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丰泽园酒店---合作的开始
  我跟宝贵在建筑界里应该算是认识最早的,1993年我们就相识了。我和宝贵最初的合作是北京丰泽园酒店,我在设计时不希望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上,也希望借助室内来营造一种文化主题。丰泽园本是个老字号餐厅,现在改造成酒店,这样一来建筑外部、空间和体量都改变了,但有些东西是需要传承下来的,譬如最初我们设想可以沿用四合院的结构框架,但很遗憾这个想法没能实现。当时为何找到宝贵石艺的材料,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张总当时在做中国传统意向的浮雕研究和应用,钓鱼台国宾馆有面“东方之舟”的浮雕墙就出自宝贵之手,我对此记忆尤深。  相似文献   

2.
<正>黄薇:我和张总早在1990年就合作过。当时我在做一个援外项目,设计马达加斯加国家体育馆。由于非洲的经济条件和气候条件都不是很好,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想采用一些特殊的装修材料,但又怕维护费用过高当地负担不起。于是我转而想对墙面做一些类似清水混凝土似的质感处理。因为当时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外装材料,因此我希望在重点部位用一些浮雕作为装饰。当时我的一个同事是张总的亲戚,就向我推荐了张总的材料,于是就  相似文献   

3.
与墙改结缘纯属偶然。 那是1994年底,我当时在西安墙材院《砖瓦》杂志社做编辑。有一天院里领导来找我.说国家建材局筹备出一本刊物.想从我们院借个人去帮帮忙.因知道我在北京有亲戚,所以问我愿不愿意去。而我当时因为儿子考大学的事正想去北京.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4.
李国胜 《建筑创作》2014,(5):381-382
在1951年9月我从上海到北京市永茂建筑公司设计部(我们院忙]前身)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天安门城楼前的广场,东西南三边有红墙,东西墙在长安街上各有“三座门”,南墙正中有一座“中华门”,北京最高大楼是东长安街上由法国人设计、在1917年建成高七层的北京饭店(今称中楼).我工作没几天参加了在中山公园一家餐馆举行的设计部成立两周年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李拱辰:大约2005年、2006年左右我第一次见到张总,之前看到你的材料是在建筑展览上。张宝贵:是首规委赵志敬主任主抓的。李拱辰:他们很多人看了都来跟我说,我也就知道了这个人和他的东西,于是慕名而来。那天有孟建民,我们约着一块去找张总的公司。张宝贵:还有郭卫兵。李拱辰:对,我们三人一起去的。到那见了面,首先是看到你那些作品,很惊讶,感觉很好。有一  相似文献   

6.
学校广场是城市广场的一部分,也是校园主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场所,为了提高学校广场的使用效果,文章以起居室案例、边界效应理论、亚文化群边界、空间舒适度、仪式感体验等环境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星海音乐学院北门广场的布局、交往空间、情感体验、景观营造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改变广场主题、调整景观石、回装浮雕墙、保留原有水系、丰富广场边界、前导空间处理和增加休闲设施等优化设计意见,结论是学校广场设计必须重视舒适、特色、主题、布局、边界等5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烧野蜂     
《Planning》2015,(3)
<正>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我们家住的是三间瓦房,墙是泥墙。由于风吹雨淋,墙外出现了好大的裂缝。也不知从哪天开始,有几只野蜂光顾裂缝的墙,墙里墙外飞进飞出。不用说,它们一定在墙缝里筑了巢。再后来,野蜂越来越多。我从小很爱花,老是喜欢把花放在衣兜里。野蜂也许闻到了花香,有的竟然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怕野蜂的刺吧,不由自主地用手乱舞着。这下坏了,野蜂开始向我进攻。有的蜇(zhē)我的手,有的蜇  相似文献   

8.
<正>董祥:我知道现在大师的东西越来越值钱。那前两天在机场我还提到,饶老师给全国的机场建设公司的老总讲课,在机场就是说这个,说张总不仅仅是那些浑天仪这些东西,他的材料真的应该在第三个北京机场里面大量的使用。饶戎:他们还要有那个,就是还有一期讲课,然后到时候你也给他们讲讲,他们各个分机场的老总还有他直属的各个部门负责人,要开一次专门讲绿色建筑、绿色机场的课。董祥:干脆约张总讲一次。其实今天张总应  相似文献   

9.
喜欢旅行的人,提起高棉自然会想到吴哥窟,而提到吴哥窟,你会不自觉地想起以佛教为国教,以至于连国旗与国徽都以吴哥窟的建筑为载体的民族——柬埔寨。对于我这个没有去过吴哥古迹的人来说,远距离的幽会似偶然中的必然——那是2008年夏,我在翻阅搜索"搅拌乳海"这个词汇时,偶然闯入一片建筑群——柬埔寨的吴哥古迹建筑群……当时的我的确被震撼了……而真正震撼我的,则是吴哥古迹浮雕中,来源于印度史诗中的故事。有人说,印度教最伟大的建筑不在印度,却在柬埔寨,那就是吴哥窟。在吴哥王城乃至整个吴哥的600余座建筑群,印度教故事中的人物等浮雕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落伍了,我对那些所谓返璞归真的东西有点怕。曾在家居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介绍:在挺现代的家饰中装一个原木洗手间,红砖抹泥砌一面艺术墙或是做一个书架之类的。这令我有些不安,木头碰水不是容易腐烂吗?风一吹,泥抹的墙不是很脏吗?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2,(10):272-273
我跟宝贵在建筑界里应该算是认识最早的,张总能做出那么多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在我看来很不容易。通过这些年和张总交往,我发现虽然现在他的企业做大了本人的名声也不小,但张总始终保持着最初的质朴和真诚,依旧愿意倾听建筑师的想法。因此我一直对张总的宝贵石艺抱有很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高连江 《山西建筑》2000,26(4):60-60
近年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城市空间,各地纷纷在城市内建造广场。位于晋城市中心的物贸广场,占地面积13068m~2,东西长137.3m,南北宽95.8m,广场主轴线(东西方向)上有大型全彩电子屏、旱式音乐喷泉、石浮雕,主轴线两侧有现代艺术长廊、6吨多重的大理石风水旋转球,整个广场四周为绿色的草坪、花坛和树木,整体布局以非对称的曲线为主,东端近半圆的演歌台、扇面形状的大看台和四周曲线状的绿化池高低错落、相互映衬;俯看广场迂回曲折,在感觉上有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功能上起到了城市客厅的作用。 光面花岗岩铺贴地面,在广场的硬化中属少见,  相似文献   

13.
倾听     
几年前的冬天,故乡的小城里来了一支乐队。那是四个头发长长、衣衫破旧的男孩子,背着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住在广场旁边的小旅店至。 他们每天都会在广场上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就那么自顾自地唱着。 那是一个飘着小雨的午后。当时的我因为某些事情刚好经过广场,就看到了他们四个年轻人,正无遮无拦地站在雨中,一边专  相似文献   

14.
我在年龄上和张总他们存在着一个断代,这个断代很明显。我是一个七零后,在我对周遭世界留有最初记忆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实际上已经很少能够感受到宝贵身上的那种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5.
孟良崮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之一。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1984年山东临沂地区领导决定在原孟良崮烈士陵园兴建纪念碑,并整修现有陵园的环境。 总平面设计构思 通过充分分析现状的特点,决定采用一系列丰富有序的空间组织手段,为瞻仰者提供情绪强烈的刺激和认识,使之处于庄严、肃穆环境之中。在原有纪念馆前设陈毅同志塑像一座,点明战役的最高指挥者,作为瞻仰序列的第一个高潮。在纪念馆与纪念碑间的广场两侧设置数堵浮雕高墙与墓区相隔离。平面上形成逐渐内收的三角形封闭空间。墙上雕以孟良崮战役中动人的事迹。纪念碑位于浮雕墙内收的视线交点上。浮雕墙体顺地形逐渐升高,引导瞻仰者的视线集中到高耸的纪念碑,使纪念碑的形象更加突出,主体感更强。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在大规划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注重在文化的继承、挖掘和发展上下功夫,增强了城镇建设的文化含量,提高了小城镇的文化品位,近日,二十四孝浮雕墙在白沙埠镇孝园内建成,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绛不绝,成为一大景点。 建设二十四孝浮雕墙有着特殊的意义,兰山区白沙埠镇是二十四孝之一王祥的故乡,“卧冰求鲤、黄雀入幕、风雨  相似文献   

17.
或许编写中小学数学教程的人一定会问这样的问题:当微积分这样的知识都下放到高中课程之后,那小学教育除了加密加快之外,是不是也能删减点东西?删什么?加减乘除删了,能让学生直接去开方和使用代数吗? 建筑教育里的"加减乘除"又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制作"(making).不管是造空间、造墙、造图、造软件,基本作业都是制作.不要被大师们的口号蒙蔽:大师说,建筑的实质就是空间.可在造空间之前,特别是在制作大空间、复杂空间之前,学生总要先学会造墙.在图上画两条线,那叫画墙,不叫造墙.造墙需要熟悉结构、构造、工序、材料,只有具备和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美感以及彼此协作时的图语言,才能造出一堵坚固、美观的墙.  相似文献   

18.
立体艺术玻璃浮雕、是在玻璃上深雕、浅刻风光人物、飞禽走兽等用作玻璃幕墙、室内隔断装饰,以达到烘托室内气氛,美化环境之目的。 南房城南公司工艺玻璃雕刻厂日前制作的玻璃浮雕墙,在南京鼓楼“一千零一夜”娱乐城  相似文献   

19.
<正>张宝贵:我跟您认识有二十年了,二十年都不止。我当时在清华办展览。记得在资料室,那时候有个工作人员叫春梅,很早了,1990年了吧。我现在转做墙板,二十五年来和很多建筑师合作,大家希望出一本书,叫《宝贵的二十五年》,讲改革、讲环保、讲创新的故事。我说封面找人题字,崔愷说"这你得找吴先生"。这张图是在四川成都,双流机场路上,用废料做的浮雕,两千平米,起伏很大。这是何镜堂设计的长春雕塑博物馆和长春烈士纪念馆,主要是用废石  相似文献   

20.
宋刚:我做老师的原因是我不太喜欢我本科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我觉得当时的建筑教育容易陷入一个困境,就是太强调学生成为工程师,而缺少多元化的培养.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同的人对房子的感受,但是我们教育的单一使得建筑也变得单一,这也是我们目前缺少职业建筑师的原因.我希望我当老师后能给我的母校乃至中国的建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沈康:我不是对原来的建筑教育不满意,只是想换一种方式来教建筑.我们接受的都是正统的职业教育,但我们现在不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只做设计的建筑师,希望能做更多和建筑相关的行业.但现在很多学生只愿意做建筑,其实做建筑的入径有很多,可以从各方面入手.建筑也不是一个定义,也有很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