治与监测,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肇庆市高新区2010~2011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2003 软件整理统计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肇庆市高新区2010~2011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肇庆市高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2010、2011 年发病率为320.68/10 万、415.80/10 万,分别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报告发病率居前5 位的是手足口病、乙肝、梅毒、肺结核和淋病.结论:加强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设,重点防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游小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69-1271
目的了解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订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县2011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南昌县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6种3 563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349.7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39/10万,报告病死率为0.11%;甲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肺结核为乙类传病种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84.4/10万;乙肝为乙类传病种第2位,报告发病率为60.86/10万;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74.61/10万。结论甲乙类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昌县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乙肝为主;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唐山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唐山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241456例,年均发病率为475.67/10万。春夏季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129 871例),占53.79%;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0.23%、25.41%和12.55%。各类传染病中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19.34%;主要传染病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结论唐山市目前防治的重点传染病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等,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5-2009年陕西省渭南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27种68 366例,年均发病率为243.74/10万。累计报告死亡63例,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发病前5位的传染病为: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加强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唐山市2015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重点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唐山市201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年唐山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27 214例,年均发病率350.5/10万。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16 147例),占59.3%;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4.9%和24.7%。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63.7%),丙类传染病以肠道疾病为主(92.4%);主要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是目前唐山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疾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21种3628例,年均发病率为462.13/10万.2008年发病率最低,2008~2011年呈大幅上升趋势.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例,年均死亡率为0.64/10万.传染病主要是以性传播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所组成,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 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都安少数民族县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县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县2011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6种3649例,发病率为706.35/10万,死亡率为10.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2517例,发病率为487.23/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5种1132例,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前5位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是都安县法定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年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围场县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场县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4 811例,报告发病率为1 006.5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各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374例,占发病总数的70.13%;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765例,占发病总数的15.90%;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87例,占发病总数的12.20%。结论加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工作是围场县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乐市近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乐市2006-2010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新乐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0 233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444.91/10万,死亡率0.48/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型肝炎、肺结核、麻疹,其中手足口病、麻疹发病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结论新乐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乙肝、麻疹,尤其是手足口病和麻疹,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和3岁以下儿童,重要措施是病例严格隔离、疫情主动搜索、院内感染控制、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博罗县近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博罗县5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5年中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博罗县近5年中传染病发病全部为乙、丙类,且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染病、狂犬病、艾滋病等的预防控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天柱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天柱县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832例,死亡7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97.62/10万、1.66/10万和0.84%;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发病1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病例总数的88.23%。呼吸道传染病占62.31%、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4.4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0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40%、新生儿破伤风占0.10%、丙类传染病占17.71%。结论:2008年天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呼吸道和丙类传染病为主,肺结核和菌痢等是重点监测防控的传染病,农民、学生和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宜州市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宜州市2002—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24种33230例,死亡181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29.82/10万和2.82/10万。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保持平稳,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宜州市2002—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肺结核、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东莞市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1995~2004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9804例,年均发病率223.62/10万;其中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为79.96/10万,居首位;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67.79/10万、60.26/10万。而新生儿破伤风及其它传染病和自然与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9.03/10万、6.45/10万。结论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东莞市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酒泉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酒泉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36 416例,死亡67例,其中甲类传染病1种3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517.31/10万,死亡率0.95/10万,病死率0.18%。各年度发病率在668.46/10万~341.36/10万之间,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结论加大传染病综合防治力度,不断加强疫情监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传染病防治长效机制,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